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底拢倒拐

[经济] 征学习同伴,2008年12月CFA一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居家的猫 于 2008-2-11 10:36 发表
这么没反应了

一般来说要准备多久呢


同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3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3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先上网考察一下再来问么……国内淘宝上的notes就行了。顺便转一些网上找到的经验。
===========================================
分享经验是攒rp的最快途径啊,从ACCA,CFA到即将征战的GMAT,在CD上偷师不少,所以我把我一点点浅薄的考CFA level 1心得在这里分享,算是我一点点的微薄回报吧。

此心得不适用于有很强金融背景的牛牛们,因为CFA level 1 对于超级牛人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复习一下就可以过了。那些非常认真每天读notes几个小时连续准备三个月的同学也用不上,因为CFA level 1不难,只是知识点多,只要安排好时间,一个一个sub study session看下去,把后面习题做了,第六本的六套题做完,那也可以高枕无忧了。我的心得主要是帮助和我一样基础薄弱,时间紧张的同学。

我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四,只在大学里学过入门的会计和经济各一门,金融数学一门,都属于扫盲级别的大众课程。外加参加过的ACCA六科的考试(1.1到2.3,和CFA差别很大,overlap很少)。

8月弄到notes,9月初的时候曾经看过quantitative analysis里面的time value部分,看了半个study session就开始放羊了。然后一直到11月之前,都在忙着听career talk,投简历,准备笔试面试等等,没有心思。准备面试的时候,翻过一部分fixed income和derivative(不够仔细,属于走马观花,后来就没看了,结果不理想),安慰自己说economics和accounting都有学过一点相关的课程,应该会轻松。结果就这样自欺欺人到11月10号左右,知道再也躲不过了,想想不去考算了,但是毕竟很多大洋啊。于是开始拼小命看。

三个重点

我最开始认真看的部分就是FSA,FSA是听说历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单场考试里面,120题里面有34题是FSA。其中LIFO,FIFO更是必考的重点,其他一些重点也都大多是比较性的那几个知识点,比如几种不同的revenue recognition方式适用的范围,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ize 和expense对ratio的影响,operting lease和capital lease的各自影响什么的,Cash flow的运算我以为很重要,实际考到的不多。可以看出来实际考试是非常非常注重对于这些不同accounting method的理解,因为大部分都是考深入概念,考ratio的change。建议把不同method对于balance sheet里面数据和ratio的影响记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我上午考试的时候所有的变化都是现推导的,这部分严重超时,下午因为还记得上午推导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做题就快了许多。另外我复习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自以为是地没有好好看defered tax,off-balance-sheet这几个重要的LOS,这次考得很多,让我很吐血。。。。因为在这部分花的时间多,我最后还是考到了70%以上。FSA是level 1 pass的关键,只要这个能上70% pass的机会就很大,反之则十分渺茫。所以如果精力和时间有限,建议从这部分开始看。

corporate finance,equity这部分是我最陌生的地方,但是翻了一下觉得知识点都比较简单,而且非常连贯,是比较容易拿分的。于是成为第二个重点,我死命地看那些WACC, dividend discount model,CAPM,简单的题也反复算,保证正确率,考试时候果然考到不少,还有NPV, IRR的比较,也是每年必考。如果只有两周时间准备CFA,那么一定要看透DDM,顺带着看return on equity, retention rate和那几个price multiplier。这几个点串着的,看起来快,考点重要,做题准确率高。

集中学习的两周里面,我把差不多一周时间分配在这两块内容上面。FSA一共4个study session,15个小章节,corportate finance和equity一共3个study session,接近20个小章节。基本正常速度应该差不多都是一个小时看一个小章节,半个小时完成每个小章节后面的练习题,并且搞懂错在哪里。我记得大约一天学6个小章节,分两次读,平均大约一次读四个半小时学习3个小章节。。。一次FSA,一次corporate finance这样错开来看。我觉得强度大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今天看到的,明天又要用到,一个星期内不断接触,加强记忆。不过FSA部分,如果我没有ACCA打底的话,是肯定读不了那么快的,最后几个章节,defered tax什么的,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为了保证进度还是按照前面速度来,最后就没掌握好。所以accounting没有基础的话,估计要花两倍时间在这上面。

第三个重点,Fixed income,这部分是我的失误,我误以为自己以前走马观花看过一遍就掌握的不错了,结果真正考的时候做得很差,原因是我那部分后面的练习题都没有做,不够熟练,bond部分的duration,yield需要非常的熟练,不然这部分简单的题需要做很久,尤其是头脑疲倦的时候。我下午考试的时候想一个duration前面有没有加过负号就想了五分钟。这部分应该属于第三个重点,应该在前面花时间学习的。我觉得很可惜,因为知识点都是掌握的,就差这么临门一脚,做些题目琢磨琢磨透就成。

一个关键

ethics,我一听说bottom line pass是要看ethics成绩的,立马超级认真,把道德手册捧在手上,利用每天吃饭的时候读,读了两个星期从头读到尾,每一个案例都看一遍。考试前一天晚上又把GIPS和corporate governance看一遍,这个有点像小时候的政治考试,除了拼命读没有别的方法。





其余部分





derivative部分不会很难,而且会有几道仁慈的送分题,比如问问你strike price是多少之类的。

quantitative没有什么太多重要的,运气很关键吧。正式考试还是挺难的,一道题目里可能考两个考点。尤其是stats和probability部分,我考试之前练习了很多hypothesis testing,还有那些chi-square, t-distribution的计算,但是实际上把Z-test那几个critical value记住就够用啦。不会考太难的运算。但是它可能会考点比较偏的,比如MAD和standard derivative比较什么的。当时一看就有点懵。time value部分应该说算是送分的,因为毕竟如果这个做不熟练后面的asset valuation也没法做,算是考用financial calculator的基本功吧。基本上这个部分中国的同学都可以拿到70%以上。

economics我没有仔细看,纯粹是因为最后没有时间了,因为microeconomics以前学过我整个跳过了,foreign exchange那些我也没有看,因为做题的时候感觉比较common sense。大部分时间花在了macroeconomics上面,尤其是fiscal policy和money policy以及几种情况的影响上面,后来体会到虽然micro上面丢了一些分,但是策略基本还是正确的。学过economics的同学问题都不大。

portfolio部分,一共只有六道题目。这个属于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重点是CML和SML,尤其是SML,还有total error和beta的概念。里面用到一些standard derivative的概念都是前面学过的。

alternative investment部分,不好考,知识点不少,real estate考,但是考得很刁。基本上也是一道题目两个知识点那种。

其他

两周集中学习后,进入了学校考试周,所以最后的几天没有时间和心情再看notes,索性开始做第六本的模拟题,并且总结错题。最后只来得及做了六套里面的五套题目。不过做的比较认真,之后花不少时间订正。另外我做的时候掐表很严,基本都要求两小时四十分钟做完,因为正式考试的时候听说上下午的难度不同,有一场会比较难,所以要平时做题速度要求高一些,保证两场都能按时做完,不会自乱阵脚。后来证明是对的,我正式考试早上的时候很不顺利,做的很慢,几乎到最后一分钟才做完的,下午就好了,提前快一个小时做完。还有就是做那六套sample test的时候,最好模拟着做一次上下午六个小时的,这样可以感受一下,不然考试当天下午那三个小时估计心理挑战蛮大的。

总体来讲,我的体会是CFA虽然是选择题,要比ACCA level 1 和level 2的考试都难,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是看得时候千万不能以为自己能做对几个题目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翻过去,一定要弄得非常清楚才行。如果时间不够,宁可有策略地放弃一些部分,也绝对不可以囫囵吞枣,这样会一点分也拿不到!简单讲就是要么不看,要看就要吃透。

总体来讲,我的体会是CFA虽然是选择题,要比ACCA level 1 和level 2的考试都难,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是看得时候千万不能以为自己能做对几个题目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翻过去,一定要弄得非常清楚才行。如果时间不够,宁可有策略地放弃一些部分,也绝对不可以囫囵吞枣,这样会一点分也拿不到!简单讲就是要么不看,要看就要吃透。

希望能给这里要考CFA level 1的同学一点帮助。攒攒rp ^_*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参加CFA一级考试朋友的一些建议

首先声明:在AIMR制定的道德标准中,回忆并讨论CFA考试和考试真题,帮助和辅导别人通过CFA考试不属于违规行为。关于CFA是什么,哪些人有报考的需要,我想来到这个论坛的朋友都不陌生,我就不罗嗦了,从02年夏天第一次接触特许金融分析师这个概念到现在,对它有了一些了解,也亲身参加了这个考试。写些东西出来,希望能对以后报考CFA一级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前几天AIMR刚刚公布了2004年6月的CFA一级考试成绩,这次的通过率只有34%,又创下了历史新低。同时,更具有杀伤力的一则官方消息确认,以后AIMR会大幅度减少其承认工作经验的工作岗位,并把领取证书的经验要求从3年提高到4年。不过05年以前参加考试,并在07年能通过全部三级考试的考生不算在内。

从这两则消息,加上今年的报名费大幅度增加,综合看来AIMR是有意提高CFA考试的通过门槛,对现有证书持有者进行保护。修改前的那篇文章贴在论坛上之后,有些朋友给我来信说自己的基础不好,想做上两三年的准备再投入考试。这里我想劝告这些朋友,最多进行半年或者一年的准备,尽快的投入考试。只有在考试的备考中,你才能知道考试到底需要什么和自己到底哪方面的知识缺乏。这些都是自己平时私下里看书所体会不到的。不要怕第一次考试不能通过,相比之下,时间的拖延和机会的浪费才是更可怕的。

既然确定了要参加考试,首先就是报名了。如何在线报名以前有朋友贴过了,有很详细的叙述,我就不多说了。我本人是通过国内的CFA培训网站代理报名的,感觉很方便,虽然要收50-100不等的手续费,但是省了不少事,避免了填写繁琐的表格出错,办事效率也比较高,觉得还是值得的。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一下CFA考试本身:

中国古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考CFA,除了对考试内容要掌握之外,对考试题型、评分标准、通过标准甚至考场特点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信息对于通过考试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首先说考场和考试,AIMR喜欢在很空旷的大型室内组织CFA考试,这一点不像GRE或者国内的一些水平考试。例如我的香港朋友就是在香港会展中心,我本人就是在广州体育馆参加的考试。诺大的大厅里摆着几千张桌椅,这种架势还是相当震撼的,呵呵。个人建议夏天考试的话多带一件外衣进考场,我考试的时候就因为上午空调开的过低冻的半死。AIMR要求上下午都提前一个小时检查证件入场,其实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别太死心眼。

6月的考试中国考生可以选择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考试地点。12月的考试不设广州考场,所以南方的朋友可以考虑选择香港。不过最好提前准备好住宿的地方,并提前一天到达考试地点,好好休息一夜。

一级的考试题型是上下午各3个小时,各有120道选择题。考前要注意休息,因为6个小时的考试对体力和智力都是一种折磨。英语阅读差一些的朋友要恶补一下阅读速度了,因为对中国考生而言,最大的障碍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语言,这一点在二三级考试中的论述题中体现的更明显。(05年后的二级考试也改为全选择题了)一级考试全部要求用铅笔做答,包括填写答题卡上的个人信息以及填划答题卡,这点与国内考试不同。2B或者HB的铅笔都可以,推荐2B铅笔。答题卡需要填写个人姓名,注意不要填错顺序,第一个填的是你的姓,然后是你的名。每次考试都有大量中国考生填错顺序,AIMR给的回复是无关紧要,只要你的ID数字不要错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午答题卡最下面需要签上姓名、考试地点和日期,下午的答题卡上需要填地点和日期,不需要填姓名。这个是必须填写的,如果你忘记了填写,AIMR会给你发快递或者传真,你在规定的时间马上传真回去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考试结束后的60天内,AIMR就会公布一级考试的成绩。以前都是差不多40多天就公布了,由于03年12月统计成绩出错,所以今年的成绩公布就特别的谨慎。一直等到60天将满也就是7月底才公布成绩。应届大四毕业生请注意,虽然AIMR在报考要求中专门提到应届大四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但在成绩揭晓前,请传真你的学位证书或者发信给AIMR声明你已经按时拿到了学士学位。否则你的网上成绩状态将会是unavailable,可能也会影响你马上报考二级考试。

一级考试全是标准化试题,评分标准没什么好说的,现在说说CFA考试的通过标准,也就是常说的deadline。

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官方的说法是每次考试后取全球分数最高的200个考生或者前1%的考生,以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的70%为通过线。也就是说,考生只要拿到整张卷子接近70%的分数就可以保证通过考试了。当然这其中有个特例,就是Ethic部分。AIMR对职业道德标准部分的要求特别高,不仅在考试中是最难,最容易迷惑的部分,AIMR更是要求考生该部分不能Fail。(Fail一般指低于50%的正确率,下面会详谈。)如果Ethics部分Fail了,也不是一定就无法通过考试,但是考生也就必须在其他部分拿到更多的分数。也就是说,Ethics试题的权重比其他部分大,如果你的总成绩刚好在deadline上,而Ethics部分挂了,那么就有相当大的可能不通过,一定要小心。

第二种说法也称为80-60-40法,在国外的CFA论坛很流行。大家拿到的成绩单上,分数是一个矩阵形式,每科分为70%,50%-70%和50%三类,考生的得分就是三类之一。流行的说法是三类分别代表80,60,40。算一下矩阵的平均分,高于60就是通过,如果刚好是60,这时候就要看Ethics部分的成绩和运气了。这种算法据说在论坛上试验了上百个case,都没有失败过。例如今年我就看到一个哥们成绩是两个低,四个中,三个高,当然就过了。而另外一个朋友两个低,五个中,两个高,Ethics部分是低,总成绩就挂了(

不管怎么样,大家也许都能看出,Ethics相当重要,而总成绩70%是个坎,只要你能保证拿到这个分数,那么怎么计算都跟你没有关系。

那么70%真的很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AIMR每年对试题进行保密,因为他们每年的重复率是极高的。这里不一定是指原题的重复率,而是指考点。大家知道,以Schweser study notes为例,里面涵盖了多达上千个考点,而每次考试涉及的大约是不到200个,对于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的考生来说,掌握AIMR每次考试到底考了些什么考点是很重要的,这对复习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2004年6月的CFA一级考试为例,经过总结,考试一共涉及考点173个,其中有一些是notes里面没有怎么提及而考试中反复出现的,例如var。在Ethics中涉及到一些以前在道德手册和notes中没有见过的语境,例如某分析师受命分析A公司股票,而该分析师刚刚向A公司递了简历希望能跳槽过去,简历还没有收到回音。问此时该分析师是否需要向上级汇报冲突,是否该在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

参加考试,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至少你要明白最接近的考试中AIMR到底都考了那些知识,更别提大量的重复了。2004年6月的考试和2003年12月的考试重复率极高,初步估计在70%以上。

接下来说一下复习用的资料。

AIMR官方在考试大纲中指定了一系列的英文书,作为考试指定教材。国内中信出版社影印了其中几本,还有另外几本估计和国外出版商没有谈妥,不是原书但是内容相当,作为CFA指定教材的替代教材。这套书好像是6本,都很厚,国内的书店能买到8折左右。

个人感觉,CFA一级考试的必需资料是notes+handbook,中信这套教材有时间有精力看看当然是更好。虽然我全部都买了,但是在备考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上完全没有看中信的教材,最后的成绩也不错。(所有科目成绩全部70%)

一般来说,由于考试指定教材内容过于繁琐,而且不是针对一级考试。所以考生大多用国外的CFA培训机构出版的StudyNotes作为复习教材。Notes中以stalla公司和Schweser公司出版的最多人使用,而其中Schweser公司的notes是最流行的,这套notes内容比较简略,紧扣考纲LOS,对于时间不多并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来说是最合适的。stalla公司的notes我没有看过,据说内容比较多,如果你有丰富的备考时间,也可以考虑。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国内使用Schweser版notes的朋友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使用stalla版本notes的朋友可能在相互交流中会不大方便。

Schweser公司的notes一共六本,其中最后一本是模拟题。这三套模拟题还是相当有价值的,强烈推荐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做。另外有一个Schweser公司出的试题光盘,里面有4500道题,个人认为就没有什么必要了,除非你时间特别多。这4500题我全做了,花了不少精力,感觉基本上没有提高。题目太不权威,很多题目似是而非,答案也不一定正确,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花接近一个月的精力做这习题而没有长进,是我复习中最失败的地方。

考生可以直接从国外购买notes,也可以通过国内的CFA培训代理机构购买。由于中国考生经济能力有限,不少考生购买了国内复印版的notes和handbook,价格就会低很多,我在考场就看到不少。Handbook就是俗称的道德标准手册,是一二三级考试都要用到的,其中一级占15%,二三级分别占10%,里面有大量的实例和分析,因为是AIMR出版非常的权威,所以为了更好的通过考试,强烈建议每个考生都拥有一本。

另外讲一下信心的问题,很多朋友都说CFA考试是英文的,考试内容又多,太难了。我觉得大可不必这么认为,大家知道在国外CFA论坛上美国人对中国人参加CFA考试是什么态度吗?他们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了,在他们眼里,中国考生都是青面獠牙,头上长角,各个GRE数学和逻辑都拿满分的怪物。他们根本就没有信心比中国考生更优秀,大家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亚洲国家大量的报考CFA,会不会使这个考试贬值或者为了不使考试贬值,AIMR会加大考试的门槛和提高通过标准呢,我看一定会的。AIMR已经规定了从05年开始,二级考试全部改为选择题形式,乍一看好似降低的难度,尤其对中国考生而言,不用因为文字表述问题郁闷了。

可惜,事实上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预见,05年的二级通过率将会直线跳水,以前高达七八十的通过率是不会再有的了。为什么呢?说起这个就不可避免谈到考试中的区分度问题。由于以前考Essay试题,你不管怎么写,都很难拿到满分,同时,随便写上一些就一定可以拿到分数,毕竟你不是一点都不知道嘛。这样一来,高分不高,低分不低。以top200考生成绩的70%计算,会有很多的考生过线。如果哪一年试题出的特别难或者特别容易,那么大家成绩都差不多,就有可能出现七八十的通过率,用术语来说就是试卷难度过大或过小,而区分度不够。而全选择题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区分度,以前很多考生二级考的一塌糊涂,最后却发现自己幸运过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有些考生说,改了选择题,不需要用英文表述了,难道不是好事?问题是不管怎样,三级考试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采用Essay的形式,无论如何是躲不过的,既然躲不过,那还不如多练习,通过难度不算太高的二级Essay考试进行练兵。综上所述,05年全部选择题对考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大家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乐观。

AIMR把今年通过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辅导教材Notes没有全方位跟上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当然也是因素之一。但他们降低通过率,提高门槛的决心也是相当明显的了。所以,对CFA考试有兴趣有需要的朋友,不要再犹豫了,谁知道以后AIMR还会祭出什么样的法宝来对付大家。例如取消12月的一级考试?毕竟这个只是针对亚太地区的,在美国已经很有争议了。

另外,有些朋友来信说自己的英语和数学基础不好,表示对考试没有信心。说实话,刚报考CFA的时候,我也担心过自己的英语。不过一个当时已经在考二级的朋友对我说“英语嘛,无他,唯手熟耳”。这句话对我的激励很大,到现在我都一直很感激这位给我带来信心的朋友。半年以上的刻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绝对足够弥补英语的不足。有些朋友因为英语不好,就着进着询问哪里有中文版的教材和notes,这个大可不必,只有平时硬着头皮多加练习,考场上才会更得心应手。

数学的问题也不大,跟着考试各级要求循序渐进即可。一级里面的计量方法在考试中是最简单的,把notes中的内容熟练掌握之后,这部分不仅要通过,而且还要尽量拿高分,拿满分。二级三级中会增加不少比较艰深的数学方法,不过CFA考试毕竟是侧重于金融分析而不是数理金融和金融工程。拿BS方程定价来说,CFA考试中的要求就只是皮毛中的皮毛而已。数学功底不好的朋友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这部分的学习,战术上重视,但是战略上一定要藐视,要有信心。

至于还有很多朋友关心的准备时间的问题。我觉得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国外论坛上有些人说自己只看了两个星期书就能过,也有复习了一年过不了的兄弟。这个问题和你的金融基础,英语能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重视程度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别人的经验和数据不一定就适合你。总之,相信天道酬勤,我身边考CFA的兄弟,还没有哪个经过了系统勤奋的复习而考试失败的案例。即使英语不好,没有什么金融基础,我觉得一年时间也是足够了的。时间不是大问题,关键看你怎么投入。CFA考试是相当艰苦的,一级只是入门,以后要有打攻坚战的准备,没什么捷径可以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经验介绍
远在他乡,奋战半年。幸好还有北京的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现在通过了,成绩不如预想的好,有35%在50-70%,其余>70%,不过还是挺高兴的。也来说几句吧。

一、考场。我是12月份在马来西亚考的。马来西亚是热带,所以我这儿没有大多数中国考友所担心的天太冷的问题。反而到是上午的那场考试,刚走进考场时因为空调太足,我当时穿着短袖T-shirt,冷得直哆嗦。看见周围的考友都带着长衣呢,才觉得失策。不过过了一两个钟头,太阳晒进来了,气温回暧,好多了。下午的考试也没有这个问题了。这一点,供国内6月份考试的朋友参考。

二、做题。

1、难度:总体而言,一级考题以基础为主,难题很少。个人感觉上、下午的考试并没有明显差别。无论是风格、知识点的分布,或是难度。与schweser notes上的mocks相比(我只做了前两套240 X 2),对我而言,更容易。主要是计算题少得多,计算量小得多!!虽然模拟中的计算题我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太花时间。所以考试中的整体感觉要做得更为流畅。不过,考试中的题设计的要比模拟题更为tricky,有些一题考的是两个知识点,在ethic 部分尤其如此。结果证明,这对我造成了困难(ethic部分得50-70%)

时间:上午差不多刚好做完。可能是比较有信心了,克服了紧张的情绪,下午做的更顺,大约提前10分钟。我的速度相比周围的考友算相当慢了。当时前后左右的四个人,三个人都是提前半小时交卷走人的。其中有两人是提前一到一个半小时做完的,FT!不过当时但也并没觉得有压力。因为顾不上,也因为对自己有信心。做题时可以考虑从容易、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部分入手(我是先做quant,最后才做ethics)。如果第一部分就很多题不会做或花太多时间,会对后面的考试造成很大干扰的。给每一部分一个自己可行的预算时间。遇上没把握或根本不会做的题猜一个答案就跳过,可以做一个记号,如果最后有时间再回头看。重要的是保持前进!!keep moving!(另,手表建议选用指针式,这样比较直观-相比数字式的)

三、学习资料

我是用schweser的NOTES,感觉很好。书也买了。不过基本没动过。我个人的背景是英语+经济学。NOTES完全够用。不清楚的地方再查下书就得了。Sechweser的模拟题还是很不错的,强度上比考试要大。不过考虑到考试出得更为灵活,可能最后得分情况差不多。我做了四个half- session, (120题),时间平均来说差不多刚好,平均分在78左右,离差在1-2分,应该说还是能比较客观的反映真实水平。我考前的信心,也基本来自于此。Schweser CD Pro可以按Study session自动生成模拟题,这个可以在做了第6本的MOCK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时做为补充题做一做。

四、学习进度:

因人而异。我是先从自己最不熟悉,最困难的部分看起,即FSA。考虑到FSA部分权重巨大(68/240),我觉得这个策略还是正确的。 NOTES基本上够用了,不过一开头的簿记(booking)概念对于没学过的人可能会很困惑,这个可以找个基础会计学(中文)什么的看一看。最后很轻松的拿了>70% 。ethics我是看了一遍 handbook, 做了NOTES上的题,不过掌握得不好,所以是50-70%,如果能再看一遍,应该会好一些。看完每节NOTES,都要做一下后面的题,不难,但很有用。Schweser的CD PRO题量巨大,反正我是没做完。建议大家如果时间紧的话,只挑自己想重点掌握或没把握的部分做一做就行了。

我是full time工作。开始复习的时间挺早,不过中间不时的有事打断,所以专心学习大约是4-5个月。基本和schweser推荐的时间表差不多。不过最后一个多月因为工作太忙,还是落后进度了。以至于我只能在考前30天左右看完所有的NOTES。但此时几个月之前看过的部分早已忘光,根本不可能做题。又花了半个多月看了第二遍,这遍就只看NOTES上每节后面的summary和书中的以往考题、课后习题中以前做错的题。并把感觉不好的章节再做了做题。一直到考前 1周的那个周六才开始做第6本上的mock,做的时候感觉极屎!!而且时间也不够用。不过居然>70%。最后一周共做了4个120题的session,尽量执行时间预算。应该说,这对于掌握考试节奏作用极大。到最后一天就不怎么看大块的东西了,只是把做错题再看一看,另外再把NOTES上总结的公式背一背。尽管考前一天我几乎没怎么睡(是啊,这种事情总是可能出现的),但考试时仍然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不会做不完。

三、其它

总体而言,CFA LI更像是一个体力上的挑战,而非智力上的。正如在国外的论坛上所说: LI scares u to death, LII labors u to death, LIII bores u to death. LI 考得都是基础,curriculum里面除了ECON 和 QUANT, 其它部分我都没接触过。但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说搞不明白的。投入决定产出。当然,我也知道有些朋友只复习一个月就过了的(介绍我考这个的哥们就是),不过,那或者是因为你有很强的背景(哥们MBA刚毕业),或者因为你不用工作(一天可以看书8小时以上),又或者你是天才。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很多考友,因为考前工作太忙而放弃。对于花了很多钱考这个的朋友,特别是和我一样全职工作的朋友,还是踏实点好。


为考试会牺牲掉很多社交时间和空间。没办法,你只好忍受。偶尔放风可以,不过要计算自己的学习时间,确定学习日程,给自己点压力。反正我到最后几个月是推掉所有能推掉的应酬饭局和同事聚会。虽有压力,虽然有缺失社交生活带来的但千万要保持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国外的论坛上也常能见到这方面的讨论,感觉被CFA摧毁了生活的弟兄们不在少数。呵呵。所以这样想想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自己并不是唯一的苦苗苗,而CFA也不是救命草。套用 SCHWESER关于考试的一句话:it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说一个插曲,下午考完出后,因为没带手机,想找人借一下。结果问到一个哥们,告说是从巴基斯坦飞过来考的,只因为巴没有12月份的考试!!哥们特诚恳的抱歉说手机没有漫游,不能借你打了云云,顿时有“环球同此凉热”之感。也一扫闭关数月的郁积之闷。

祝 大家好运。2005年6月LII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新加坡考的。本人计算机专业,没什么finance的基础,经历了一次失败后,终于1级得手。成绩没有楼下的全High那么牛,但总算混了6个High, 3个medium。比第一次的成绩可谓进了一大步。


在这个坛子里潜水很久,得了很多牛人的指点。所以陋文一篇,也贴上来尽点心意。如果能帮助到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人,就算安心了。


Chapter 1

青苹果的诱惑


刚刚听说CFA的时候在2004年4月。那个时候工作了快两年了,刚毕业时对工作的憧憬和激情开始退色。每天在公司写program,越写越伤心,觉得就这么下去我就要过一辈子面朝电脑背朝老板的日子了。决定学点新的东西,可是如果去申请Financial Engineering那样的course又是一个两年的commitment,一时还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那时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建议我去考CFA,作为对于finance的一个入门,也可以就此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对finance有兴趣。


在Google search CFA,发现好像很火的样子。一问发现身边也很多人在考了,于是我就像当年的阿Q一样,喊道:“同去!同去!”,兴奋的爬上了贼船。


当时离6月的考试只有一个多月了,因为没什么基础,于是报了12月的,心想不打没把握之仗么。后来才知道,12月考照样也是没把握。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报6月的,因为那样就算不过,还有12月一次机会,不然二级要等一年。


注册之后,就是张罗notes,还找到两个战友。从6月开始,回到久违的图书馆,开始准备。



Chapter 2

一鼻子灰


关于CFA Level1到底要准备多久,的确是因人而异的。有没有基础,工作是否有关,每周能拿出多少个小时,都是重要的因素。有的人,准备1,2个月,notes 翻翻一遍,也过了。这些东西是不能比的,因为大家的背景不同。就好像减肥一样,有的人要很辛苦的运动,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正确估计自己的水平,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及时调整,是很重要的。唉。。。说得容易啊,我也是翻了船才学会的游泳啊。


我准备了6个月,还是没有通过。但我不认为是时间不够,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所以今天写下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希望对那些跟我情况差不多的朋友有些帮助。


说是从6月开始准备,其实开头的4个月只有每个周六去图书馆。早上睡个懒觉,到学校吃个担担面,下午才开始看书。如果晚上有活动5,6点就走了,所以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4,5个小时。平时也没碰书,到了10月下旬看完了四本,第五本开了个头,才开始有点紧迫感了。这时候认识一个学姐,是去年考过level 1的。她说她只做了一套题就去考了,题不在多,在于你真的明白每道题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我听了她的建议,看书看得比较仔细,而且又看了第二遍,但是只做了第六本的题。这就是我的弯路之一,仔细看notes没错,但是一定要做足够的题。学姐的经验并不适合我。因为她本身是学管理的,也是做这行的,每天都接触这些东西,跟我的背景很不一样。Level 1并没有特别难的东西,但是notes看懂了不代表可以熟练应用,只有多做些题,才能生巧,别忘了考试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的经验之二就是我战线拉得太长,到了11月看第二遍的时候,很多已经忘了,好像看新的一样。但是时间又所剩无几,所以第二遍有点走马观花,有时一本只用一天。心里骗自己已经懂了,其实好多概念,例如SML,CML,Financial leverage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只是记公式而已。教训就是,如果知道自己一定要看第二遍的话,至少留一个月时间给第二遍。好好利用这一遍,把弄不懂的东西弄明白。我还建议在看第二遍之前能做一套题,会让自己有的放矢。


临考试的一个星期拿了leave,full time的作题。当时第六本的题做出来成绩也还可以,都达到了70%以上,有的还能到80%。可是超时超的厉害,一套120道的题要做4个多小时。我感觉 schwester的题并不像真题,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有些题给的计算量太大,有些纯考概念,题目巨长,四个答案之间还没什么联系。我第二次考之前也做了新的notes第六本的全部的题,成绩还是在75%左右,比半年前没有很大提高。但是时间快了,3个小时15分钟就能做完。成绩出来比第一次好很多。关于第二次的复习,下一章会讲的比较详细些。


考前给一个前辈打电话,问注意事项,她说时间会很紧。她听了我模拟题的成绩,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她说真题的计算量会比模拟题小,这句话让我放松了对自己做题速度的要求,想当然认为到时候精力集中就能按时做完了,结果后来载了跟头。


考试那天竟然还起晚了,用了五分钟就完成了从床上蹦起来到出门的过程。星期天的早上Cab也少,又等了半天才搭到,匆忙到了EXPO,刚好8点半。刚喘匀了气儿就开始考了。在这里的经验就是,搭MRT去虽然时间上久一点,但是MRT很准时,坐在上面还能看看要记的公式,平静一下心情。我第二次考就是坐 MRT去的。


一开始做题感觉就不是很好,Ethic很多题拿不准。而且很多题是一个题两个考点,例如A和B做了一件事,下面的答案就是A跟B分别有没有 violation。确定了一个也只能确定一半的答案。Ethic用了27分钟,刚好。到了FSA的部分,牵扯到非常多ratio的变化。因为用的不熟,只能从原理上推导,费了巨多时间。做完已经就超时了。然后做了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又回来做asset management。最后20分钟的时候还有30个题,匆忙做了20个,剩下10个看都没看,全懵了B。到喇叭里广播放下笔的时候,我还在涂答题卡。下午注意调整了一下时间分配,也是last minute才做完,而且最后15个题也是在1分钟1题的情况下做完的。总的来说,没有很多完全不会的题,但是很多拿不准的题。还有那种算了半天出来的数字答案里一个都没有的,郁闷阿。


考完的感觉不是很好。只是还存在着那么一点侥幸心理,觉得没准也能过。而且辛苦了那么久,就不想了,放松了一个多月。直到成绩出来,那个肥皂泡也破了,只能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了。


Chapter 3

痛定思痛


成绩出来后,麻醉了自己一个晚上,又大哭了一个上午,才接受现实。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再考一次就是了,又不是高考那种决定命运的考试。就是有点费银子,可是古人早就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抓不着流氓 。


收到了新的study guide,对比了一下觉得跟2004年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没有买新的notes。3月中开始从第一本看起,中间还去澳大利亚玩了1个星期,4月底看完了五本,5月开始做题。这次再看notes,终于把以前很多迷迷糊糊的地方搞清楚了。


整个5月做了17套题 (每套120道),感觉对考试帮助很大,还是详细说说吧。我在网上找了Schwester 2002年的8套题,做了6套。因为相隔三年,有些LOS都不一样了,所以剩了2套没有做。但是很多经典题目是必考的,例如 Capital/expense lease, LIFO/FIFO, WACC之类的,做这些题的收获就是提高了FSA和Asset management部分的做题速度。还做了第六本的6套题,正确率75%左右,但是速度大有提高。AIMR的官方4套题我都做了,50美元只有60道题,很贵,但我觉得还是很应该做。因为AIMR的题是限时的,做完就没了,也不知道做print screen 犯不犯法,不过不留个底儿以后不能看错了的题,大家自己掂量着办:)另外还托国内的朋友买了国内道明诚培训中心的三套模拟题。那三套题印刷质量不怎么样,答案还有一些明显错误,答案解释也不清晰。但是后来很多考点都有再考到。可见中国人的确对应试非常有一套。Schwester还有一套4800道题的题库,实在没空做了,相信也是挺有用的,有人就是靠它过关的。


在AIMR的样题里,是不会有考试真题的,但是考点绝对会有。所以那里面错的题,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书,把前后几页都看看,弄明白。例如里面有个题其中一个答案中提到一个term我几乎没什么印象了,虽然就那一个题来讲,那个term不影响选择,还是要去弄明白那是什么。例如Ethic里面有几道GIPS的题,我对GIPS看的不仔细,既然出现了,就又去看了几遍。考试时上下午一共出现了7,8道GIPS,如果没有看得那几遍,估计也就能对1,2道题。


应该知道,AIMR让你花了接近1美元一道题,不是随便从题库里捡的。但是他也没傻到把真题放在里面的地步。就这里那里的提到一下,你注意到了,看了,学会了,考试的时候考着了,你就会心的一笑,AIMR的目的也达到了。



对于所有做过的题,我把不会的和拿不准的都做了记号,临考前一天又看了一遍。这一遍很有用,要让错的题错的有价值,死得其所。


这次考试没上次那么大决心请那么多假了,就从星期三开始拿三天。谁知道星期二下午开始不舒服,头疼,发冷。因为要在on leave之前把一些工作结束,所以硬撑着到下班,还在公司留了一会儿。晚上回家就开始烧,到了38度5的时候只能安慰自己说现在发烧比星期天发烧好。星期三看了医生,烧退了,不过还是头疼。吃了药昏昏欲睡,楼上在装修,最后还是决定到图书馆去,也没看什么书,光趴桌子上睡觉了。以后几天白天没敢吃药,终于撑到考试,放了一口袋的擦鼻涕纸就去了。这次感冒前后拖拖拉拉10几天才好,唉,就当是被行弗乱其所为了吧。


这次考完感觉比上次好很多。上下午都提前做完了,还有时间回头看看几道拿不准的题。关于上下午的难度,我觉得是差不多的,有人觉得上午难,有人觉得下午难,应该只是个人的长处不同吧。第一次考的人通常会觉得上午比较难,大概是因为下午更适应考试节奏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AIMR如果今年喜欢一个考点,会上下午都考。这里不是指的ROE那种必考题,而是不常用的偏考点。如果上午有不会的点,例如今年的herfindahl ratio,中午就要看一眼,因为下午可能还会考到。还例如Ethic的GIPS部分,上午出了4个题,可惜我没带notes去,下午又出了好几道,中午如果看过了就更有把握了。


至于时间的把握,虽然平均每题1分半钟,还是要注意合理分配。FSA那部分比较费时,所以要从其他的section省时间出来。我是前面做比较快,开始做 FSA的时候省了10分钟左右,做完就刚好了。然后去做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这样如果最后时间不够也不会使得这个section分数太低。最后做30多个题的asset management。如果能做完就看几个拿不准的题,做不完也要在最后2,3分钟的时候涂答题卡,不要弄到连懵的时间都没有。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如果上帝让时光倒流,呵呵,我就会重新调整一下复习计划。总的准备时间还是4,5个月吧,但是每周拿出多点时间,不然每次看书的 overhead太大。头2个月看第一遍,学习新知识。然后做两套题,感觉一下。第三个月看第二遍,把不懂的地方看明白。然后就是做题。做题的过程中,有不懂得随时回去翻书,还要常常回头看看以前错的题。原来看过一个人的经验是:如果考前一个月你还没看完notes,就直接去做题吧,比看notes更有效。不过我相信这一条适用于那些有点基础的人。像我这种之前什么是asset都不清楚的人,如果不看notes,估计看起题来就跟看印度文差不多了吧。


Chapter 4

革命尚未成功


从过了20号开始,就惦记着是不是就要出成绩了。一天没有,两天没有,那股劲儿过去了,反而没感觉了。到了今天早上又习惯性的去看一眼,竟然就出来了。总的来说,上次考low的部分这次都跑去了medium,上次medium的部分这次就升到了high。找了半天发现了在第一行的“pass”四个字母,用我小学作文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她欣慰的笑了”。


考过了一级,好比万里长征只走过了1步。


从听说CFA,到终于过了第一关,超过一年的时间。回头想来,付出不少,但也得到很多。学了不少新知识,感觉时光没特别虚度,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也渐渐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第一次考的时候,在战略上太重视考试,在战术上太轻视。诈诈唬唬去图书馆看书,可是每次实实在在没学多少。光想着如果过了怎样,不过怎样。知道成绩的第二天很伤心,给朋友打电话,哭得要死要活。朋友却说:多大点儿事儿,不就是再考一次么。


第二次压力更大了些,不过复习的时候比较有的放矢,而且最后比较多时间做题,终于没有悲剧重演。


今年的二级听说挺难的,看样子是一年难过一年了。不过sunk cost花了这么多,所以明知山有虎,还是得上啊。有了这一年的经验,自我感觉对待这个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了,不再那么患得患失,总结六个字:尽人事,顺天意吧。


与同在一条船上的XDJM共勉。

这次没过的,别泄气,过几个月再来。

祝今年考2,3级的XDJM好运。
※本文属于 Tow 和 本站 共同所有,转载请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2-2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下过CFA的经验

分享一下经验好了。我是金融学本科出身,工作第一年开始考CFA,连续三年直到今年完毕CFA考试征程。觉得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是毕竟因为CFA逼着自己自律,没有浪费这三年,很是欣慰。下文供参考。

首先Notes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因为我只看Notes。其它的资料不是因为不愿花那钱就是没时间看(因为我在考一前几乎买了所有原版书,结果都没看)。而且,我真的觉得如果能把Notes完全弄懂就绝对够了。

我的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得比较充裕,总是从1月底开始,看第一遍Notes(不包括习题)结束大概到4月初,然后作习题的第一篇,结果汗如雨下,发现什么都不会,给自己敲一下警钟,重回去看第二遍,大概到5月初,然后作习题第二篇,感觉稍好,再回去看Notes第三篇,把要背的东西放一边,能理解的尽量理解。到6月前我总是请考前两个星期的长假。做第三篇练习,然后去看Notes需要背的地方,所以或许可以称为第四遍,而这第四遍基本就是背诵了。I, II因为都是选择题,只需要背公式就可以了;只要III要连概念都背,才觉得很累。

心态方面:考试考没碰过的领域那是肯定的,谁都没碰过,我错别人也错,所以不用担心。考试时间很重要,不管怎样,也要把题作完,我考一级到三级都是碰到上午很多题都是先放弃然后回头再看,到最后一分钟随便乱选;下午就往往太简单作完剩一个小时无聊。所以上午感觉很差的千万不要灰心。还有就是上午出来跟大家讨论的时候如果情况完全不一样,也不要太紧张的。我考二级的去年,所有人都说上午简单,我当时上午几乎就没做完,所以中午吃饭的心情很不好,还好下午题目我觉得简单,所以心情就调整回去了。之后听到别人说下午怎么怎么难,我又郁闷了很久,结果成绩出来才放下心来。而一级和三级我因为下午觉得简单,考试考完就觉得肯定是过了。二级害我白白担心了两个月,起始本来情况也是一样的。

时间安排方面:每一级都有一个重点,比如一二级只要accounting过70%就能过,三级potfolio management过70%就可以了。所以没有时间的放弃什么都不要放弃重点部分。

另外,Notes毕竟是纲要,里面会有一些简略到不明白的地方,三级我就有几处不明白的,问过一两个考友都不明白,但想到这是细节部分不需要研究的太细了,没想到考试全都考了,所以不明白的千万不要保侥幸心态,在考前千万要弄懂。

刚刚背批准加入了CFA membership, 虽然要交钱觉得很心痛,但是发现CFA有很多杂志和讲座一并给你,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也就没有之前被抢劫的感觉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7 22:54 , Processed in 0.05718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