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倒了环保楼震不垮环保人——北川县环保局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素描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北川羌族自治县环保局办公楼夷为平地。北川县规划建设和环保局环保系统共10人,4人在工作岗位上遇难,而幸存的人,要么有家属遇难,要么自己伤痕累累。但,幸存的环保人没有倒下。主管副局长朱福军把幸存的6名职工组织起来,连同职工家属一并转移安置到绵阳市环保局,并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共渡难关。他们在绵阳市环保局的车库挂起“北川羌族自治县环保局”的牌子,继续工作。这个牌子是用毛笔写在A4纸上的。
安慰别人的人正需要人来安慰
5月22日,记者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环保局,也就是绵阳市环保局的车库里见到朱福军时,他正和环保股长李小华一起安抚环境监测站站长章燕斌的父母。章燕斌是家里的独子,刚刚结婚3个月。
朱福军认真倾听这位母亲的哭诉,不时安慰几句。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在极力安慰别人的人也需要安慰。他心爱的妻子也在大地震中遇难了。
朱福军曾经乘工作间隙去了掩埋着妻子的废墟。在那,他只找到了妻子的笔记本和一张集体照片。笔记本上记录着妻子的学习计划,她一直在努力希望考取税务司。
自大地震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朱福军强忍悲痛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带领20名特警救援人员翻山越岭,徒步60多公里,深入典山、漩坪等乡镇抢险救灾。同时,陪同专家前往苦竹坝电站及堰塞湖查看灾情,研究应急措施。
在朱福军的带领下,北川县环保局先后开展了对绵阳市启明星电极箔厂、北川县新峰水泥厂、北川县建诚林业等企业的污染排查,加强了对灾区水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的监管,确保灾区环境安全。
带着遗憾在奋斗
在北川环保系统里,一个不得不提的老环保人是李小华。他从事环保工作近20年。4名同事遇难后,他就当起了全能手:环境监测、监察都由他来做。同时,他还要负责查看灾情、安抚群众等。
他说,忙碌可以让他忘记悲伤,可以让他感觉充实。他不愿意把伤痛向别人诉说。
原来,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大地震中遇难了。妻子是护士,平时工作比较忙,他照顾女儿的时间多一些,与女儿的感情特别好。地震前,他正赶着去给女儿买她爱吃的肯德基。但是,女儿还来不及吃,就永远地去了。“10分钟前,还听到电话里女儿的笑声,可是……”李小华说,没能满足女儿最后的愿望是他最大的遗憾。女儿遇难后,他将原本设为手机屏保的女儿的照片收了起来。他不忍看。
当记者打算再跟他多聊几句时,他接了个电话后马上赶赴新的任务。作为环保股长和老环保人,他肩上的担子很重。目前,他正忙于环保局机关、环境监察、应急监测机构的重建,以及在北川新址上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等。
他匆匆地走了,但那个坚定的背影告诉人们:他,挺得住。
一个英雄的群体
在失去环境监测设备的情况下,驾驶员陈浩配合绵阳市环保局,马不停蹄地开着监测车,拿方案、规划,保持绵阳与北川之间的信息传递。在地震中,陈浩的妻子遇难。但在与他短暂的见面中,记者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除了疲惫。朱福军说,现在很多人生病了,那是累的。
环境监察人员尹强听到被抽调到禹里乡工作组时,他没有迟疑,丢下受伤的妻子就出发了。环境监察队员苏敏和受伤的工作人员母志刚也没有闲着。他们负责数据的统计、资料的整理等。
一支队伍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其规模上的实力,更取决其精神上的凝聚力。就是剩下的6个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失去亲人的悲痛和连日的劳累,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他们要随时听从北川羌族自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遣,还要与支援力量一起排查重点污染源和监督转移危险化学品等。
这个队伍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了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事实上,这种精神一直贯穿于他们的日常工作。据了解,他们在去年的环保工作中也表现突出,收取排污费30万元,同比增长了200%,处罚了3家环境违法企业。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贫困山区县来说是个突破。
地震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环保局将面临重建。这个英雄的群体将继续秉承中国环保精神,谱就华美乐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