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环境状况发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现"拐点"
法制网北京6月4日讯 记者郄建荣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考核指标去年首次实现双下降。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在发布2007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时表示,我国主要污染首次出事“拐点”;总体上,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据这位负责人介绍,2007年度,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他认为,由此可以认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出现“拐点”。
针对饮用水源保护,这位负责人说,去年,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严密防控和妥善处理水污染事件,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2007年度公告对环境经济新政策情况实施效果也给予了披露,他说,原环保总局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价格、贸易等多种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
据统计,去年共对总投资近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对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予以严肃处理。进一步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仅去年就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融资申请。采取“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
“2007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在引用公告的这一结论后,这位负责人说,严峻集中表态表现在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中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此外,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村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