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的性观念之矛盾:是纯洁还是变态?
2007-09-21 13:06:44朋友和我讲现在国内有一本叫《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很红,开始我也没太注意。我这人不喜欢读小说,更何况是爱情小说。可后来朋友讲小说是在我写博客的文学城开始连载的,我的兴趣就来了。说实话要我这不爱读小说的人去读爱情小说实在是有点为难。我断断续续读了几天才把它读完。
小说写得怎么样,文笔如何,我是一点也看不出来。那得让有水平的读者来评论。但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所引起的热烈讨论和争论,和小说本身的高发行量一样,倒有点余波荡漾的味道。
小说情节不算复杂: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不觉得自己好,觉得自己的小资思想很可耻,甚至觉得自己凸凹有致的身材也不好,因为不是上下一般直的流行身材。静秋的妈妈也受到了冲击,但是属于可教育的一类,因此恢复了工作,一个人,一个月45元,供养静秋和妹妹上学,她们的哥哥下到乡下去了,她们家当真家徒四壁。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我要是有兴致来评论这个情节的话,一定会花时间去讨论一个地主后代会怎么会爱上一个贫农但靠革命起家的军区司令的后代。我小时候见过这些军区司令们的德行。那时据守浙江的是野战军第二十军(后来和据守河南的野战军第一军换了防),那些头头们都是所谓的三八干部啊什么的,经常到我们家来吃饭。我老爸是一介书生,但革命的洪流把他和这些人冲到了一起。我看到的这些野战军领导们,吃饭有凳子也不坐,就喜欢蹲在上面。喝酒时大声喧哗,最喜欢吃的是我们家几乎不能上桌的大蒜炒螺蛳。我现在还难以想象我要是娶了他们中间的哪位千金,那日子会是怎么样。另一个让我感慨的是小说中老三那样的干部子弟。75年那会,讲得难听点,这些人全都是游手好闲。那时没什么炒地皮做生意的说法,但开后门已经成风,所以他们上山下乡是不用去了,但在城里也就是做工人的份。许多人就这样一直闲在家里。杭州出过两熊兄弟,父亲就是省军区司令。那时他们老爸和林彪有点问题要审查,他们兄弟俩就闲在宽大的家里勾引女人。最后被枪毙了。小说里的老三当然是有才气的。但现实中,这些人除了有个当官的老爸外,我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吸引女人的地方。
这是我看这部小说最大的感想。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芙蓉姐姐的时代。人们讨论这部小说主要的不是讨论我这过时人物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感兴趣的是一个字:性。
讨论和争论的焦点是由老三和静秋没有办过那事引起的。争论的一方认为这爱情才叫纯洁;另一方认为爱得那么深还没办那事,那是最大的不人道,是变态。
我首先要讲的是,故事发生在1975年,那时不办那事的恋爱男女有的是。我就看过两对。一对谈朋友谈了四年,但结婚后马上离婚了,问新娘的妹妹,她讲是那位姐夫有性障碍。瞧,那时就是那么谈恋爱的。要是早试一下,也不至于如此。另一位是个姑娘的故事。她马上要结婚了,才想起来就要和丈夫办那事了。她去问她师傅应该怎么办。她师傅乘教她男女之事之机,把她给“办”了。所以当我读到这情节时一点也不惊讶。我倒有点惊讶作者把这个情节表述得那么好那么强力。也许正是小说强调了这一点,许多别的看法的读者就奋起抗议了。
到底对中国女人来讲,无性的爱情是最纯洁的还是最变态的?我们其实可以抛开小说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BBC拍的《Planet Erath》里有好几处拍到公的动物为交配权相互格斗的场面。但我常想的是,那母的动物就在边上看着,她那时在想什么?我觉得她什么也没想。她就等着你们两公的谁赢了,她就和谁办事。我们常常忽略的女性的一点是:她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没象男性那样要求另一方的纯洁性。我们讲的动物性,往往讲的是男性的动物性。如果纯从动物性来讲,女人是没有要求自己纯洁的义务的。今年谁赢了我就和谁办事,明年另一个赢了我就换一个办事。
当然,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讲不是动物的地步。我们大家都知道,两公的动物为什么要格斗,其实是在争父权。动物的性远比我们人类简单,那就是生育。无法想象一头母的动物可以和两头公的动物办事,理由很简单:如果有两个性伙伴,那她的孩子要谁来共同抚养?这一点进化到人类,就演变成了要求女人纯洁啊讲贞节啊什么的。我们其实不用去追溯是哪位封建老儿讲出来的,很简单,纯洁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再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看这个问题。当一个女的要遭受强奸时,她不顾性命反抗的动力是什么?大概讨厌和那人办那事还不至于让她性命不顾吧。他应该想的是:我以后怎么做人?怎么去面对自己现在或将来的男人?这一点上,我们还不得不承认的是:女人还没有脱离第二性的状况,虽然比动物对男性的依赖性好了很多,但男人怎么看女人对一个女人来讲还是很重要的。
动物性已经在人类身上存在几百万年了。文明,也就是贞节什么的才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可能去掉我们身上的动物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有的才几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我们也不知道。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处理这两个魔鬼也好天使也好的怪物。
这些问题之所以在中国人里面会引起更大的争论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走极端。最起码在思想上,我们的思维往往就是非黑就是白的想法。我们讲的虽然是中庸之道,但用在譬如性这样的问题上时,我们往往会把这个摆放到两边的极端上去。摆两端的结果就是到时会摆回来。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动荡,其实就是走极端摆来摆去的结果。那些争着把《山楂树之恋》拍成电影的导演们就是个例子。这部小说的情节要拍电影很难,但听说居然还有好几个导演要拍。我觉得是那些导演们可能身边女人太多了,感情太滥了,突然回头看一个单纯的爱情,发现其实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一样。
其实一个女人去追求什么无性的纯洁爱情,一定程度上讲,是你还没有把这个男人当作你的终身伴侣来看。而另一方面,只强调爱一个人就一定要和她(或他)办事的,把不办那事当变态来看,也只会引起有一定文明思想人的反感,虽然这个文明也许在几千年后不再是文明。
在争论不休时,我们其实必须看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择。我想大多数女人是以享受爱情享受性爱作为她们幸福的目标的。既然沉默的大多数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那我们还去讨论什么无性爱情是纯洁还是变态呢? 各有各的观点了, 不好说是纯洁还是变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