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担心辐射要求移址电力公司选址力保用电需求 变电站与居民区,是近还是远?
作者:本报记者 闫海超 日期:2008-04-17“我们不是小白鼠!我们也坚决不做小白鼠!如果每天都要守着这么一个不定时的大炸弹过日子,别说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了,以后的日子可要怎么挨呀!”北京市朝阳区世安家园的张先生一脸抑郁和惶恐。小区旁边突然出现的变电站,彻底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
近年来,在不少城市,都出现了变电站与生活、办公场所相比邻的现象。距离上的接近,在缓解供电紧张状况、节省输电成本的同时,也给不少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带来了惶恐,有些人甚至称它为带辐射的“电老虎”,变电站的选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变电站“亲民”,利大弊大?
大型变电站紧邻社区而建,居民普遍担心健康及安全强烈抵制,要求变电站移址他处
自去年12月起,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湖社区的居民便聚集在一起,要求停建位于社区周边、规划占地面积6742平方米的望京220千伏变电站。时至今日,为了变电站的停建,居民们仍在通过网络和书面等形式,向北京市发改委和环保、建设等多部门反映诉求,要求变电站移址他处,并多次组织集体维权活动。
面对已经动工建设的变电站,世安家园的一位居民说:“让我们不可理解的是,望京有那么多的空地,为什么非要建在人口这么密集的大型社区。社区的老老少少每天都在谈论着怎么把这个不请自来的‘电老虎’请走。”
南湖社区共有1.5万余人,包括望京世安家园、银领国际、季景沁园等小区。计划建立的望京220千伏变电站是经北京市发改委审批、北京电力公司承建的项目,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望京地区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
记者跟随居民走进了目前处于停工状态的施工现场。工地被世安家园、银领国际、季景沁园3个小区包围着,仿佛一个巨大的“C”字。站在空旷的场地上,环视四周,记者不仅看到了居民为了阻止施工而与施工方冲突后留下的破损的门窗,还看到了规划变电站的东南方向仅一墙之隔的社区配套幼儿园。
“离幼儿园仅有几十米的距离,墙的这面就是这么大型的一座变电站,我们怎么能放心让孩子每天呆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居民忧心忡忡地不时摇头、叹气。
居民们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100千伏以上即为电磁强辐射工程。《电磁辐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中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在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他们已经仔细查阅过这些相关法律条款,认为这座变电站的选址已经违反了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变电站应该马上搬离。
银领国际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面对这样一座变电站,他最大的感受不是即将带来的用电便利,更多的是惊恐和抑郁。他说:“我们社区周边附近有京承高速公路、城铁13号线、规划中的地铁14号线、地铁15号线和奥运会之前投入使用的地铁机场专线等交通枢纽,并有大型天然气储藏罐。如果修建这座220千伏的大型变电站,对上述的公共设施和附近小区居民的安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与望京南湖社区面临着类似境遇的还有丰台区草桥恋日家园的居民们。草桥南北侧将规划建设一座建筑面积为6173平方米的玉泉营220千伏变电站。这一变电站也同样遭到了居民们的强烈抵制。
恋日家园的居民华女士称,“我们并不是反对建设变电站,而是反对变电站离我们的小区过近,这就好比在自家安了一个不定时的大炸弹,时间长了谁能接受得了?”
是技术要求?还是经费所限?
电力公司认为,站址的选择必须考虑变电站的有效供电半径和变电站之间的联络距离。居民却认为,变电站建在不同的位置,投资费用有高低之分,应该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据北京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了675亿千瓦时,预计“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7%,2010年北京电网最大负荷将达到1620万千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经济的高效拉动,北京地区电力负荷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为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十一五”期间,北京电网将规划建设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200余座。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将需要建设更多座变电站,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针对很多居民提出的变电站为什么要建在人口密集区的疑问,一位工程师曾有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社区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会在附近设置公交车站,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城区用电量持续大幅增加,按供电要求,它有着传输半径的限制。在城市中心区域,由110千伏变电站向客户供电的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一般在1.5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新建的变电站只有靠近负荷中心,才能满足居民的用电需要。这种靠近负荷中心建设变电站既减少了输配电线路的投资和电能的损耗,也降低了造成事故的机率,同时也可避免因站址远离负荷中心带来的其他问题。
北京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北京市区负荷分布现状看,人口密集地区就是用电负荷极高地区,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电力需求,站址的选择必须考虑变电站的有效供电半径和变电站之间的联络距离。因此,人口密集地区建设高压变电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望京、玉泉营变电站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而建的。
对于这些观点,生活在或即将生活在变电站周围的一些居民却持不同意见。草桥欣园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京开公路以东、南三环以南就有27公顷的未使用地,草桥东路以东、马草河以北也有大片少有建筑物的地带。靠近南三环的绿化带附近更为空旷,民居也很少,这些地区都是站址可选的地方。可一旦建在那里,所需的成本就会高出很多,建设单位可能是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才把站址选在成本最低却靠近社区的位置的。”
南湖社区的居民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通过咨询认为,望京变电站可选的新址很多,比如220千伏电源从太阳宫发电厂引来,在望和桥东北角处建就可以。如果从京承高速北向引入220千伏电源,在五环外建也是可以的。区别只是建在不同的位置,投资费用有高低之分,应该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既然变电站非要建设在居民密集区,为什么不能建设在地下?”有居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有专家解释,将变电站建造在地下增加造价事小,危及电力正常供应事大。因为地下建筑空间本身存在着防水、防潮等比较困难的硬伤。再加上地质条件复杂、城市排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进水就将导致大面积的供电中断,设备彻底报废,城市生活面临瘫痪,所以会尽量将变电站建在地面以上。
过近是否会带来健康问题?
电力公司职工宿舍选择与变电站相邻,用实例证明距离不是问题;居民认为,在电磁辐射危害没有定论的情况下,等同于把人当成试验品
对于在自家周边建设这样一座大功率的变电站,居民们最大的隐忧还是来自变电站所带来的电磁辐射问题。南湖社区的居民称,一旦这座变电站落成,不但电磁辐射和低频噪声将会长期影响小区的数万居民,另外,长期的电磁感应还可能对大型天然气罐产生热效应,存在引起爆炸的危险。一旦雷击或者维护不当将造成变压器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北京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我国对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有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定,其中对安全设计要求等技术标准非常严格,在安全设计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是一致的。
电力公司一位负责人唐某告诉记者:“北京市电力公司本部办公大楼就是集办公和变电站为一体的设施,亦庄供电公司也是集办公和变电站为一体的设施,海淀供电公司办公楼与变电站相邻,北京市电力公司太阳宫职工宿舍楼、知春里职工宿舍楼均与220千伏变电站仅一墙之隔。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运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电力公司称,对于电磁环境影响问题,这里说的是输变电设施,产生的主要是工频50赫兹频段的电磁场,它们是感应场,感应场的特点是随着距离的增大,场强快速衰减。在全户内变电站的围墙处的影响数值已经很小,一般情况下已经接近建设前当地的电磁环境水平,再经过几十米的距离衰减,它的影响将会变得很小。
然而这些说法,似乎并不能够抵消居民心中的疑虑。世安家园的一位居民面带焦虑地说:“虽然目前电磁辐射危害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可即使这样,也不能把我们当小白鼠,把我们当成试验品!”讲到这里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已经噙满了泪水。
目前,为了抵制变电站的建立,南湖社区已经正式成立了维权小组,并着手聘请律师坚决抵制变电站进社区。
鉴于在广大居民中存在的这些疑虑,有关专家建议:由于电的危险性,电力企业在相邻关系的处理上,应当建立特殊的风险提示义务。在处理这类关系时,建议电力企业在电力建设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就与相邻关系人建立安全保护协议,从保护用电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到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各个角度,对风险做出明确提示,并对责任做出明确划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