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这样过年-放炮和上房
我们小时候这样过年-放炮和上房2008-02-06 07:08:32http://blog.wenxuecity.com/images/arrow-up.gifhttp://www.szren.com/news/uploadfile/200702/20070214141320938.gif
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拿压岁钱和放炮都是很让人快活的事儿。尤其是燃放爆竹,在我们那儿的叫法是放炮仗。
年初一早上放开门炮,哪家爆竹声响未息,硝烟仍呛人,满地是红屑,男孩子们就开始热热闹闹哄抢起来。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27/2233667603_fed53f06a6.jpg?v=0
他们抢的是成串鞭炮里未曾点燃的零星小单炮,得意洋洋怀揣几个,就躲进角落等自己心仪的小姑娘走过来。用线香把小单炮的引信点着了,朝小姑娘脚下一扔,听见啪的一炸,啊的一声惨叫,想必把她吓得花容失色了,男孩子便兴奋无比地逃遁而去。
从此女孩看到街角巷口有鬼鬼祟祟的线香火闪烁着,就提防起来或绕道而行。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FPOYWUwdA_Q5n06TcBGrT3EtJvuxbF5SLbfMUR25uE1HgpLEDzpYepfKWSnhMiRzf7Ya5pOfcps也有个别好心眼的会分一两个小炮给女孩,帮她把引信撤了,把马粪纸炮身折成两截,露出里面黑黑的火药,然后直接在火药上点火。火药会发出类似烟火燃放的声音,没爆竹那么响亮可怕,而是无力地嗤嗤一响还发出些许火花,比燃大声响的单响双响爆竹温和美丽得多了,就很让女孩子喜欢,她嫣然一笑。热肠侠义的男孩在一边看了也高兴,就傻傻地叫:“老太婆出水(撒尿)喽!”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FPOYWUwdA_T0CcaCjuty_hWjcPDNKMlzQGozwdL9IMEgBtn5RhzIgb6Hcz8RPJS7rq-yNqRhnMk
那个时代不富裕的人家多,很少有家长舍得花钱买大爆竹的,孩子们常自找乐趣。
我兄弟比我小两岁,长相憨厚却聪明过人,有一个时期父母都外出工作朝出晚不归的,哥哥姐姐又先后考上大学离了家,我和上小学的弟弟就很象相依为命又无人管教的一对野孩子。当姐姐的我一直比较温和顺从又特别爱玩耍,也乐意成全他的鬼点子,于是弟弟从来不叫我姐姐而直呼小名。我俩配合默契,常做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其中有一件就是过年的时候上房顶。
我们家巷子底住的是一姓鲍的富户,据说解放前开纺织厂,附近这一大片房子全是他们家的产业。鲍家孩子挺多有五六个吧,加上厨师,佣人,司机,一家子占了巷底的两栋房,还砌砖垒墙安装侧门,把本来应该是公众走道的一段巷子堵上了,做了他们家的私人后院。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18/2234455060_cded344307.jpg?v=0这鲍家人过年有个余兴节目,就是除夕酒足饭饱之后必在后院放花炮,一放就是一个时辰。还不是小朋友们满地哄抢的那种小货色,是称为万花筒之类非常美的各式烟花,实在奢华呵。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FPOYWUwdA_TLDgTPk2rWNCQqZrRUHezVPgEMJnEsWv7ihKKPB3MT2tm2aepOG-AlHZLas0CPQ0E
所以每当我们吃完年夜饭出巷子遛达,听到巷底高墙内人声鼎沸,知道这烟花节目要开始,我们就跑去抢位置,希望扒着门缝能看上一眼。有限的光亮和巨大的声响之间反差太大,如同“隔靴搔痒”把我们撩拨得不行!弟弟就会说,我们上房去看吧。。。
我们家住的三层砖房屋顶是斜的,走上三楼晒台,四周是宽宽的混凝土围拦,只要爬上围栏人站直伸手就能巴到屋檐的水落管边了,上房顶还真不是件难事。难的是挪动。姐弟俩就手拉手相帮着从盖着瓦片的屋顶一点点攀上去,只要扶住屋顶上那混凝土制作的烟囱我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居高临下,一揽无余地欣赏这宝炬争辉,玉珂竞响的美景,一个时辰过后偷偷下房溜回家,紧张而兴奋地,姐弟俩会心一笑内心非常满足:这真是一年中最惊险最纵情的时刻。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FPOYWUwdA_SJSv0SHX_AlrpCR4PCaZRHEg16mIxSz1fFfsAZKpSf3BOoDUNfAXiR9GL9gPjOrvs后来屋顶瓦片有断裂有凌乱有掉落的,三楼邻居就告了状,不再让我们上晒台了。后来我们就换到隔壁邻居家,继续做爱做的事。。。
再后来鲍家败落,文革抄家被抄得锅底朝天,两栋楼里住进十来户南市区拆迁的困难户,巷底的侧门从此打开,炮仗就再没得看了。
记得那时边看鲍家人放花炮边想: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去爆竹摊上买一大堆烟花放放,要有带响的,也要带花的,甩炮、拉炮、砸炮、冲天炮、雷鸣炮、潜水鱼雷、二踢脚,各式烟花礼花弹,多响升空爆竹也行。过年就把院子门打开了,或找个空旷地邀各家小朋友都过来看。。。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FPOYWUwdA_QJfJVPnM0HSxbgs1SQWb8pJ9zX2-bkz-XAQ7j-ATI4BqhbFUTal4esF6dnZItUw_I
-----------------------
1970年12月我不得不下放农村。(每家只能在城里留一个,兄弟已经先期分配到市区工厂做工。)临行前一天他对我说,---姐啊,也不知猴年马月再见你。如果找个农民大哥哥当老公,就更见不到你了:“咱们再上一回房吧!”。。。。。。
幸而我保存了这张珍贵相片。
别看照片上两人背靠烟囱很自在的样子,其实我的心在发抖。------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单纯的兴奋的乐趣了!要下农村插队了!不知如何慰籍自己离乡背井前的惶惑和失落,脚下的白色塑料底布鞋子又非常打滑,所以最后没敢走下房来,是一挪一挪地坐着P股墩,这么一路坐下来的。。。
带你回到五十年前的那个春节 我们记忆犹新(组图)2008-02-06 16:49:07http://blog.wenxuecity.com/images/arrow-up.gif五十年前的那个春节 我们记忆犹新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解放军接管了北平,北平解放了。老百姓伸出头来起先看到的还是国民党兵,刚想缩回去,发现这是正在换防,看着挂着“平警”袖标的解放军,这才挺胸抬头迈出了大门。人们拜年不再磕头,不再说过年好,“大喜,解放了,好日子终于盼来了”,这个年因为解放而不同寻常。
人们在街上尽情唱着解放区的歌,包括那些从不允许出家门的妇女,《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南泥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感觉总也唱不够。随着解放,一些陈规陋习废除了,妇女们走街串巷说着“解放了”!
刚被国民党兵席卷一空的老百姓虽然在物质上没有因为解放而有什么质的飞跃,但精神上的愉悦却让他们感觉这才真是在过年,孩子要是闹着嫌年夜饭不好,大人会说:“明年就好了,因为已经解放了。”
每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过这个“解放年”,尽情地欢乐是大家共同的主题。50年前的那个春节,因为解放而不同寻常。
http://i27.tinypic.com/152f79l.jpg
看看五十年前的“春晚”
http://www.eol.cn/yuan_chuang_tian_kong_2051/20070226/W020070226409751052075.jpg 50年前的那个春节人们没齿难忘。 年饭炸面充肉包饺子
孩子嫌“菜不好”,大人说:“别闹了,要解放了,明年肯定能吃上好的。”
“打一千,骂一万,别忘了三十晚上那顿饭。”那时一顿年夜饭能让孩子们盼上一年。
1949年的春节特殊。在北平城里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兵临走之前把老百姓家扫荡一空,但即将解放的消息却让大家想方设法借米借钱的脚步轻快起来。有时能听到孩子闹着嫌“菜不好”,家里大人就会这样说:“别闹了,这是最后一次这样了,要解放了,咱们明年肯定就能吃上好的了,而且肯定一年比一年好了。”“解放”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已让大家忽视了物质上的匮乏。
年夜饭后的那个柿子和水萝卜是非吃不可的,借喻着事事平安和能熬夜不困。因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所以年夜饭大家吃过后,接着还是吃。
瓜子、铁蚕豆、黄豆让全家聚在一起一边磨牙说话,一边盼着子时的来到。这时吃的瓜子皮都要扔在地上,撒上芝麻秸,大家一起踩碎,取意“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那年春节人们对踩芝麻秸尤为钟情,因为解放,日子会真的“节节高”。
三十晚上包饺子是重头,大街小巷听的都是“咚咚”的剁馅声,其实那年并不是家家都买得起肉,做些老北京的鸽子盒儿,绿豆面摊个饼,上面撒上香菜、胡萝卜丝、水疙瘩丝,卷起,油炸,再剁在素白菜馅里全充肉了。
这顿年夜饭可能让很多苦苦盼了一年的孩子们失望了,但“解放”的临近,却让人们觉得这是有生以来过得最好的年。
年货扭秧歌的红绸带
那一年的春节几乎被北平解放取代了,人们更多的是庆祝解放。
1949年初才卷着老百姓的东西仓惶逃窜的国民党,让大家已没有足够的条件再一一购置年货了。
但毕竟是过年了,穿不起新衣服,从箱子底下翻出一件看上去最完整的,用染料煮一下,使衣服上的补丁尽量不那么显眼。拜年不穿上长袍让人笑话。
妇女头上戴的红翠花是不能少的,往年可以去庙会买,这一年庙会没办,但也得在走街串巷的翠花挑子上挑两朵。
扫房的鸡毛掸子、糊窗户的纸都是必买的,春联、窗花大多数家里都是自己写、自己剪,再穷也得挤出点儿钱买红纸。
那一年鞭炮卖得特别好,用这个欢迎进城的解放军,欢庆胜利,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少都拎着二踢脚、挂鞭的。
年糕也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物件,有黄米、红米、白米的,“往年老盼着吃个年糕能年年高,现在解放了,大家都高了。”
扭秧歌的红绸带那一年也成了年货,可以不买吃,不买穿,但欢迎解放军不能马虎,那一年的春节几乎被北平解放取代了,人们更多的庆祝是为解放。
年话新喜换成大喜
妇女们都走上大街,一边请安,一边道着“过年大喜,好日子终于到了”。
“大喜大喜,好日子来了。”1949年,人们把平时拜年的“新喜”,换成了“大喜”。
初一清早,按照老规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拜年,必须穿着长袍,否则让人笑话。街坊邻居离着老远就说:“大喜了,解放了”,嗓门大了,底气足了,“这回可好了,好日子来了”。
按照以前的老理儿,初一至初五妇女不能出门,可是解放了,这个清规戒律被破了,妇女们也都走上大街,一边彼此请安,一边道着“过年大喜,好日子终于到了”之类的问候。男人要摘下帽子鞠躬,那时还不兴握手。“大喜,好日子终于来了”是人们不停地说着的一句话。
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要用“穷”来形容,越是这样,就越讲究个吉祥话,讲究个理儿。倒水要胳膊往里弯着,否则说把财泼出去了,一地的瓜子皮不能往屋外扫,只能扫到屋里最里面的牛奇角堆着,否则说把财扫走了,说话中的忌讳就更多了。三十晚上会有邻居家的孩子挨家敲门,喊着“送财神了”,这时无论怎样也要给孩子一些钱,“财神来了哪能不接呀”。
1949年的春节,人们没能按着这样的习俗过:“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子,廿五炸豆腐,廿六炖大肉,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贴对联,三十晚上扭一扭。”但是一句“大喜,解放了,好日子终于盼到了”洋溢在北平城的上空,精神上的解放让人们早已忽视了物质上的贫困,日子越来越好的祝愿让人们对这个有着转折意义的春节充满了美好回忆。
年乐自编自演活报剧
人们赶场似的一遍一遍地看,总也看不够,看一遍笑一遍。
上街欢迎解放军进城,是过这个年人们最大的乐事。
男女老少纷纷涌到街上,欢迎那看不见首尾的军队入城。踩着高跷,扭着秧歌,拼命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南泥湾》,一遍遍,好像总也唱不够。
欢庆解放,人们自发放起了焰火,朝外大街牌楼就是一个燃放点,那会儿放的叫盒子。人们好像都在家里待不住,一定要到街上,融入那巨大的欢乐海洋。“解放”使人们在心中积蓄多年的激情迸发出来,平时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妇女,也毫无顾忌地在街上大声唱歌,大声欢笑。
爆竹声、锣鼓声彻夜响着。有些家里的女孩子从未放过鞭炮,这一年家里也破天荒地给买两挂,“解放,换了天地了,乐吧,从没过过这么高兴的年。”
街上随处都可看到人们自编自演的活报剧。扮演蒋介石的脸上贴块膏药,弯腰90度耷拉着胳膊,旁边一人扮美军,戴着有星条旗花样的帽子,穿件大西服,肚子里还塞些东西,在旁边用打气筒给“蒋介石”打气,终于直起些腰了,这时解放军来了,把“蒋介石”和“美国佬”一起打倒。这样的活报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赶场似的一遍一遍地看,总也看不够,看一遍笑一遍。
“解放”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让大家知道过年还能这么高兴呢。
胡锦涛和温家宝今年春节是这样过的(组图) 综合新闻
2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广西桂林市考察抗灾救灾工作。这是胡锦涛同正在执行救灾任务的广州军区某集团军陆航团的官兵一起装运救灾物资。 新华社发
2月5日下午,胡锦涛乘坐专机刚抵达桂林,就在机场亲切看望了正在执行救灾任务的广州军区某集团军陆航团官兵。该团在灾情发生后已执行21架次紧急任务,给被冰雪围困的灾区群众空投了大批棉衣、棉被和食品,还承担了为灾区空吊电线杆的任务。
胡锦涛同官兵们一一握手,对他们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斗争,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给予了充分肯定。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官兵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http://upfile.cat898.com/UploadFile/2008-2/20082775654484.jpg
随后,总书记脱下外套,大声说:“来,我也参加!”说着,就同官兵们一起干了起来。一包包沉甸甸的救灾物资通过总书记和官兵们的双手装到了直升机上。
在整装待发的直升机前,胡锦涛勉励官兵们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实践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还提醒大家:“现在气象变化比较大,你们既要圆满完成任务,还要注意飞行安全。”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贴心关怀,让官兵们倍受鼓舞、深受感动。他们表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离开机场,胡锦涛直接前往桂林市南城百货超市,考察灾后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
超市里,采办年货的市民熙熙攘攘。在粮油、蔬菜、禽蛋货架和肉类摊位前,胡锦涛一次次停下脚步,看价牌、问货源,并同购物的市民亲切交谈。他叮嘱当地负责人,当前要重点做到两条:一条是保障供应,满足节日期间群众需要;再一条是稳定价格,特别要保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
正在购物的市民们纷纷拥上前来,向总书记问好。胡锦涛向市民们挥手致意,热情地给大家拜年。
在这场抗灾救灾斗争中,桂林市涌现出一大批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先进人物。2月5日晚,胡锦涛亲切接见了这些先进人物的代表。
总书记深情地对大家说:“在这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你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挺身而出,奋力拼搏,顽强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哪里有困难你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你们就冲向哪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胡锦涛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积极投身到抗灾救灾斗争中去。总书记坚定地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克服眼前困难,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紧接着,胡锦涛又连夜召开会议,同自治区和桂林市的有关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当前的灾情,商量抗灾救灾的对策,部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夜已经深了,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
“当务之急是把灾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好”
2月6日是农历除夕。一大早,胡锦涛驱车前往桂林市灾情最重的资源县考察。资源县是一个山区县,这次灾害中全县大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中断,供水出现困难,农林业受损严重,电网至今处于瘫痪状态。
进山的路上,到处积雪皑皑,冰雪压断的树木、冻毁的农作物随处可见。
看到一群护路队员正在寒风中清理冰雪、养护道路,胡锦涛让停下车,迎风走到护路队员中间,同他们交谈起来。灾情最重时路况怎么样?现在还有多少路需要除冰?除冰设备和人手够不够用?胡锦涛问得十分详细,养路队员们一一作了回答。总书记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尽快让山里的路都畅通起来。
不远处,几根断了的电线散落在雪地上,一些电力职工正在紧张地抢修输电线路。胡锦涛踏着冰雪,走到抢修现场。他俯下身子,拿起一块厚厚的冰凌,仔细察看。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电力职工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你们仍然奋战在冰天雪地里,为抢修电网付出了艰辛努力。现在全县人民都盼望着尽早通电,希望你们克服一切困难,尽快把电送到千家万户。”
“请总书记放心”,“一定完成任务”……电力职工们争相回答。
“我放心不下”!温总理踏着冰雪登山感动!!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206/Img255094710.jpg
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贵州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这是温家宝踏着冰雪登上黔南观音山,前去看望正在紧张抢修输电线路的电力工人。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新华网贵阳2月6日电(记者赵鹏 赵承)2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春节团拜会之后就奔赴贵州,直接到灾区了解灾情。
这次已经是9天之内温家宝第三次亲临灾区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飞机上,他对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贵州灾情最重,现在还是抗灾救灾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夕,我们一方面是慰问,但更主要的是去解决问题。
尽快恢复供电是贵州救灾的关键
一出机场,温家宝就乘车前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观音村,这里海拔1200多米。刚刚下过一场冻雨,沿途是一片白色世界,山林被冰雪覆裹着,很多碗口粗的松树都拦腰折断了。进村后,温家宝首先赶往输电线路抢修现场。
沿着狭窄的山路,温家宝踏着冰雪登上观音山。半山腰,电力工人正在紧张地修复毁坏的电力设备。温家宝走到工人中间,亲切地问道:“你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多少天了?”当得知他们大多是从云南调来支援的,温家宝说,现在贵州电力恢复很困难,除了靠本省力量之外,还要靠各地的支持。只有尽快修复电网,经济社会才能正常运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另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工人们正在艰难地用绳索把一根电线杆竖起来。温家宝看见说:“我过去看看。”由于山路太陡、太滑,工人们急得喊起来:“总理,危险,不要上来!不要上来!”温家宝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向山顶上攀登。他高声对山顶的工人们说:“快过春节了,同志们还坚守在岗位上,为尽快恢复供电辛勤劳动,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慰问和感谢,给你们和你们的家人拜年。”
接着,温家宝来到位于观音村的龙里县变电站主控室。看着电脑显示屏,他向工人们详细了解贵州全省的通电情况。供电局的负责人向总理介绍,在这次灾害中,贵州一共倒了200多座电网铁塔。为了让群众过好年,贵州全省配备了2500台发电机,春节基本可以保证县县有电、乡镇有电、大部分的村有电。总理听后,欣慰地点点头。他对贵州省和电力系统的负责同志说,我这次主要是奔着电来的,尽快恢复供电是贵州救灾的关键,决不能贻误时机,必须加快进度。
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贵州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这是温家宝踏着冰雪登上黔南观音山,前去看望正在紧张抢修输电线路的电力工人。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受灾了更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观音村,温家宝来到农户家里,了解群众受灾情况。他对当地负责同志说,受灾了,我们既要尽快恢复供电通路,更要关心群众生活。
观音村是一个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村民们听说总理来了,都围在村口迎接。温家宝沿着小路走进村子,不时停下来与路边的群众交谈,询问他们受灾情况,过节家里生活安排好了没有?
走进村民王振丽家,院子里几位村民正在打过年糍粑。温家宝高兴地说,我也来打一下。王振丽家里有三口人,丈夫在外面打工,刚回家又去参加抢险。家里有3亩林子,冰雪压断了许多树,至少有1亩林毁掉了。温家宝鼓励她要有信心,天气好转后,尽快补一些树苗。观音村已断电多天,先是点蜡烛,后来连蜡烛都买不到,不少村民只好点猪油、菜油。“电现在通了没有?”总理关切地问。“前天刚通。”王振丽回答道。拉动开关,灯泡亮了,温家宝指着电视机说,明天晚上你们可以看到春节联欢晚会了。
村民娄继文今年59岁,他对总理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今年这么大的雪。油菜、冬小麦、蔬菜都冻死了。”温家宝说,农村受灾程度非常严重,过了年,要立即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争取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总理十分关心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下午5时许,他来到大昌隆超市,这是贵阳市第一家大型民营超市。从菜价到水果价格,从粮价到肉价,温家宝逐个摊位地仔细询问。当得知冰冻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帮助解决超市的供电、供水、供气和组织货源问题,保证了供应充足和物价基本稳定,总理十分高兴。一位老人带着孙女正在购买年货,温家宝和他聊了起来。温家宝低头看着购物车里的食品说,贵州遭灾很重,我放心不下,快过春节了,来看看大家。老人说,看到总理这几天在冰天雪地里奔忙,今天又来到贵州,我们很感动。
温家宝还来到金地社区看望困难群众。居民杨国政是贵州省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妻子患有重病,两个儿子也没有工作。温家宝拉着他的手,详细询问年货准备情况。他对杨国政说,有什么困难,你要提出来,对困难家庭政府要给予帮助。在低保户兰祥芬家,全家人正围着桌子包饺子。她告诉总理,为了让她家过好年,社区补助了100元,还免了水电煤气和电视收视费。温家宝叮嘱兰祥芬的子女说,要多回家看看老人,多尽孝道。
贵州抗灾救灾工作要抓好三件事
晚上,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同贵州省的同志一道研究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听取贵州省委、省政府抗灾救灾工作汇报后,温家宝与随行的交通部、铁道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以及南方电网公司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办公,研究解决贵州省提出的问题。
温家宝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战,驻贵州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贵州的抗灾救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道路基本恢复通行,电力恢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经济和社会稳定。
温家宝强调,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毫不松懈,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夺取抗灾救灾的最后胜利。当前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制定电力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南方电网公司要会同贵州省政府在三天之内拿出规划,一个月内恢复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正常运行,上半年恢复500千伏电网正常运行。二是做好灾后危房改造工作。要摸清底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三是重视和加强农业和林业的恢复工作。节后要组织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开展春耕生产,修复林木,力争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
会议结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继续研究落实总理提出的三件事,南方电网公司连夜调动3600名电力工人赶赴贵州。 领导莅临,还要让干活的分心去招待,不知道这样去了有什么用,不去又不行 原帖由 sunshine宝宝 于 2008-2-7 11:2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领导莅临,还要让干活的分心去招待,不知道这样去了有什么用,不去又不行
:D 人家去你们也骂不去也骂, 做人要厚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