海外生活 几条经验来分享
身在国外,就要学会在国外生存。以下几条总结算是给您指点迷津: 11.要精通厨艺,会做自己爱吃的中餐,但不要太精通、太讲究,不要缺一样配料就觉得无法下咽。
2.要学会随时随地跟别人微笑,但不要被商人的微笑所蒙蔽而忘了去仔细读合同(注意合同的背面!)
3.要在讲英语时忘掉汉语的习惯,别讲中式英语;但在说汉语时,也别以带英文习惯、说英式中文而自豪。那只能说明汉语的基础还需巩固。跟华人同胞见面也不要劈头就讲英文,好像是在过招儿。
4.要直率,要改掉中国人拐弯抹角的习惯。但要学会洋人的委婉。
5.不要带着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杠来上这里的大学,那会很被动。但是,假如觉得上学枯燥,那也不必过人惊讶。做洋论文,也很可能会做得像鲁迅所说的做古文一样:通篇用典,都是自己写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不同的是,洋论文要求你不仅要“事出有因”,而且要“查有实据”——要有引文目录。
6.要抵抗起个蹩脚的洋名的诱惑。不必学着别人,非得张三就叫山姆张、李四就叫西蒙李或莎莉李、王二麻子就叫马修王。不了解历史和文化,也许10年以后你才发现自己竟然跟某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同名。但是,当你被洋人叫拼音名字时,你要准备好,对各种奇怪的叫法都得答应。
7.在工作方面,要看清这里的社会分工格局,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期望还能有在国内时那样的职位。但是,也不能完全丧失了自我。若您是以国内大学教授的身份来到这里,我劝您最好别屈就自己到餐馆打工,毕竟为民族培养优秀人才要有价值的多。
8.不要一味崇洋,但是也不要妄自尊大,总拿北京上海的大酒店标准来跟这里的穷人水准相比。外国确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国外的好东西,学到中国也不见得依旧精彩。
9.在国外生活,要入乡随俗,尽量西化,别抱着旧皇历跟环境格格不入。但是也不要以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就可以变成洋人。更别以为自己就是国际人了——私有制还存在。也不必总想着自己是华人,那会把生活搞得太敏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然也不能不想着自己是炎黄子孙!
总之,生存在海外,角色里有很多尴尬。但要学会转化适应。 鼓励。。。大家分享在国外生活的个人经验。。$送花$ $送花$ :) :) 要胆子大,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7-9-5 16: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 要胆子大,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
能不能分享下下。。。都做了哪些胆大包天的事情啊?;) 9.在国外生活,要入乡随俗,尽量西化
偶做不到,发现自己越来越传统了 $郁闷$ $ok$ $ok$ $ok$ 我来说俩胆大的事儿:
1. 还没有驾照(确切地说是人生第一次上车),就一个人开车在高速上飙了一百五
2. 有一次回国拿了6条烟。如果被警察拦住要看行李,300欧就没啦 LSD 强人啊。。。$送花$
不过本版不支持违法乱纪行为 :cool: 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要总想着和国内一样有人脉关系,有父母依靠。 要多多学习,不光是读书方面,别人的人文社会历史都要有所了解,否则永远是生活在中外的夹层中间,出国也变得没有大的意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