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哼哼 发表于 2007-10-24 12:57

zt写在墙上的古老 劳腾祥子

漫步在凯泽斯劳滕街头,在一家旅馆前,被墙上一个探出的头像吸引了目光。头像上的残缺不全,条条沟纹,是它饱经风霜,战乱的佐证。这块古老的石雕,与墙壁上的现代瓷砖格格不入,以极为另类的姿态存在着。探寻它的历史,估计至少有百八十年。显然,它属於二战结束前的这栋房屋。古老的房屋,应该是在美军的轰炸下彻底的灰飞烟灭了。人们也只能从瓦砾中找到一些零星的部分,这个头像,便应该是这老屋残存不多的肢体了。可以想象,在战后的重建中,为了纪念这座曾经存在的建筑,为了向后人说明曾经发生的历史,建筑师便把这老屋的残留石像移植到新楼的躯身上来。不协调吗? 看似是的。但当你驻足细看时,便会有一点突然的感慨,这老而破的人头是这里的历史见证,它的口述说着从它诞生那天起的历史,这段岁月,并没有钻进你的耳朵,而是印在了你的心里。这,便是它存在的意义。在此,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对历史的重视,对历史的尊重。毁于二战战火的德国历史遗迹,不计其数,而德国人也在竭尽全力的修复它们,争取为子孙们尽可能的多留一些祖先的遗物。
      保留历史,展示历史,说明历史,是这小小石像的存在意义,其它的古迹,又何尝不是如此。半年前,到过德国的弗莱堡,仔细的参观了市中心的大教堂,高耸的尖塔,精美的石雕,气派的装潢,让很多游客大饱眼福。弗莱堡这城市,位于离法国边境不远之处,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战火。拿破仑的大军,曾经摧毁了城市的所有防御设施。二战后期,自然也逃不脱盟军的狂轰滥炸。可这大教堂的石壁,分明展现出数百年的风尘。它怎么会逃得过60年前的地毯式轰炸呢? 怀着这个疑问,我逐步登上了教堂的尖塔。尖塔上,是古老的钟楼,已经废弃的计时装置仍然躺在那里,自豪的向游客们展示着它那百年以上的躯体。显然,这里的几乎所有,都是原汁原味。可这个诺大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如何从重磅炸弹下逃出生天的呢?
      这时,一幅放大的老照片映入眼帘。照片是从空中俯拍,时间显示是1945年。巍峨的大教堂立在中心,可周围的情景,却是惨不忍睹,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只剩下残垣断壁,街道早已被瓦砾掩埋,根本没有人的踪迹。旁边的说明解释,为了保护弗莱堡大教堂这座著名的历史建筑,盟军在制定夷平弗莱堡的轰炸计划时,特地告知每一位飞行员,以教堂为圆心,可以轰炸其它的所有建筑物,但一定要避免大教堂的破坏。於是,地毯式的轰炸变成了精确投弹的比赛。飞行员们在投光炸弹的同时,都小心翼翼的避免碰到这最明显的建筑物。於是,大教堂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直至今日,它仍在告诉游客们,看到美国飞机时的绝望,听到炸弹爆炸时的惊骇,而对自己仍能活到今天,心存的莫大感激。
      於是,我又明白了一点,祖宗的遗产,不只被子孙们供奉,有时,子孙们的敌人也会尽力的不去伤害它们。
      一次在火车上,听到几个朋友争论北京的美。什么是北京的美,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宽阔的八车道马路。一个北京女孩儿说,站在前门楼上,极目望去,看到的是一片青灰色的四合院和弯弯曲曲的胡同,没有突然闯入眼睛的高层和耸立的烟囱,这才是北京的美。我记得,当时我的眼睛微微眯起,尽力在我的脑海中想象这从没见过的画面。我只记得,我当时有些陶醉在女孩儿的描述中了,她的略带激情的声音,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老北京,那是历史中的北京,也是真正拥有历史的北京。这个北京,不屑去和纽约的摩天大楼攀比,因为一块四合院墙上的青砖,拥有比纽约还悠远的历史。在这个北京,我又依稀看到了半个世纪前还存在的城墙,这城墙,被成吉思汗的孙子下令修建,被朱元璋的后代颁旨重造,被努儿哈赤的传人下诏修葺。
      可逐渐的,完整的城墙变成一段一段,荒草长满了这北京的屏障。唯一能见到的人,是摸着废弃墙砖,满面泪痕的梁思成。可学者的泪水与疾呼,终究比不上领袖的大手一挥。於是,城墙没有了。这封建制度下的产物被共和国的主人拆除了。逐渐的,四合院也成片的消失了,为的是建造让纽约感到落后的大楼和街道。我们在建造今天的同时,却在卖力的拆除我们的历史。和德国人留下废墟中的石像相反,我们把完好的古墙夷为废墟扔掉。经过文革的洗礼之后,这些城市身上的封建尘土已被大部分洗掉。仅余的一点古味,也正被或要被新形建筑材料的浓味替代。中国的城市,到底要如何的发展,难道仅仅是拆倒新建?! 意大利的罗马没认为众多的古物会阻塞城市的交通,威尼斯也没有为了方便汽车通行而填平河道。否则,我们还会向往着罗马的大竞技场和威尼斯的水上风情吗?
      比较一下,石像,大教堂,四合院,不同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和这些二百多年前独立,一百多年前统一的欧美国家的迥然不同,竟表现在对待先人的遗物上。反而是他们,在行为上树立了一个榜样,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善待祖先的遗物,珍视历史的痕迹。

[ 本帖最后由 apfel 于 2007-10-24 23:03 编辑 ]

最后一滴泪 发表于 2007-10-24 21:37

$送花$ $送花$

erwin 发表于 2007-10-24 21:41

说实话,祥子这篇文章写的确实不错,复习一下

蛋黄粽子 发表于 2007-10-24 21:46

$考虑$ $考虑$ $考虑$

stubor 发表于 2007-10-25 17:10

$m27$ $m27$ $m27$

彼岸夏花 发表于 2007-10-25 20:01

$送花$ $送花$ $送花$

babysnack 发表于 2007-10-25 20:37

借个地方放签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写在墙上的古老 劳腾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