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靠什么? 用环保之锤锻造企业
来源:第7版 作者:李更虎 刘春梅 日期:2008-05-29一个历经50年风雨历程的老牌水泥生产企业,为什么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能够成为建材行业的优势骨干企业?为什么能够成为当地工业企业的利税大户?为什么能够获得“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自治区五一奖状”等多种殊荣呢?
记者带着许多问题走进了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他们公司这样的老厂全区也有不少,但大都被相继淘汰了,有的在政府节能减排行动中被强行爆破拆除了,有的被环保部门依法关闭了,原因就是企业环保不过关。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坚持科技创新、品牌第一的原则,依靠环保立身,依靠环保发展的结果。
宁夏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绿水相映、群鸟聚集的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建设的6家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当时宁夏的第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可以说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宁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家免检产品“青铜峡”牌水泥,正是出自这里,并从这里走向了全国各地。50年的环保之路,使得这个最初设计能力仅为3.2万吨的土窑小厂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两条窑外分解技术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的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它的发展轨迹,凝结着几代青铜峡水泥人的心血和对环保的一往情深。
环保理念——企业生存发展的前奏曲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不要说企业,就连一些政府官员对“环保”二字的认识也是模糊的。但是青铜峡水泥厂的领导人却清楚地认识到,水泥生产是一个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如果长期在这种污染较大的环境中生产劳动,就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于是在建厂之初,企业就十分重视污染治理工作,把污染治理当做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来抓。多次开展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实施消烟除尘,种草种树,绿化美化厂区。经过50年的努力,如今的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宛如一座现代化的工业花园,凡来过此公司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叫好。
青铜峡市环保局局长许德明说,百闻不如一见,前段时间,我陪同市人大到此公司检查工作,花园式的厂区令他们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是一座水泥厂。
公司领导注重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综合决策能力,他们主动参加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的厂长经理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提出“稳健经营、精细管理、创新机制、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机构,完善了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编制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手册,规范了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节能规划方案和措施等。
50年来,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对于企业确定的打造绿色花园式工厂的目标没有变,无论是总经理还是部门主任,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因企业变更、人员变动,环境变化改变初衷。在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还看到了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看到了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许多文件和图表,看到了企业花园式的厂区,更看到了企业朝气蓬勃、谋求发展、重视环保的一群领头人。
加大投入——企业实现腾飞的加油站
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想实现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降低能耗,不断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但资金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资金严重短缺、投入不足的现实,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抓住自治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将青铜峡水泥厂更名为宁夏青铜峡水泥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8月改制为宁夏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在2005年投资804万元、2007年投资124万元用于设备改造。今年企业又投资135万元专门用于新增除尘设施和污染治理。据统计近年来企业共投入环保资金2380万元。
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
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2007年5月,公司开工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约燃煤折合标准煤1.4万吨,节约电能3500多万度。受到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好评,被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据企业介绍,此项目主要是利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尾预热器及窑头熟料冷却机废气余热生产低压过热蒸汽进行发电,不仅可以减小熟料生产线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还可提高除尘率,减少粉尘向外排放,同时节约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利用低压过热蒸汽进行发电的同时,还有效利用电石渣、粉煤灰、矿渣(炉渣)、硫酸渣等工业废弃物,作为工业配料,增强了水泥的抗压强度,降低了资源的消耗量,遏制了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循环再利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