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人写的色戒观后感
色戒冷飯 (厨子)中秋前一天子夜,和妻子看「色、戒」,这部片子让李安再次得到威尼斯影展的金狮奖,国内外影坛瞩目,不过或许是厨子烧了一天饭,难免有点疲累,竟然在两三个片段打起盹儿来。
这部片子挟奥斯卡大导演和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威名,偶有不同声音,恐怕都被如潮佳评冲刷到阴沟里,倒是廿一日有属名辛闻菊的读者投书以色得没有必要评论此 片,让不同看法见了一点光,说李安以「艺术诱奸」在色上走火入魔,借色标新立异,同时持痛批因本片有洋人加持在台港一刀未剪就上演,对其他影片甚至台湾水 电工阿贤不公,(台湾的一部A片,男主角被判刑) 充分显示台湾社会的虚伪和无格!平心而论,这样的批评真是一语中的,痛快淋漓!笔者以辛闻菊为名,可能其来有至!龙应台舞文弄墨,长篇大论说本片是「抢救 一段灰飞烟灭的历史」,「把张爱玲退色的胶带还原」,剧中「猎人猎物脚色很吊诡」,同时「性爱精准拿捏张力濒临断裂」,大赞李安「深度掌镜窥见极致艺 术。」让人不得不佩服龙捧场的文字功力!
厨子以「在两三个片段打起盹儿来」开头,就是觉得故事荒谬,剧情结构松散沉闷;在那个「中国不能亡」的大时代,多少伟大深刻的国仇家恨,悲欢离合都成了 「灰飞烟灭的历史,」怎么写,怎么改编都成,怎会有王力宏几个大学基于爱国情操,出钱出力,从剧团转而自行组织暗杀队,奇哉怪也,哪来的枪,香港弹丸之 地,海边试射,也没人知道,更扯的是为了色诱目标,居然还由同学间自行实兵操练!稀里胡涂失败后,由重庆特工人员收拾烂摊子,还吸收为正式特工,之后和汤 唯在上海重逢后,同一批人再度对付同一目标,这在现实生活有可能吗?原著里有的没的,改成剧本除了科幻片的天马行空,转承接合要有戏味,更要合乎常情事 理,才不致污辱观众的智商。
该片以色诱刺杀卖国贼为主轴,过程除了打牌简单的吃饭应酬套取设计,铺陈既不紧凑慎密,节奏更是缓慢松弛,像是小孩子玩家家酒,对男主角做特工的部分着墨 不多,而且是以先射箭再画靶的手法把暗杀团和易先生串在一起,悬疑和转折不足,故事的情节性单薄,仅偏重在所谓内心和表情的戏份;王力宏和汤唯间似有似无 的情愫,因为王的外型和演技成熟度,可能还没达到李安期待的张力;至于两场前后夹攻,暴力温存交缠的床戏恐怕是引人争议最多的戏份,香港人说「像是真 的」,辛文说「色得没有必要」,龙文指的是说「性爱精准拿捏张力濒临断裂,」厨子比较粗俗不文,祇能说我看这两场床戏,虽然疲累一天仍有该有的生理反应, 却不觉得有该有的美感,更同意辛文「色得没有必要」的观点,稍事遮掩,不使露毛,或许更符合龙文「深度掌镜窥见极致艺术」的说法,因为现实生活中除了自 己、偷窥、看A片,请问有谁悠闲完整清晰地看过别人阴阳交合?厨子没有,厨子祇看过野狗在路边交媾!文学和艺术的美,本当修饰含蓄,戏剧的张力不在赤裸裸 血淋淋!
先前说过这片子的「悬疑和转折不足,故事的情节性单薄,」彷佛是日本米果,轻薄没有实质,靠表面喷涂浓烈的酱料(床戏),和没营养的漂亮包装(导演运镜和 场景安排),因此这部戏是导演阐述超越编剧铺陈的一部戏,所以若看A片,北欧A片男女演员的身材多好,就视觉享受而言,汤梁难比,我不看色片,若要看间碟 片剧情片我也不看色片!太多玄疑刺激的好片子了,何时该看色片呢?可能辗转反侧时可以看吧!不过汤唯在剧中的表现,我倒认为不坏,初见易先生的拘谨浅笑, 到第一次进152号房时嘴角向右微翘的娇笑,不用语言就对观众交代了不少剧情。
媒体所说李安拍本片时的「濒临崩溃,」和他面对观众时的泪水,甚至觉得有责任替汤唯找个婆家嫁出去的话,或许多少反映了他自己在露与不漏间的天人交战吧!未来拍片,还是把色戒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小haqiku 于 2007-10-25 13:43 编辑 ] 我叹【色,戒】-当女作家碰到男导演
一个特别的现象,在【色,戒】上演之前,很多人讨论、期待【色,戒】。
可是,在【色,戒】终于上演之后,大家反而沉默了。过了快一周,观后感才陆续出来。
大概是,大家都被李安的精致、复杂、明快的处理手法震摄住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子,久久还没回过神来。…
先推荐一下,截至目前为止,我认为写得最好的评论,一篇是联副庄宜文所写的「诡艳的误读」,其次是张小虹在人间副刊的「大开色戒」。若是没时间读,只看这两篇的结论亦可。(两文的连结请见本文末「延伸阅读」)
这些日子里,我看了两次【色,戒】电影、多次小说 ,又沉淀思考了好几天,一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等到泪眼濡湿的李安导演已经带着巧笑倩兮的汤唯、与清纯的高个儿王力宏旋风似的来去台北了,我还在微震的心情中,清理自己的观后感。(抱歉,十天没写部落格,除了忙,也是为了思索这篇长文…)
我想观众也是一直反应不过来、在等影评吧!特别是,当大多数人都还浸在李安得奖的光荣与喜悦、与无尽的赞美言论之中,委实让人难以描述期待落差的感受。…
还是先说本文结论吧。我觉得,李安版的【色,戒】不能算是「拍出张爱玲原著的灵魂」(有人这么赞美李安),因为两个作品形似而神别,甚至可以说二者「大相径庭」,正是:一部【色,戒】、各自表态。
看完李安的【色,戒】,我可以理解这部电影何以在威尼斯影展得奖,相信后续的影展还会得奖。因为它的包装了所有吸引外国影评人的优质电影元素:
东方的神秘与绚丽(民初各方势力云集、情势混乱的上海与香港,加上居酒屋里的日本趣味)、诡异的剧情发展(汉奸与女大学生、卧底、刺客与谋杀)、大胆激烈 的床戏(超开放、超尺度、逼得让人喘不过气的SM,与性爱体位翻腾变化)、纯熟细腻的电影技巧(镜头交织、剪接紧凑、选景与道具讲究、配乐悠扬精致、演员 千锤百炼)….
然而,观者如果能拨开上述为电影【色,戒】加味的元素,直探张爱玲【色,戒】原著(这是李安百般研读、力图超越的电影文本)的结构与精神,对照电影经营的 剧情发展逻辑,不一定都能接受电影【色,戒】的意识型态与处理方式,特别是它所呈现的女性、男性、间谍与「张爱玲精神」!
表面上,【色,戒】描绘「笨女人与坏男人」的故事,女大学生献上纯洁的身体、付出重大代价、却一时为情(或是欲?)所惑,放走汉奸,反让那侥幸逃脱的无情男人痛下毒手,让一帮同志都无辜陪葬。...但看完电影之后,有些观众却被李安搞胡涂了。
因为在电影里,王佳芝「笨」得没道理、易先生也没有真的那么「坏」!显然,男导演李安的温情主义,正面迎上女作家张爱玲的冷漠抽离,使得读者走出戏院时面面相覤、无所适从。
一般而言,观众无须先看原著再来对照电影,或是,看完电影还要找原著来看,因为电影与小说应该各自有其生命,两者不是互补关系。
但李安的【色,戒】一定要对照、拼凑张爱玲的【色,戒】文本才能找出故事脉络,事实上,即使两相对照,要「统一」故事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的「见解」,还真有很大的难度。
先说王佳芝。
一个还活在爱情幻想里的清纯女大学生,到底如何「摇身一变」,胆敢出马色诱老奸巨猾、杀人不眨眼的情报头子?(小说可以隐讳、跳跃的、电影却不能不处理。)
若不是世间真的有这种勇敢、天真过头的女学生(毫无特务专业训练与本领),就是被导演忽略了的这个关键性的交代。
其次,在那样男女两性纯情保守的年代,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学生是如何敢于公然跟同伴实验性爱,甚至还能青出于蓝的接受连现代开放的社会里,都感觉「惊世骇俗」的种种性爱动作?
作为一部好电影,观众自然会期待李安给予足够的说服力。
首先,李安的王佳芝看来并不是真的那么矢志爱国、报国,感受到杀此汉奸的重要意义,而纯是因欣赏邝裕民的热情、那份「一厢情愿式」的爱意,使她不由自主的跟着他与大伙儿的热情节拍,两次毅然接下这项危险至极的任务。
再看看她在易府卧底行动时的冷静、沉着、智慧,豪不「露馅」,以及勇于面对最狂暴的性虐…感觉李安所塑造的这位女大学生,还真是个厉害角色啊!
作为女性,若为王佳芝着想,戏中应该刻划与交代的女性心理是:
1.她从暗恋邝裕民而参与戏剧演出,到接受实质暗杀行动的强烈转折;
2.是怎样的心理调适下,让她接受所爱之人的要求,把自己的童贞,献给别位同学?
在那么保守的时代里、她在性事的前、中、后,难道不会有厉害的翻腾与心情的调适吗?
这一点,张爱玲其实在小说里刻划得很深刻,王佳芝内心的彷徨、不悦,常常跃然纸上。
如,她在牺牲肉体后,对同学们眼神的躲避,又如,她对性事的不悦与忍受。...给了故事完整的逻辑:
「…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
「…她与梁闰生之间早就已经很僵。大家都知道她是懊悔了,也都躲着她,在一起商量的时候都不正眼看她。
『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对自己说。
也甚至于这次大家起哄捧她出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别具用心了。她不但对梁闰生要避嫌疑,跟他们这一伙人都疏远了,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看她。」
「…有很久她都不确定有没有染上什么脏病。」
「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看起来,导演李安忙于在拍摄床戏前对新演员汤唯做足心里建设,让她肯三点全露、姿态多变配合演出,甚至让她几乎「下了地狱一次」(汤唯在受采访时害羞的说)。
他却丝毫不顾惜汤唯戏中所饰演的王佳芝,是否更需要有「充足的心里建设」,才能合乎逻辑的把自己的「初夜」当着所爱的男同学,献给一个不爱的同学、以及幼嫩的她如何能提着心、跟那阴狠好色的汉奸在床上翻云覆雨?
那种女学生在跟「不爱的人」做爱之前的紧张、害怕、迟疑;在过程中的不悦、不适、强忍;与做爱之后可能的恶心、痛苦、羞辱、难堪感…怎么可能在电影里都处理得如此云淡风清,恍如一梦呢!
(甚至还编排她主动在席间老易款款唱出「天涯歌女」,这到底是勾引,还是倾诉?)
只凭几场眉来眼去与体贴低语,王佳芝就能对邝裕民如此深信不疑,甚至飞蛾扑火的迎向任务?
只凭几场眉来眼去与温馨接送,麦太太就跟老易挂了勾,在四年后的重逢时,马上干柴烈火、激猛上床、享受「虐爱」,甚至后来难舍难分、心旌动摇。…
不免让人感叹作为一位男性导演的李安,是否疏于处理女性内心的变化,以至于让王佳芝从色诱的任务,渐渐越陷越深、几乎是「琵琶别抱」了。
再者,让人更为不解的是,未受过特务训练、生嫩无比的女大学生,如何走上最前线、承担着暗杀行动中最危险「情色诱饵」的任务?
王佳芝乔装麦太太的第一次行动还可以理解,那只是爱国大学生办家家酒式的热情。
第二次是直接受重庆来的上级指导员所交付的正式任务,她如何调适那危险行动中的精神抽紧,夹杂着风狂雨暴的性爱?
电影里只有短短一场戏交代,王佳芝跟邝裕民与上级指导员老吴坦承自己已经快要无法把持了,她说:「越往她身体里钻的老易,就越往她心里头钻。...」
可惜,王佳芝这一段急促的告白,并没有受到上述二人,以及导演李安的后续回应。
张爱玲的原著小说里,倒是对王佳芝面临的危险、恐惧、不安…都有详尽的交代,让读者透明清楚:
「吴大概还是不大信任他们,怕他们太嫩,会出乱子带累人。他不见得一个人单枪匹马在上海,但是始终就是他一个人跟邝裕民联络。许了吸收他们进组织。大概这次算是个考验。」
「他们都是差不多枪口贴在人身上开枪的,哪像电影里隔得老远瞄准。」邝裕民有一次笑着告诉她。
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话,不会乱枪之下殃及池鱼,不打死也成了残废,还不如死了。这时候到临头,又是一种滋味。」
特别是王佳芝在珠宝店里那关键的一场戏,原作者花了相当多篇幅描绘她紧张、悲凉、无助…等复杂的情绪,可惜导演并没有给汤唯足够的机会表现这些内心戏,以至于失去张爱玲原著里描写女性心理的精髓。
「这时候因为不知道下一步怎样,在这小楼上难免觉得是高坐在火药桶上,马上就要给炸飞了,两条腿都有点虚软。」
「看不出这丬(珠宝)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小广东到上海,成了乡巴佬。其实马上枪声一响,眼前这一切都粉碎了,还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明知如此,心里不信,因为全神在抗拒着,第一是不敢朝这上面去想,深恐神色有异,被他看出来。」
「她脑后有点寒飕飕的,楼下两边橱窗,中嵌玻璃门,一片晶澈,在她背后展开,就像有两层楼高的落地大窗,随时都可以爆破。…那沉酣的空气温暖的重压,像棉被捣在脸上。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
「只有现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剎那间,这室内小阳台上一灯荧然,映衬着楼下门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
再说老易。
李安电影里,梁朝伟饰演的老易,不像汉奸、倒像个痴情男子:他会忍不住向麦太太暴露原应保密的工作内容,更会露骨的向她表白他几乎无法处理公务,因为满脑子都是跟她上床的画面的无奈。
戏里更不乏汉奸老易对麦太太痴痴相望、含情脉脉的特写,老易对麦太太动作温柔而风度十足,还有许多情不自禁的对白:「穿着!(王佳芝在裁缝店试旗袍)」、「你为什么这么美?」、「你要跟我在一起!」、「我不喜欢钻戒。我喜欢看你戴着它!(珠宝店里)」。
特别是,当老易「不得不」下令处死王佳芝后,竟安排一长段他怅然若失的情怀:先是桌上那只从王佳芝手上拔下来的粉红色钻戒摇呀摇的特写、再是看着钟响、想着行刑时刻、然后是走到麦太太房间、坐在她床上,抚着床单、凭吊着与她甜蜜的过去…。
然而在张爱玲小说里,对老易的描绘虽然只在最后几页,却明显是个老奸巨猾的自恋角色:
「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
「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
「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总之,李安以自己对张爱玲的诠释来拍【色,戒】,虽然可以理解他深入解析小说灵魂的努力,却显然「以文害质」、没能给小说的核心--男女的情、爱、欲,赋予够说服力的意象,难免让人为张爱玲凝神练字30年的名作大抱不平。
让我引用前述两篇精采的评析结论,当作本文的结论吧:
「张爱玲冷,让易先生终究旁观者清;李安温情,让易先生依旧当局者迷。
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李安毕竟还是李安。」(中时人间副刊˙张小虹「大开色戒」)
「在张爱玲作品改编电影中,《色,戒》可能是离原著精神最远的,却是最贯彻「导演所理解文本」的一部。…也许每位导演心中都有一部《色,戒》,在理性与感性间辩证,各有对时代与人性的诠释。」(联副˙庄宜文「诡艳的误读」)
[ 本帖最后由 小haqiku 于 2007-10-25 13:45 编辑 ] 大开色戒
从李安到张爱玲(上)
张小虹 (20070928)
在西方电影圈开玩笑,要害一个导演,就叫他去拍莎士比亚,不仅因为莎翁经典深植人心,朗朗上口,不易讨好,更因莎剧字字珠玑,意象丰满,若是拆了叫演员一字不漏朗读一遍,又叫摄影机用影像画面拍摄一遍,没别的话,就是画蛇添足。
若是换了在华人电影圈开玩笑,要害一个导演,最好是叫他去拍张爱玲。从1984年香港导演许鞍华找来周润发、谬骞人拍《倾城之恋》,就是一连串灾难史的 开始,其中稍稍及格的,只有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多亏了导演的敏感细腻,演员陈冲红玫瑰的精彩诠释和艺术指导朴若木的美术构成,总算抓到那么一些 些老上海的氛围、张爱玲的底蕴。
这回李安要拍张爱玲,真是让所有李迷与张迷又爱又怕受伤害。两个大难题,张爱玲怎么拍?前面的例子可以说是拍一个死一个。老上海怎么拍?十年来的上海 热,从台北、香港一路延烧回上海,早已让老上海的影像熟极而烂,要不落入窠臼套式,难上加难。又是月份牌,又是老旗袍,又是黑头车,往往不是不够真实,而 是所有的真实都已过度曝光成了超真实,更别提还有那厢王家卫透过香港所折射出来的老上海怀旧风格,难以挥去。
但李安还是拍了,拍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张爱玲,一个恐怕连张爱玲也觉得惊心动魄的《色,戒》。若是按照惯常的文学电影读法,当然是从张爱玲到李安,从张 爱玲的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前者是「原著」,后者是「改编」,再东转西绕两相比对一番,谈的终究还是是否忠于原著的老问题。这样的谈法 既不尊重文类的基本差异──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而电影是用影像讲故事,更是让「原著」成为终点而非起点,让影像的再次创作,沦为文字的重复叙述。
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说,从李安到张爱玲,这种违反常识的先后时序倒置,就是要让我们跳脱「改编」的魔咒,真正看到影像创作的爆发力。李安的《色,戒》拍出 了张爱玲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色,戒》也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厉害,李安的温柔蕴藉,打开了《色,戒》藏在文字绉褶里欲言 又止却又欲盖弥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张爱玲的文字地盘上,大开色戒。
肉体情欲的暴乱
电影《色,戒》从片子一开头,就充满了强烈的悬疑紧张氛围。李安成功地运用了两种语言的加成,一种是快速剪接、局部特写的电影镜头语言,一种是尔虞我 诈、各怀鬼胎的华文牌桌文化语言,只见易公馆麻将桌上一阵兵慌马乱,玉手、钻戒、闲话交锋的影像杂沓,一时间难以分辨是谁的手拿着谁的牌,搭着谁的话,碰 了谁的牌,吃了谁的上家,胡了谁的庄。这种电影语言与文化语言的完美搭配,让《色?戒》从一开场就引人入胜,让观众立即进入悬疑片的心理准备状态──不确 定中的焦虑与兴奋,也让《色,戒》同时拥有了电影语言、电影类型的「全球性」与特定华文殊异文化的「在地性」。
于是有时车子开在路上,你会错以为是希区考克的悬疑谍报片,一会又以为是五○年代的黑色电影,转个身却又像是老好莱坞的浪漫通俗剧。李安不愧是李安,这 种运「镜」帷幄的大将之风,稳健中见细腻,平凡中见功力。只有李安才有这等电影语言的娴熟,这般电影类型的出入自如。于是《色,戒》从快到慢的影像节奏, 配合着由外到内、由表面练达油滑的交际人情到赤身裸体接触的心理挣扎,给出了一个完全「去熟悉化」了的老上海,法国Alexandre Desplat幽沉的电影配乐,墨西哥Rodrigo Prieto光影层次的摄影,再加上香港朴若木平实而不夸张不过度风格化的美术构成,让镜头前的「老上海」有一种特意搭构出来的「假」,假得既熟悉又诡 异、既本土又异国、既真实又如梦境,假得恰到好处,假得正好假戏真做。
但这些镜头语言与文化细节掌握的成功,只能让《色,戒》从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升级成为一部上等之作,而真正让《色,戒》可以脱颖而出成为一部上上之作 的关键,就在《色,戒》最受争议的大胆露骨床戏。有的导演拍床戏是为了噱头与票房卖点,有的导演拍床戏是前卫反判的一种姿态,《色,戒》中的床戏却是让 《色,戒》之所以成立的最重要关键。李安的尺度开放,不在于让梁朝伟与汤唯全裸上阵,而在于第一场床戏就用了S/M「虐恋」作为全片床戏的基调。原本明明 是麦太太按捺下易先生,走到较远的椅子边,打算演一出宽衣解带的诱惑戏码,哪知易先生一个箭步向前,扳倒大学生王佳芝伪装的麦太太,抽出皮带,绑住她的双 手,推倒在床上,强行进入。这种突如其来、反客为主的暴烈,吓坏了业余玩票的女特工,当然也吓坏了戏院里正襟危坐的观众。有必要这样S/M吗?就剧情的合 理度而言,S/M凸显了易先生作为情报头子的无感,必须藉由如此暴力的强度,才能在猎人与猎物、掌控与被掌控、占有与被占有的肉体权力关系中,既重复也纾 解各种血腥刑求所造成的内在扭曲。
但仅以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色,戒》中的S/M,绝对是不够的。《色,戒》中的S/M,除了要展现权力的掌控,「行房」作为「刑房」的一种扭曲变形,除了 要彻底摧毁既定的道德体系与价值系统,更是要在逼搏出身体暴乱情欲的最高强度中,展露出身体最内部、最极端、最赤裸、最柔软的敏感与脆弱,这样的「性爱」 才有「致命性」,会让人在最紧要的关键时刻,一时心软怜爱而迷迷糊糊地赔上了性命。在片中这样的「致命性」,让女大学生王佳芝茫然困惑,无助却又迷恋,一 次鼓起了勇气,向同学邝裕民与重庆派来的上级指导员老吴坦承自己的无法把持,越往她身体里头钻的老易,就越往她心里头钻。这露骨的不吐不快,让两个大男人 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他们不懂也不能懂,易先生与麦太太则似懂非懂,却深陷其中,欲仙欲死。身体的交易,带出了情欲的高潮,而体液的交换,带出了灵魂的交 缠。于是几场重要的床戏,透过镜位、景框与剪接的精准安排,透过梁朝伟与汤唯的投入演出,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肉体横陈,不再只是变换中的姿势与体位,而是 那种击溃所有防线所有自我保护后无助的肉体亲密贴合,有如婴儿般脆弱卷缩的相互依偎。这是王佳芝的「意乱情迷」,也是易先生的「易乱情谜」。动荡大时代中 的彷徨无助,都转化成情欲强度的极私密、极脆弱、极癫狂。《色,戒》中情欲影像的强度,传达了极暴戾即温柔,极狂喜即致命的无所遁逃。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yin dao」
然而如此这般肉体情欲的暴乱,会是张爱玲吗?短篇小说《色,戒》成稿于五○年代,张爱玲多次大修大改,一九七七年发表于《皇冠》杂志,一九八三年收录于 《惘然记》出版。二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张爱玲究竟琢磨出怎样一个版本的《色,戒》,来铺陈涉世未深的天真女大学生,下了台没下装,想演一出美人杀汉奸的 戏码,却因自己一时的意乱情迷而功败垂成。这其中的反讽我们懂,张爱玲用色与戒之间的逗点,疏离了我们惯常对「色戒」等同于「戒女色」的认知,《色,戒》 既是美色与钻戒的连结,也是本应由男汉奸犯下的色戒转移到了女特务自身所犯下的色戒,色不迷人人自迷,美人计中的美人反倒中了计。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 曾说,「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 还污了刀」。就这点观之,王佳芝想给汉奸当上却上了汉奸的当,就算迷迷糊糊给枪毙了,似乎也难博得同情。
但小说《色,戒》中有破绽,有陷阱,因为其中所涉及的真正缘由与转折我们却不懂,好好一个女大学生为何会爱上一脸「鼠相」的中年汉奸,为了粉红钻戒而感 动?为了任务不惜失身而懊恼而混乱而寻觅救赎?是人海茫茫无依无靠的恋父情结?还是单纯因为灯光下易先生的睫毛有如「米色的蛾翅」而生出温柔怜惜之心?就 第一个层次而言,我们不懂是因为张爱玲让王佳芝到死也没弄懂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就第二个层次而言,我们不懂是因为张爱玲也不懂,或者不想完全弄 懂,而尽在文字里穿插藏闪。而小说《色,戒》的文字犹疑,正是电影《色?戒》影像游移的最佳切入点,让李安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不是无中 生有,而是打开文字的绉褶,用影像探访文字的潜意识,那不干不净不彻底的情欲纠缠。
因而看完电影《色,戒》后,再回过头来看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就懂得李安懂得张爱玲懂得却没说清楚讲明白的那个部份。小说中三处曲笔,隐隐带出王佳 芝与易先生的肉体暧昧情欲。第一处点出王佳芝逐渐丰满的乳房,「『两年前也还没有这样嚜,』他扪着吻着她的时候轻声说。他头偎在她胸前,没看见她脸上一 红」。第二处则是两人共乘一车,「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这是他的惯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一 阵阵麻上来」。短短几句,强烈的身体官能情欲,明说是易先生,又暗指王佳芝,十足暧昧。第三处则是一连串正经八百的引述,先以一句英文俗谚「权力是一种春 药」,作为王佳芝自我心理分析的开场,接着又引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到胃」,指男人好吃,要掌握男人的心,先要掌握男人的胃。但真正要带出的重点,却 是紧接在下面的那句「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yin dao」。 (上)
[ 本帖最后由 小haqiku 于 2007-10-25 13:47 编辑 ] 大开色戒友善打印
从李安到张爱玲(下)
张小虹 (20070929)
此惊世骇俗的话语既出,防卫机制立即启动,百般遮掩,先是考据此语出自某位民初精通英文的名学者,曾以茶壶茶杯的比喻,替中国人妻妾制度辩护(暗指辜鸿铭),接着又执意不相信名学者会说出如此下作的话语,再接着质疑是什么样女人的心会如此不堪,要不是「老了倒贴的风尘女人」,就是「风流寡妇」,并以自己做为反证,为达成任务而跟同学梁闰生发生性关系后,就只有更讨厌他的份。但否认后的否认,曲笔后的曲笔,又回到了核心问体的揭露,「那,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的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就这样一路由性逃到了爱,又由爱逃到了缺乏经验无从评断。有答案了吗?当然还是没有答案,但依旧不忘加上一笔,再次撇清关系,「跟老易在一起那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得怎样」。此地无银三百两,我王佳芝可不是喜欢惊险刺激、耽溺于鱼水之欢的女人。
但我们必须说整篇《色,戒》中最大胆最下作最荒唐的一句话,就是「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yin dao」,也是张爱玲要一再撇清、一再否认的一句话,当然也就成了最富玄机、最深藏不露的一句话,而好巧不巧,李安的《色,戒》就拍足了这句话,提供了不仅女性版本的王佳芝,也提供了男性版本的易先生(男人的心终究不是通过胃的问题)。《色,戒》的暧昧不仅在于忠奸难分,更在于情色难离,没有大彻大悟,黑白分明,汉贼不两立,没有情是情,色是色,作戏是作戏,真实人生是真实人生。张爱玲冷眼嘲讽了爱国的浪漫与幼稚, 却又在民族大义的框架下,偷渡小眉小眼、小情小爱的谍报版性幻想,但在带出身体情欲真实困惑的同时,还是点到为止,非礼勿视。李安则是腼腆探问「色易守,情难防」的无解,只因色就是情的后门,钻到身体里的就能钻到心里,色与情一线之隔,一体两面,而《色,戒》之所以惊心动魄,就是在那肉体缠缚中,动了真情。
小说中的结尾,易先生为求自保立即处决了那群大学生,事后想起王佳芝,尚不免自鸣得意,说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电影中的结尾,那群大学生被带到空旷的南矿场,一字排开的大远景,没有慷慨赴义,引刀成一快的「悲壮」,只有一种无情大时代青春生命的「苍凉」,又可笑又可怜,临到尽头都还迷糊的悲哀。而易先生回到家中,面对王佳芝的空床,厅堂里喧哗谈笑声依旧,只是暗影遮黑了他的双眼。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冷,让易先生终究旁观者清,李安温情,让易先生依旧当局者迷。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李安毕竟还是李安。(下)
[ 本帖最后由 小haqiku 于 2007-10-25 13:49 编辑 ] 好像跟一开始繁体字的时候的内容不同了。我不发表意见了。
[ 本帖最后由 乐乐 于 2007-10-25 22:21 编辑 ] 繁体字看起来忒费尽了吧$汗$
回复 #5 乐乐 的帖子
台湾人有很多种,一种是以前大陆过去的,一种是当地土著,另一种差不多也就是2,30岁的年轻人,不晓得自己的根的。国学深厚只是第一群人。 張愛玲冷,讓易先生終究旁觀者清;李安溫情,讓易先生依舊當局者迷
这句话总结得真好,虽然李安的色戒在情感诠释上可能真的很大程度的背离了原著,但我就是更喜欢李安版的色戒,因为那个男人够深情整部影片够温情,色戒原著小说好冷,张爱玲看透了一切,也许现实中的男人确实是那样的吧,在生活中已经要面对了,总应该让我们在电影中逃避一下吧$汗$ :) :) :)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