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执法像钢铁一样硬,推动企业不折不扣落实治理措施
4月的湖南,天气阴晴不定。晴时,艳阳高照,气温高,如同置身于蒸笼之中;阴时,大雨狂泻,寒气逼人,如入深秋。环境保护部监察局、华南督查中心一行4人飞赴湖南,对国家重点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案件进行后督察。
桃源县竹园化工厂无组织排放废气,九溪水泥有限公司治理设施未经环保验收
4月26日下午4时,刚下飞机不到两小时的后督察组人员就在湖南省环保局听取了湖南省环境执法总队的汇报并查看相关资料,传达了环境保护部对这次后督察工作的指示,以及这次后督察与已往的不同,即一切督察地点都不预先通知,以反映真实情况和了解基层执法力度,同时检验各级执法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4月27日,督察组一行一早就直奔浏阳市官桥乡宏达有色金属公司。该厂大门紧闭,厂区杂草丛生,设备都已锈死。该企业以前因排放污染物,引起周边群众血铅超标。2007年3月26日发生铅污染事件后,被浏阳市政府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封存主要生产设备。督察组在现场查看了企业关停情况,并走访了当地群众。群众对企业关停以及政府、环保部门所做的善后工作表示满意。
离开浏阳市时已是下午1时多,督察组负责人指示去常德市桃源县。为更好更细地完成督察任务,督察组分组行动,一组现场查看桃源县竹园化工厂,一组查看桃源县九溪水泥有限公司。
记者随督察组来到桃源县竹园化工厂。这是一家生产氯酸钾的企业,曾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环境污染。督察组对该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这家工厂虽已拆除2004年未经批准建设的2000吨/年氯酸钾生产线,但现有的2800吨/年生产线只有1800吨/年经县环保局批准建设。虽建有碱性盐水、氢氧化钠、清水三级吸收处理塔,但氢氧化钠吸收处理塔长期闲置,且未按要求设排放筒,处理后废气无组织排放。2007年桃源县环保监测站采样时发现该厂废水经暗管外排,但当地环保部门对此未作进一步处理。同时,厂区无围堰,地面跑冒滴漏化学品及机油现象严重,存在较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
另一组从常德市桃源县九溪水泥有限公司也传来了消息。这家企业已按环保部门要求拆除了一条年产4.4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尽管湖南省环保局要求对该公司停产治理,但桃源县政府发文只要求其限期治理。至今8.8万吨生产线的治理设施也未经环保部门验收,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株洲化工集团总公司外排废水超标,娄底市两煤矿治理设施不完善
4月28日早上,督察组迎着早霞分两组踏上了新的征程。记者跟随的督察组目的地是湘潭和株洲,另一组直赴湘中重镇娄底。
督察组在湘潭天成化工厂现场看到,土地已置换,环境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但对株洲化工集团总公司的督察可没有那么顺利。这家企业是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挂牌督办企业。虽然株洲化工集团已投入巨资进行整改,但仍然有大量废水超标外排,废渣安全处理措施未落实、处置工程措施未完成,现有硫酸渣、钛白粉渣、电石渣的堆存、处置场地无“三防”措施,部分堆场渗液经雨水渠外排,处置过程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嫌疑;生产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PVC树脂生产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未得到落实。
另一组对娄底市新化县胜利煤矿和稠木煤矿进行了督察。两煤矿都已按要求停产治理,新建酸性废水中和处理池已恢复生产。但治理设备不完善,操作不规范,pH值超标。
第一再生胶厂治理设施由无资质的工程师设计,设计不合规范
4月29日,督察组来到郴州市安仁县第一再生胶厂。该厂2006年因污染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治理并通过了环保验收。但当督察组到达时看到的却是简陋的设备,治理设施由无资质的工程师设计,设计不合规范,治理效果较差。炼化废气处理活性炭使用至今未更换,净化塔密封差,废气泄漏严重,未按要求设排放筒,废气无组织排放,恶臭明显,机械噪声超标严重。洗胶废水三级沉淀处理池长期未清理污泥,前两级污泥已满池。厂区内用作原料的废煤焦油、松节油(危险废物)、废胶、废塑料等随意露天堆放,遍地油污,污水横流。督察组当即指出该厂存在的问题并向安仁县委主要领导反映了该厂严重违法的事实。
督察组3天的行程共计2000多公里,督察了6个市的10家企业,每天平均工作近13个小时。督察组每到一处,记者都可以感受到群众对环境保护执法的期待,他们期待着“像钢铁一样硬”的环境执法。
《中国环境报》2008-5-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