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erife 发表于 2008-4-28 11:06

云南:每年向滇池补水6亿立方米

  记者从昨天省委、省政府现场调研会上获悉,作为滇池水污染防治六大措施之一的补水措——牛栏江引水工程2012年底实现通水;每年向滇池补水不少于6亿立方米,到2020年达到滇池水污染治理外海IV类、草海V类的水质目标。
  “恩格+德泽”补水方案最优
  经过连续2天的实地调研,省委、省政府明确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恩格+德泽”方案为最优方案。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城市公用工程。随着这项工程的实施、建成和投入运行,一方面,将大大补充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湖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增强湖泊的自净能力,提高滇池水环境容量,加快水体的循环和交换,改善滇池水质;另一方面,将使昆明的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有效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用水需求,增强昆明的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带动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同时,远期滇中调水工程建成后,德泽水库可转供曲靖,完全满足曲靖—陆良坝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该方案调水时,汛期以寻甸恩格水库提水为主,可降低成本,枯季恩格水库来水不足时,由沾益德泽水库提水补充,增加引水量。整条输水线路全长约142.5公里,规划静态总投资49.97亿元,其控制性工程——大五山隧洞工程施工工期为46个月。
  “外流域引水对滇池水环境改善具有显著效果”,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蔡绍宽昨天透露,引水所需水量与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补水线路、补水水质、流域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考虑到滇池天然入湖径流量约5.5亿立方米,为留有一定余地,引水量应在6亿立方米以上才能达到2020年滇池水污染治理外海IV类、草海V类的水质目标所需水量。
  倒排计划方案
  据悉,国家发改委已原则同意,把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和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纳入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一并实施。目前已全面开展测量、地质、勘探等工作,争取在汛前完成主要外业工作。有关单位和部门拟订了倒排工作时间目标的计划方案:3月底完成“引水改善滇池水环境效果研究”;5月完成“流域规划环评修编”报批;7月完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8月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滇池补水—牛栏江引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等专题报告;9月完成“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工程场地矿产压覆”等专题报告;10月完成“林业调查规划报告”报批,完成初步设计、转入招投标设计;11月下旬完成控制性工期建筑物设计和审批;12月中旬完成工程招标,年底开工。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说,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昆明市已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项目实施单位,从项目报批、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招商引资等方面对相关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比较BOT、BT、国有或国有参股运作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后认为,BOT方式具有项目报批简便、快捷,政府筹资压力小,启动实施快等优势。
  谁为滇池补水买单
  谁为滇池补水买单?昨天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现场调研会提出,工程资金筹措拟考虑政府投入占40%,社会融资占60%,在政府投入的部分中,建设期投资以省级为主;运营期间的费用以昆明市为主承担,省财政给予一定补助。
  运营期费用的核心是如何确定调水的水价。调研会提出,调水水价的分摊由企业、财政和社会来共同承担,定价既要考虑企业的投资回报,也要考虑财政和社会的承受能力。省发改委主任米东生建议,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体的方式,合理确定水价1.2元左右,年调供水6亿方可获收入7.2亿元,减去每方水运行成本0.47元共计2.82亿元后,年收益4.4亿元左右。按BOT经营20年,可收益80.8亿元,扣除投资52亿元和其他运行费用,也可获净收益20亿元,完全可采用市场为主方式运作。
  对此,省水利厅将作进一步的测算并提出具体的融资方案,报省政府确定。
  新闻资料
  牛栏江是金沙江右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昆明市官渡区小哨境内,流经云南省嵩明、马龙、寻甸、曲靖、沾益、宣威、巧家、鲁甸、昭阳区等十一个县(区)及贵州省威宁县,于昭通麻砂村注入金沙江。河道长约423KM,天然落差约1725M,流域面积13787KM2,较大的支流有马龙河、西泽河、硝厂河、菜园子河、沙坝河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每年向滇池补水6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