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game
发表于 2007-12-16 11:10
原帖由 klsharp 于 2007-12-16 10: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frage$ $frage$ 不是很明白为啥一定要从后往前。。。应该都一样吧。。。
从前往后的话,如果当前位置被删掉了,后面所有item的index是不是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的代码无视这个变化,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吗?
并不是说从前往后不行,只是代码写起来应该复杂一些。
[ 本帖最后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1:35 编辑 ]
小胖猪猪
发表于 2007-12-16 11:31
原帖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0: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从前往后的话,如果当前位置被删掉了,后面所有item的index是不是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的代码无视这个变化,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吗?
并不是说从前往后不行,只是代码写起来应该复杂一些。
我很惊讶 ...
恐怕不能同意这个观点。ArrayList is first of all a List. See the java api doc for ArrayList (the same for List):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Removes the element at the specified position in this list. Shifts any subsequent elements to the left (subtracts one from their indices).
ourgame
发表于 2007-12-16 11:59
原帖由 小胖猪猪 于 2007-12-16 10: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Removes the element at the specified position in this list. Shifts any subsequent elements to the left (subtracts one from their indices).
你引用的说明不正是我说的?你不同意我哪点?
如果
list="aaa"
lsit="bbb"
list="aaa"
list="aaa"
list="ccc"
m=0,n=2
删除list之后,n变成了3,而list其实变成了list,换句话说。你漏检查了一个元素。
[ 本帖最后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1:59 编辑 ]
小胖猪猪
发表于 2007-12-16 14:22
原帖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0:5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引用的说明不正是我说的?你不同意我哪点?
如果
list="aaa"
lsit="bbb"
list="aaa"
list="aaa"
list="ccc"
m=0,n=2
删除list之后,n变成了3,而list其实变成了list, ...
同意 "后面所有item的index是不是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这一点。
不同意 反向遍历可以有优势的说法。
个人认为,应该充分运用 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里面既有的实现,比如雨蝶说的用 Set 的解决方案,或者使用 iterator(参见ListIterator的文档),这样可以写出既简洁又robust的代码。
另外,应该尽量使用interface来访问一个collection而不是它的具体实现,此处来说,ArrayList只不过是List的具体实现(当然知道这个实现跟其他实现的区别,比如说LinkedList,是必要的)。在此处如果通过List interface来访问这个ArrayList,正可以"忽略"元素index发生变化这一个细节。
[ 本帖最后由 小胖猪猪 于 2007-12-16 13:49 编辑 ]
ourgame
发表于 2007-12-16 14:28
原帖由 小胖猪猪 于 2007-12-16 13: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同意 反向遍历可以有优势的说法。
优势1:不容易发生lz的这种逻辑错误。
优势2:for (int m=0;m<list.size();m++)
事实上,每次循环的时候,都调用了一次size()。如果循环10次,就要执行10次size()函数。
如果是反向历遍的话,size()函数只调用一次。
楼上的朋友,如果你觉得iterator或者其他方式更稳健和易读,能否贴一下大致的实现代码,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
[ 本帖最后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3:31 编辑 ]
小胖猪猪
发表于 2007-12-16 15:11
优势1:不容易发生lz的这种逻辑错误。
LZ主要是没有区分对象的比较和基本型别的比较
优势2:for (int m=0;m<list.size();m++)
事实上,每次循环的时候,都调用了一次size()。如果循环10次,就要执行10次size()函数。
如果是反向历遍的话,size()函数只调用一次。
有道理,但最好忽略这样细微的性能区别
We should forget about small efficiencies, say about 97% of the time: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 Donald E. Knuth (1974)
楼上的朋友,如果你觉得iterator或者其他方式更稳健和易读,能否贴一下大致的实现代码,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
1.
Set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ll(list);
// avoid overhead :D
if(set.size() < list.size()) {
list.clear();
list.addAll(set);
}
2.
public void removeDuplicates(Collection items){
Set found = new HashSet();
Iterator it = items.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if (!found.add(it.next()) it.remove();
}
当然还有不需要HashSet的实现,这些代码未经我测试,但足以交流思想。
ourgame
发表于 2007-12-16 17:20
原帖由 klsharp 于 2007-12-16 10: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frage$ $frage$ 不是很明白为啥一定要从后往前。。。应该都一样吧。。。
LinkedList的时候是没区别的。如果是ArrayList的时候,性能上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节点n删掉了。后面m个节点必须copy到前面一格。所以反向操作的话,内存copy量相对少。
原帖由 小胖猪猪 于 2007-12-16 14: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当然还有不需要HashSet的实现,这些代码未经我测试,但足以交流思想。
明白了。
最后贴一下总结
http://www.blogjava.net/zJun/archive/2007/01/18/94620.html
[ 本帖最后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6:31 编辑 ]
小胖猪猪
发表于 2007-12-16 21:14
原帖由 ourgame 于 2007-12-16 16:20 发表
最后贴一下总结
$ok$
drach
发表于 2007-12-17 14:48
谢谢楼上几位$支持$ $支持$
修改了一下,还是不行
public void noReTokenList(List<SearchToken> searchTokenList)
{
for(int m=0;m<searchTokenList.size();m++)
{
SearchToken p= searchTokenList.get(m);
for(int n=m+1;n<searchTokenList.size();n++)
{
SearchTokenq= searchTokenList.get(n);
if (p.equals(q))
{
searchTokenList.remove(n);
}
}
}
}
小胖猪猪
发表于 2007-12-18 16:30
原帖由 drach 于 2007-12-17 13:4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楼上几位$支持$ $支持$
修改了一下,还是不行
public void noReTokenList(List searchTokenList)
{
for(int m=0;m
怎么个不行法,具体什么问题?equals是怎样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