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ygogo 发表于 2008-2-6 00:07

呵呵
俺是签完的第三天就发签证了,然后投递花了两天
所以我觉得应该不是返签吧

annygogo 发表于 2008-2-6 00:17

原帖由 orionsnow 于 2008-2-5 16:42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德国签证是返签的,就是说能不能签,由当地州政府来决定,德国的签证“官“ ,远不比美国签证官权利大, 没有权力拒绝和批准的。 不如叫作签证递送员。

很罕见的听说有人申请博士签证,相应材料齐全被拒的
即使知道不会被拒,面对签证官还是有压力的呀
而且去审核部就可以不用本人去北京了,可以找别人帮忙递交材料,比较省事,时间也比较快,我记得我师兄去是递交完材料一周下来签证的。我预约的大使馆签证却一下子被扔到半个月以后了,签完到拿到手又花了将近一周,这样三周就过去了。所以去审核部还是蛮有好处的

[ 本帖最后由 annygogo 于 2008-2-6 00:19 编辑 ]

orionsnow 发表于 2008-2-6 00:39

“俺是签完的第三天就发签证了,然后投递花了两天“

“签完到拿到手又花了将近一周“

看你的措辞就可以理解了
花钱买平安。

审核部的确是快,因为它是专门处理留学签证的。如果之前申了APS , 走审核部是最方便的。

如果没有申APS 就要额外花钱。

不过我觉得这钱花得没有必要。 一般录取下来了,都还有两三个月才到报到时间,办签证买机票,办行李都来得及。 而且博士签证相对普通留学签证本来办理的就快

我和大使馆约时间,也没有越到“半个月“后, 就是几天的事情,不过可能和非碘的时候人不多有关系。

orionsnow 发表于 2008-2-6 00:43

原帖由 annygogo 于 2008-2-6 00:0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
俺是签完的第三天就发签证了,然后投递花了两天
所以我觉得应该不是返签吧

如果你是有工资或者奖学金的那种
特别是工资的
可能之前大使馆和你们的州调查核实过你的情况了。那两周就是用来去你学校核查你的基本信息的。否则劳动许可3天之内怎么也给不下来的。


我以前教授就给外事局写信说明情况的。


不过我是按照老情况分析的,据说根据去年新的欧盟移民法,高校工作好像已经不需要劳工局批准了,具体怎么样我还没有了解到

UCer 发表于 2008-2-6 22:23

回复 #14 orionsnow 的帖子

高校博士,博后, 的工作签证都不用劳工局批准,这个跟公司是不同的. 你说的新移民法是主要针对工业界

orionsnow 发表于 2008-2-7 11:14

原帖由 UCer 于 2008-2-6 22: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高校博士,博后, 的工作签证都不用劳工局批准,这个跟公司是不同的. 你说的新移民法是主要针对工业界

有没有链接? 我只在dw-welle.de 上边看到说从2007年开始德国高校工作原则上不需要外管局审批了。

之前是我看错了, 把外管局,当成劳工局了


教育 | 2007.12.30
不经外管局直接聘用外国学者能否落实
柏林洪堡大学门前的洪堡雕像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柏林洪堡大学门前的洪堡雕像

不久以来,根据一项欧盟指令,欧盟成员国包括德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私营的,都可以直接聘用非欧盟成员国的外国学者,而无须经过外国人管理局的审核。这样做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好处呢?德国的洪堡基金会不久前召集有关各方开了一次经验交流会。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欧盟成员国之间即是合作关系,也有相互竞争关系,而且,它们还得和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竞争,竞争就业岗位,竞争生意,也竞争富有才华的科研人员,因为这样的人,欧洲开始缺乏。而且,鉴于欧洲未来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建立在先进科研的基础上,使得科研人才缺乏问题就显得更为凸现,因此,广招人才的做法完全是有意义的。



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的杜达(Gerhard Duda)介绍说: “欧盟这一新指令的目的就是协助各成员国实现那著名的3%的目标,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的3%应当用于科研。制定这一政策的时候人们就非常清楚,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欧盟就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



而对科研人员,特别是那些非欧盟成员国的科研人员来说,新指令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应聘、居留、旅行方面的便利。德国的洪堡基金会就致力于邀请世界各国的拔尖学者到德国进行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该基金会发放的奖学金以其丰厚著称,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学者才可获得。但迄今为止,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就像其他外国学者一样受到种种居留管理方面的约束。该基金会的谢尔登(Barbara Sheldon)介绍说: “原来常见的情况比如说是一位科学家拿到欧盟某一个国家的签证,在那里做客座学者,但如果他要到另一个欧盟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就会碰到很大的签证麻烦。而搞科研的人,云游四方,一方面取经一方面传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过去就一再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框架条件,保障科学家来去方便。”



谁都是这样:哪里行动不方便,就不去哪里,而是转向其它地方。那么涉及到富有才华的学者,意味着他们就把他们的学识、经验带到其它地方而不是欧洲。因此,限制科研人员的签证,对欧洲并没有好处。杜达解释说: “原因就在于不光是我们需要富有才华的科研人员,其它地方也需要。可以说全球现在都在激烈竞征科研人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连中国也开始广招科研人才了。而且,单凭简化签证手续,吸引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以及安家方面、经济方面的丰厚待遇。”



提高对外国学者的吸引力,给德国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成果,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地方上的社会、经济情况。波鸿市户籍管理局负责人布劳恩(Peter Braun)就这样认为。他说: “吸引科研人才也是一个绝好的区位竞争因素。波鸿所在这一带过去是煤矿重地,后来不兴矿业了,波鸿市就大力发展高科技,如今成功地转化为高科技中心。因此,市政府当然会努力吸引外国科研人才到波鸿落户。”



欧盟许对地方政府显然还没有认识到外国科研人才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新规定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波恩大学的奥登塔尔(Tina Odenthal)表示: “我们认为,欧盟新指令的一个很大好处就是提高了学者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过去外国学者在办理签证方面就享有一些优惠规定,但有些驻外领使馆或者地方外管局并没有执行,因为办事人员没有这个意识。我们希望,有了这个新指令,有了学者签证这一说,人们的意识可以得到提高,使得简化程序可以得到贯彻落实。”



新指令一旦落实,德国的外国学者人数可能就会大大提高。波鸿的布劳恩介绍道: “波鸿大学现在每年大概有700来名客座学者。如果波鸿继续发展高科技的话,将来每年可能就会来1000来名。”



学术科研也可作为重要的经济区位因素。欧盟新指令再次表明,经济和科技,和科技人才,密不可分。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后签证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