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8-6-4 23:51

zt信马由缰说说几本杂志里面看到的广告zt

2007年的12月底,在首都机场候机厅里面买了本花花绿绿的杂志,就是这里要说的周末
画报。 这个周末画报一本四册,分为不同专题的几册,今天说说其中的这个生活册。 2007年12月29日 周末画报 生活版 封面 一个阴郁的德国时装大师帅哥在灯下沉思。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13_479.jpg
同上杂志 C4页,文章题目: 送小笼包到上海,大致意思是说现在上海洋气啊,虽然他
们上海的小笼包是特产,但是台湾鼎泰丰的小笼包子现在也送货到上海了,洋啊,开放
啊, 作者是一个叫 ALAN YAU的国际人,文章上方关于他的介绍:
(原文)
ALAN YAU: 眼下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餐饮楚翘之一,是将亚洲美食引入欧洲,添加伦
敦乃至欧洲时尚元素的第一人。作为WAGAMAMA餐厅的创立人,YAU为1990年代餐饮业设
计了最为生气勃勃的餐饮概念。。。
(评论: YAU? 姓氏的汉字呢? WAGAMAMA餐厅? WHAT A NAME, 呵呵)
大家再看看他是如何写的:
(片段:)
从撒切尔夫人到整个绿色运动,无数人声称要结束英国的煤矿业,但在最后一个北部煤
矿被改造为主题公园或时髦住宅项目之前,我相信英语俗语“运煤到纽卡斯尔”(
sending coal to Newcastle, 形容班门弄斧)仍会在日常用语中保持生命力。更别提
这些日子来纽卡斯尔市的身份认同,也就是对传奇球星 KEVIN KEGGAN,ALAN SHEAER和
BOBBY ROBSON的共同喜爱,正从集团记忆中快速消失。
(评论: 这是典型的大尾巴狼意识流模样)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14_1146.jpg
同上杂志C7页,分明是YSL的一个广告,结果还写成了散文状,撰文: KITKAT WONG,
又是没有汉字姓的作者,虽然文章是汉字的: (段落
这个新年,出门休假的计划再次被繁忙的工作打破,把自己寄出去的欲望再次萌生。也
许买一个钱包,可以给屋主的欲望一定弥补吧
(评论: 这是一套四册才五元的杂志,应该是非常的普及大众杂志了,至少在价格上
,但是在意识流上,这样的2007年12月的中国,如何能经受得住几个月后4月疯狂的巴
黎。。。如此与世界接轨的渴望,后来4月份的巴黎又有一丝的领情吗?)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15_690.jpg
C16页:意大利ZZEGNA在上海开新店。就是这个ZZEGNA在北京西单某个他们的店内一个
夹克卖几万人民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16_336.jpg
同上期刊C44页:介绍一位驰骋于西方时装界的所谓韩国天才
看看介绍的话:
MARIO PRADA先生已无法欣赏DONNA KAREN背着PARADA黑色尼龙包出门,COCO CHANEL夫
人已无法看到KARL LAGEFELD经典高贵之上的新世纪风格;LOUIS VUITTI
ON先生亦已无法评论被誉为纽约金童的MARC JACOBS少有精致却充满鲜活
的风格。。。此时此刻,众多西方品牌创伤鼻祖的名号已经改变灵感风向,代表品牌创
伤个人风格的设计灵感早已随之静止,,,YADAYADAYADA 
(评论:一堆肉麻的名人堆砌后,就是为了说明:现在最天才的是:韩国人 KANG
JIN YOUNG...)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17_794.jpg
以上是2007年12月人民币5元四册的杂志里面的内容,如此地名牌,如此地精英,如此
地完全没有想到4个月后的巴黎,是那样的疯狂和羞辱。
(二) 再看看这本我在湾区的中文书店买的台湾天下财经杂志,也看看里面的广告。这样一本
台湾的普通财经杂志,里面却充斥着各种洋货奢侈名牌产品广告。不计其数的著名洋品
牌广告,而真正台湾品牌的广告,居然凤毛麟角。真是令人唏嘘。为什么华人世界,没
有什么自己的品牌,却都这么推崇洋货奢侈品牌。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0_498.jpg
上面这本台湾天下杂志里面的几个洋酒广告,类似的广告该本杂志里面比比皆是。而台
湾品牌的广告,居然凤毛麟角。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1_302.jpg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1_86320.jpg
还是上面这本台湾天下杂志里面的几个洋货奢侈名牌广告,类似的广告该本杂志里面比
比皆是。而台湾品牌的广告,居然凤毛麟角。
还是这本台湾的天下财经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说是要整合中国印度的竞争优势,但是
说来说去,就是要印度管理中国制造,说穿了就是要中国给印度打工。台湾自己放低身
段甘于给苹果索尼做代工不说,还要害大陆给印度代工,真是害死人的胡扯。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3_449.jpg
结论:台湾的这本杂志里面,到处是各色洋货品牌广告,却几乎没有台湾自己的产品广
告。甚至连新书,都是推荐克林顿的一本新书: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4_347.jpg
(三) 其实国内到处泛滥的对洋货名牌的崇拜,很大程度上是港台文化带动起来的。在这一点
上,日韩文化就非常非常的不同。结果是,中国这么崇拜热爱洋货名牌,却在巴黎遭到
那样的仇视与羞辱。而那些法国人绝对不敢对日韩也使用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那种对中国
人的4月份巴黎的侮辱。
华人全没有任何什么品牌,更没有品牌意识,华人圈在这一点上与日韩真是天壤之别。
也难怪法国敢于侮辱,甚至殴打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女孩。
这是一本韩国杂志。这本杂志开始几页上的广告,全部都是韩国自己的产品.。虽然我
非常反感韩国人,但是在这一点上,全球华人一定要向日韩的经济民族主义好好学习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5_756.jpg
中国人对那些法国名牌越是无条件地热爱,追捧,法国人4月份在巴黎对中国人疯狂的
侮辱就越显得深重。他们对日韩绝对不敢做出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类似侮辱。法国人甚至
纵容殴打了代表中国的,还是残疾人士的一个女孩火炬手。
这本韩国杂志在封面后的连着几个广告都是他们自己的牌子, 还有港星陈慧贤给他们
做广告 。这本杂志是我在湾区的韩国人书店里面在他们降价的时候好奇买的。我不懂
韩文,但是大致看看那些牌子都是韩国自己的品牌。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7_629.jpg
http://www.mitbbs.com/article2/RisingChina/30386927_133351.jpg
还是上面这本韩国杂志封面后的几个主要广告,依然还都是他们自己的产品。
那些法国人绝对不可能胆敢对日韩做出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类似4月份在巴黎的对中国人
的行为。 可是为什么他们胆敢那么猖狂地对待中国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内对他们的追捧太过头了。
我很反感韩流,这里绝对不是给韩货来做广告来了。但是看看韩国的随便一本杂志里面
,从封面开始的连着四五个最主要广告,没有一个外国名牌,全是他们自己的广告。而
4月份在巴黎那些法国人对我们那样肆意的侮辱后,我们怎能还要给他们继续买单?
另外我这里本来还想找本日本杂志也比比的,不过因为手边没有就作罢了。 他们的杂
志里面也不像台湾那本杂志里面那么多,那么集中地都是欧美奢侈品名牌广告。
不过好歹台湾那个杂志里面的广告就是广告, 而最上面那个国内的杂志确干脆把广告
全都以抒情小资的散文形式给出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最热爱法国产品,确遭到了法国
人最蔑视和侮辱的对待。而那些法国人绝对不敢胆敢对日韩做出哪怕是万分之一他们4
月份在巴黎对中国人做出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08-6-5 01:00 编辑 ]

HACHEZ 发表于 2008-6-4 23:52

楼主图都看不到……:(

weder 发表于 2008-6-5 00:03

原帖由 HACHEZ 于 2008-6-5 00:5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图都看不到……:(
大概是版主没有权限看;)

ycxjulia 发表于 2008-6-5 07:28

我也觉的国内的媒体舆论倒向太不像话了,会把中国的下一代彻底击垮。我们将成为最可悲的民族,不再要自己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将在我们这一代里化为泡影。
所谓时尚编辑部里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只是一颗颗更崇洋媚外的心,多少人开始追求物质,甚至以拜金为荣了。
誓死不渝地跟随着lv,channel,ysl,……
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奴才像吗?他们怎末没有反思过自己也创造出这样的品牌,而不是把这些外来品当顶礼一样的膜拜。我鄙视他们!!!
时尚是什么???据我所知和接触到的,像高级成衣定制融合了裁剪(立体裁剪),面料学等技术,而衣服的制成,从裁剪到打版再到缝合熨烫完全依靠最精良最先进的工业制衣机械。没有dior,channel,ysl的衣服会是完全依靠手工的,因为那太不精确了。一般你在商店里买的衣服是不是比普通裁缝做的精良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西方所有时尚产品的背后是巨大的工业支柱,像上面说的衣服也好,再到你用的任何化妆品都是精细化工的成果……
那些个小编大编们,错误地理解了时尚的含义,在对时尚产业没有任何深入地理解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为背景下,误导了年轻的一代,以致我们现在随时都可以看到垮掉的一代,这真是一个潜伏着的危机。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8-6-5 08:5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信马由缰说说几本杂志里面看到的广告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