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asaa 发表于 2008-4-16 17:02

原帖由 sunbar 于 2008-4-16 16:4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两种不同女人而已,就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有隔阂,但没芥蒂。

林徽因,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明净,说有政治思想的冰心是:icy, 也是因为她觉着在那种icy的世界,冰心怎么生活啊?

冰心嘛,不喜欢小家子气,想做点什么,所以林徽因说,冰心会对国家有用嘛。那是一个林不愿接触的世界。

两个优秀的女子,只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个评论满准确的.

chinampg 发表于 2008-4-18 21:51

原帖由 naasaa 于 2008-4-16 17:02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评论满准确的.
$送花$ $握手$

chinampg 发表于 2008-4-18 21:53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余,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

    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 ———林徽因侧影》)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后世所记住的。

天黑黑 发表于 2008-4-27 23:25

不管后人怎么评价她,这样的女人始终很少$送花$

世俗人生 发表于 2008-4-30 14:22

人生若只如初见

看了关于林和金的文章, 感怀良久.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毕竟,在一生中能够碰到有同样情怀和才情的人,是件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当如林徽因,情人当若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