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星光下 发表于 2008-6-2 14:50

心安之处是故乡

  来源:第2版 作者:(博主:杨耕身) 日期:2008-06-02
  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苦难更长时间地延续。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的心理应急障碍更为普遍。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尽管还没有具体数据表明灾后心理疾病患者是一个多大的群体,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存在着,劫后余生,沉默不语,但内心的伤口无时无刻不在扯动着对灾难的惊悚记忆。
  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更需要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家园。正是因此,灾后心理干预又被称为心灵重建。像灾后救援有“黄金72小时”一样,灾后心理干预也有“黄金72小时”,然而与大量急需心理安抚的人群相比,目前,灾区的心理干预力量仍显薄弱。在我国,心理救援工作还远没有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层面。另外,目前灾区的心理干预,仍只能针对一些遇难者家属、幸存者与儿童,而事实上,那些处于灾难外围的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同样需要接受及时的心理治疗。
  正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所断言的,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我们需要通过及时的救援,让幸存者活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让经过大灾的人民不会孤独,不会
  害怕,不逃避,也不沉溺,让生还者拥有安宁,让幸存者可以平静。“心安之处是 故乡”,那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国环境报》2008-6-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安之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