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有关于被狠禁的电影颐和园
看到有人介绍颐和园,就想专门开个贴介绍一篇个人认为写得非常好的影评先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不管别人如何非议,我还是觉得非常好看,这部电影让我见识了一把八十年代大学生的自由风,那个年代有点像美国的七十年代,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虽然很迷惘但他们也很有理想很有追求,不像现在,我觉得这个女主人公很酷,我也很感动于这段感情,整整十年左右不见面,但是似乎两个人每天都在思念对方,那些稍显凌乱的发梢,那种总是若有所思的神情,女主人公看着刺眼的太阳都会流泪。。。旁白的意境太飘渺了,有如片中多次出现的风中的棉絮
还有我很惊讶于娄烨对男主人公在德生活的描写,描绘出了一点在德华人的迷惘孤寂,甚至连带着还描述了一点东欧人的落寞,里面也有德国一些很颓废的年轻人的画面
我还很喜欢整部片子的配乐,听到了很多令人怀旧的歌,总之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它的情爱镜头真的很多$汗$,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比不必要,但我想这部电影遭禁不是因为它的情爱镜头,而是因为它描述了参加六四的北京的那些大学生的生活精神状态,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颐和园》: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作者:无脚的鸟
不是第一次看娄烨的作品,但却是第一次看得如此激动!尽管它仍然不算是一部顶级的作品,但是从丰富的镜头语言、流畅的剪辑、群像的调度等方面都让人看到了娄烨导演功力和眼界的提高,而直面那段历史的勇气和激情更是值得我们这些局中人钦佩。与其他同辈不同的是,这部作品带有很多的形上思考,对个人和历史、时间与空间、身体与精神做了很好的影像打量。当然一部140分钟的影片是绝不够完全反应时代演化的方方面面的,所以只要我们不苛求娄烨,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伴着这部影片去打量那些消逝的岁月,因为他们承受的我们此刻也在承受,他们追寻的我们此刻也正在追寻……
那是一个骚动的年代,从身体到精神、从价值到主义、从东方到西方,都如那风中的柳絮一样漂泊不定。当然,最充满激情的永远都是年轻人,而激情最大的诉求就是自由!身体自由、话语自由、政治自由、精神自由、爱情自由,影片中全部的骚动就是为了这些。首当其冲的是源于自然的身体需求,当余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这是身处边疆地区的她获取更广阔自由的途径),离别的担忧、青春的躁动、未来的不可知,种种因素混杂在一起,最终使她和初恋男友有了第一次的身体交融——既是回报也是告别!
尽管影片中有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激情戏,但是需要澄清的是性滥交并不等于性自由,更不等于精神的自由。比较而言,诚如片中人语,只要你放得开,不管别人的看法,性的自由是较容易获取的,可是激情荡漾之后他们却痛苦依然!为何?道理很简单,在一个政治和精神上压抑的时代,当爱人离去以后,爱的意志无法获得满足,生无爱意之人,死亡的本能在内心的深处召唤着,于是在承受不了的时候,性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以对抗冰冷死寂的毁灭。于是,人们互相借用对方的身体来对抗失落的痛苦,即使片刻的销魂过后,或痛哭流涕、或转身离去。我们或许可以指责人物的行为不够理性、不合人伦,但当我们明白迷路的人往往会奔跑的更快的时候,我们或许还可以多一份怜悯与同情。庆幸的是,娄烨没有去展示技巧与美学,人物的动作比起《色戒》来,粗糙直接许多,因此也就真实许多!
身体的裸露是呼唤自由的一种方式,而真正的自由当然不仅仅于此。影片中大量具有时代标签的流行乐的运用,以及对那些年轻的充满激情的面庞的打量,导演想要传达的更是对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的时代诉求。影片虽然从余虹个人的经历切入历史,但是大量群像,尤其是跨越时空的群像的打量,不管是通过纪录片还是通过搬演,都是为了站在全局的高度最大的还原时代的演化。于是我们跟随镜头,从图们到北京,从北京到柏林、莫斯科,从深圳到香港、武汉、重庆,经历过广阔的空间、漫长的时间,主义和价值在摇摆着,政治的格局在重新规划着,有些人实现了,有些人失落了。个体的生命与历史的生命并行却有悖,一梦醒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无论自由相爱与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关于那次运动,不管它在组织、武装、思想上有多少问题,即使数月之后,那里就再次飞起装饰性的白鸽,它对许多经历者来说都肯定是充满激情的。在激情最饱满青春岁月,人们与爱人同志一起经历了那个闪亮的日子,他们呼喊着“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看看现在的孩子吧,他们都在干什么,围着电脑、抱着游戏,一切无所用心,一切无能为力。娄烨用一句“战争年代,我们流尽鲜血;和平年代,我们寸步难行”准确的把握了两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时光走到了此刻,进入不惑之年后,天涯一方的曾经的爱人同志,回头看看那转瞬即逝的颐和园,他们明白这是埋葬也是怀念,怀念那曾经欢笑、哭泣的闪亮的日子。 上哪里下阿?另外个帖子里的打不开。 试试这个 ftp://ftp2.114dy.net:2606//movie2/20080120/颐和园/[颐和园][www.114dy.net]原创首发.rmvb 打不开阿$m27$ $m27$ $m27$ 那你自能自己去sougou上搜说了。或是你用迅雷下载东西的话,通过迅雷馊了。 http://powerapple.com/modules.php?name=forum&file=viewtopic&forum=10&topic=52911
苹果网上有,我就是在这里下的,我的是MU,点网址,然后输入验证码,等倒数完了点击下载就行了 我看了,个人认为是个烂片,而且非常烂$害羞$
拍摄和演技都很差,剧情安排动作设计对白等等,都一目了然地体现了创作人员的水平低下$bs$ 里面有郭小东 和 郝蕾全裸镜头,TY上已经有人把PP贴出来了,
下面一堆人议论,说对郭的XX(此处省略2字)很失望,没想象的大。
士兵里的段郎也客串了下,不过形象很BH,戴个大眼镜,梳个大背头,好多人没认出是他 TY上哪里有图,给个链接好不 原帖由 圣雪 于 2008-1-25 14:5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看了,个人认为是个烂片,而且非常烂$害羞$
拍摄和演技都很差,剧情安排动作设计对白等等,都一目了然地体现了创作人员的水平低下$bs$
这确实都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我深夜看完整部影片心情都很沉重,反正跟现状对比下来能引起我思考的东西挺多,这部影片在某电影网站的评分也不高,评论也是贬多于褒,但是两级分化很严重,讨厌的非常讨厌,喜欢的则非常喜欢,也许这其实也是这部电影变相的成功之处吧
不过说到演技,我觉得郝蕾还是演得很不错的,郭晓冬一般,袁朗也一点感觉没有,装扮一点也不帅
你说一目了然体现创作人员的水平低下这句话打击面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客观的讲总有某个方面是有可取之处的,就算你不喜欢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