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蒙波娃百岁诞辰
纪念一下,感觉挺适合这版的。男女、婚姻,真是个永恒的题目。
诸位8男8女对此人看法如何?请畅所欲言。
(不认识的狗狗去,Simone de Beauvoir,萨特他媳妇)
[ 本帖最后由 Arterix 于 2008-1-10 00:19 编辑 ] 8认识啊:mad: :mad: :mad:
能指教吗?:( :( :( 西蒙·德·波伏娃(或西蒙娜·德·波伏娃,也譯做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存在主義大師萨特的终身伴侣。
生平
波伏娃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大学,1929年通过考试第二名,和第一名的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并从此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
波伏娃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从小有很强的独立性,她和萨特相识后,两人有共同的对书本的爱好,有共同的志向,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但终生没有履行结婚手续,并互相尊重对方与其他人的“性关系”,但两人建立在互相尊重,有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爱情非常强烈,萨特去世后波伏娃写了《永别的仪式》,是对和萨特共同生活的最后日子的回忆,流露出对萨特强烈的爱。波伏娃的另一个著名情人是她在1947年的美國之旅所结识的美国作家艾格林,雙方維持三百多封的「越洋情書」(Lettres à Nelson Algren)。
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作品
波伏娃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写过多部小说和论文,她的小说《达官贵人》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的主题在于说明知识分子不能为革命和真理同时服务,两位主人公的革命目的和方法虽然不同,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失败而牺牲了。此外她还写过多部小说如《女宾》,《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名士风流》以及论文《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与各民族的智慧》,《皮鲁斯与斯内阿斯》等,提出道德规范与存在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她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第二萨特。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书中认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女人并不是生就(born)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becomes)的……如果说在青春期以前,有时甚至从婴儿早期,在我们看来她的性征就已经决定,那不是因为有什么神秘的本能在直接注定她是被动的、爱撒娇的、富于母性的,而是因为他人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素。于是她从小就受到灌输,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男性亦然。这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观点。
书中提出女人因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为历史上女人从没有得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她认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她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书到用时方知少:( :( :( 这里有大量的照片
http://www.ctn.com.cn/piclib/pic2794_1.html
这一张中国人必须看
http://img.news.tom.com/images/piclib/b11/d/11.jpg
1955年的9月至11月,应中国对外协会的邀请,波伏娃和萨特来中国访问了45天,陈毅副总理亲自接见。周恩来总理还邀请他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盛典。 想全面正确认识现代西方人的人生观,特别家庭、情爱和婚姻方面,非了解存在主义以及它的代表人物不可。 $高$ $高$ $高$
懂了 瞧她看老周的眼神,都喷火了啊
他们两个,是公主遇见王子,因为没有结婚,所以幸福地白头到了老 原帖由 蛇妖MM 于 2008-1-10 00:5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8认识啊:mad: :mad: :mad:
能指教吗?:( :( :(
文盲:o 自负放荡的妖怪。:) 什马存在不存在的主义,早过时了
如今是金元主义:cool: 她对女性的了解非常透彻,《第二性,女人》我看了很多遍,尤其是母亲章节,写得有时简直太真实,而让人不能接受。女儿的部分,很可惜,我们这代人,太多独生子女,很多都没有办法理解,比如作为长女的性格,得到小弟弟小妹妹的感受。其他的部分我觉得写得都很好,很遗憾不能用法语读呀,因为读中文版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翻译的地方都很不合适,但因为翻译在括号中注出了英文,有时是德文,能想到作者本身是要说什么。
她对三人关系的尝试,是一种新关系模式的试验,说她淫荡,有点过了。 看过她的“被遗弃的妇人”, 其实在这种开放式关系中,貌似平等,还是女人忍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被遗弃的妇人”很小的时候就看了,当时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仍然震撼了我心,至今未忘。
波伏娃并不象她在世人面前所展现的那么洒脱,她的痛在深处。。 原帖由 lola118 于 2008-1-10 11:1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看过她的“被遗弃的妇人”, 其实在这种开放式关系中,貌似平等,还是女人忍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被遗弃的妇人”很小的时候就看了,当时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仍然震撼了我心,至今未忘。
波伏娃并不象 ...
$支持$ $支持$ 非常赞同。
不知道西蒙波娃是该高兴还是难过——半个世纪已经过去,她的描述,仍然是那么贴切(没有太多改变)。 原帖由 fcb 于 2008-1-10 02:3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什马存在不存在的主义,早过时了
如今是金元主义:cool:
当前左右德国政局和舆论的都是所谓68一代(68er Generation),他们都是在存在主义下长大的,所以存在主义的影响还是随时可见的。
如今是金元主义
+原教旨主义(拉登向您致意)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
+虚无主义(No future)
+Pop文化(Shubeshube do)
+环保运动(地球村实在不够大)
+爱滋、疯牛、禽流感 原帖由 lola118 于 2008-1-10 11:1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看过她的“被遗弃的妇人”, 其实在这种开放式关系中,貌似平等,还是女人忍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被遗弃的妇人”很小的时候就看了,当时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仍然震撼了我心,至今未忘。
波伏娃并不象 ...
波娃在一次采访中承认,当萨特和另外女伴绵缠时,她感到非常痛苦,心如刀割。
当代女权主义者已经放弃了对开放性关系的推赏,转而追求阶段性伴侣,德语叫Lebensabschnittspartner。
原则是,男人喜新厌旧,女人可以有同样权利。
[ 本帖最后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19 编辑 ] 原帖由 Antje 于 2008-1-10 08:5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她对女性的了解非常透彻,《第二性,女人》我看了很多遍,尤其是母亲章节,写得有时简直太真实,而让人不能接受。女儿的部分,很可惜,我们这代人,太多独生子女,很多都没有办法理解,比如作为长女的性格,得到 ...
波娃淫荡,萨特荒淫,半斤八两。 原帖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23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波娃淫荡,萨特荒淫,半斤八两。
$汗$ $汗$ $汗$ 这么说? 原帖由 lola118 于 2008-1-10 18: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汗$ $汗$ $汗$ 这么说?
哎呀呀,俺刚才说的太简单。$郁闷$
如果说xxxx,那么可以说xxxx,两人(男女)半斤八两。 原帖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33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哎呀呀,俺刚才说的太简单。$郁闷$
如果说xxxx,那么可以说xxxx,两人(男女)半斤八两。
那么我就同意$握手$ 楼主学文科出身的? 原帖由 lola118 于 2008-1-10 18:3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学文科出身的?
Njet! 原帖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38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Njet!
啥意思?$考虑$ 原帖由 lola118 于 2008-1-10 18: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啥意思?$考虑$
不! 原帖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4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
难道不是是也不是的意思? 原帖由 annierong 于 2008-1-10 20:5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难道不是是也不是的意思?
Njet = 不 原帖由 Arterix 于 2008-1-10 18:1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波娃在一次采访中承认,当萨特和另外女伴绵缠时,她感到非常痛苦,心如刀割。
当代女权主义者已经放弃了对开放性关系的推赏,转而追求阶段性伴侣,德语叫Lebensabschnittspartner。
原则是,男人喜新厌旧, ...
所以她是个百分百的理想主义者。
理论上可行的东西实践上行不通。
自认大度不是真大度,自认宽容不是真宽容,还是邓小平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真理需要勇敢,需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她的第二性书中的理论是失败的,女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中性人,就如男人也不可能成为中性人一样。
男女之情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小爱上,小爱的爱是爱欲,这样的爱欲带来痛苦不足为奇。
尽管如此,还是很钦佩波娃,她很真诚。 原帖由 紫晶 于 2008-1-11 01:4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她是个百分百的理想主义者。
理论上可行的东西实践上行不通。
自认大度不是真大度,自认宽容不是真宽容,还是邓小平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真理需要勇敢,需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
大致这样,
但是小爱大爱限于男女之间很难说.
比方,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却去孝顺别人,父母不会痛苦?
所以波娃的理想不能实现一是人的本性,二是境界太高,人难以生存. 原帖由 annierong 于 2008-1-11 08: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大致这样,
但是小爱大爱限于男女之间很难说.
比方,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却去孝顺别人,父母不会痛苦?所以波娃的理想不能实现一是人的本性,二是境界太高,人难以生存.
孝顺别人是好事啊,说明孩子人格完善,应当高兴啊。能孝顺别人,一定也很孝顺自己的父母的,也必定有颗善良的心。
不过自私的父母看了很多了,爱己又爱人的父母也看了不少,舍己为人的人也不是没有。还是和个人的为人境界有关。本性中私心成分多的人,对任何事物都会下意识的自私些,包括对孩子的态度上。
个人最反感的就是为了排解寂寞生孩子的人,或者是为养儿防老而生孩子的人,这就是一种自私。不是说这样的人就一定没有给孩子爱,给也给了,但作为自身,很混沌。 原帖由 annierong 于 2008-1-11 08: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大致这样,
但是小爱大爱限于男女之间很难说.
比方,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却去孝顺别人,父母不会痛苦?
所以波娃的理想不能实现一是人的本性,二是境界太高,人难以生存.
男人的本性?很长一段时间,女权运动就是教育女性向男人看齐,也玩世不恭,实际上就是把境界降低。
现代女权主义也逐渐发现此路不通,因为在生理方面,女性的责任总是比男性大。例如意外受孕,男方可以拍P股走人,女方只能独吞苦果。
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社会和团体介入,通过立法(追加给父方抚养义务)、管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教育(加强青少年性启蒙)等手段,将男女不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减到最低。
说到底,妇女解放只能是男女两性共同的任务。Feminismus nicht gegen, sondern nur mit den Männern.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