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盗 发表于 2008-5-1 16:13

“种房子”的环保“痴人”

社会热点:“能够和崔恺、马清运这样的建筑界顶尖人物一起接受点评,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从上海参加完颁奖典礼回安吉已经快一个月的任卫中依然沉浸在《时代建筑》“2007建筑中国年度点评”发布仪式的喜悦之中。《时代建筑》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之一的建筑专业学术杂志,值此百期庆典之际,组织推出了“2007建筑中国年度点评”活动。任卫中作为“民间环保志愿者”,是所有14位年度焦点人物中唯一一位来自民间的“越界”人物。

 人称“环保痴人”的任卫中虽然只是安吉县港航管理处的一名普通职工,然而在环保领域却声名远播,他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国际舞台。从对环保理性的思考到实际行动,一个普通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以此来推广环保理念。7年来坚持自发实践,自掏腰包在安吉县剑山村建设乡村环保屋,最终盖成了“从大地生长出来的房子”。

  44岁的任卫中走上他所痴迷的环保路,自有一番坎坷的心路历程。1990年,从学校毕业不久的任卫中感到了自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甚是苦闷。他看了环境新闻,再看到家乡的河水受污、鱼虾遭殃,感到十分痛心。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要为改变不断恶化的环境做点什么的念头。

  他最想做的就是建设一个农业生态村,然后向全国推广。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写信、呼吁,任卫中觉得要换一种思路:搞环保,应该先引起别人的重视和关注。于是,他跋山涉水地考察,于1997年提出:黄浦江源头在安吉县内的龙王山。这一结论被上海师范大学等教授证实,一时引起沪浙两地的一股生态旅游热。任卫中此时又搞起了环境教育。在他心里,环境保护是神圣的,因此,他搞环境教育绝不允许赚一分钱。他的理想就是在这里做一个守望者,不但动员大家增强环保意识,还专门接待孩子们度过他们的环保夏令营,给他们讲生态学、环保课,并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后,他干劲更足了。他把目光投向了生态民居。他邀记者看了他的环保屋。这屋子确实有些说道。房子每一块材料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墙基是门前的卵石,房屋外墙就是脚下的生土,掺20%的黄泥、5%的石灰,用模板夯实。四根主梁是速生杉木,一层地面是当地的石板,二层的楼板和屋顶也是杉木,两层屋顶之间用粽叶、谷壳、芦花等做隔热材料,可以说这幢房子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脚下的土地。 “凡是土里长出的植物就应该会呼吸,‘种’出来的房子当然也会呼吸。”33厘米的土墙雨天吸入水分,睛天散发水气,有极好的保温性,不用空调冬暖夏凉。天井的木桥下有一口水井,井水不仅提供生活用水,夏天井水送上屋顶花园降温后回到一楼的水箱冲洗厕所。冬天厨房的土灶燃烧竹产品的废料做饭供热。整幢房子的材料不消耗能源、不排放温室气体。

  记者在环保屋的墙上看到这样一张宣传画,“未来计划:征集农民会所的设计方案并在当地推广;两年内在当地建立一个生态社区;三年内在中国创建二十个乡村工作室;协助各省市的NGO建造二十幢示范建筑。”任卫中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虽然一些“未来计划”看似有点远,但他相信终有一天全都会实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种房子”的环保“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