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温多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进入5月以来,东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先后出现低温、多雨天气,作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5月下旬后期,江南南部、华南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多暴雨和大暴雨天气,局部地区发生短时洪涝,作物被淹,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危害。东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进入5月以来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雨日偏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图1),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北部农区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天数达10~20天,吉林和辽宁大部也在1~7天;光热条件明显偏差,致使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缓慢,生育期延迟,一季稻移栽、返青受到影响。内蒙古中东部部分农牧区中旬前期和下旬后期先后出现低温霜冻天气,春小麦、玉米和牧草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华北东部和黄淮降水偏多,空气湿度较大,部分地区棉花、冬小麦等作物出现病害。
5月下旬以后,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多降雨天气(图2),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光热不足,对早稻分蘖末期的烤田、孕穗和抽穗不利,易导致穗总粒数下降,穗型变小,影响产量形成。同时,强降水使大部地区玉米、甘蔗等旱地作物田间湿度过大,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长势偏弱;局部地区发生短时洪涝,农田被淹,塘坝受损,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遭受损失。
中央气象台预测,6月上旬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华南地区气温仍偏低1~2℃;未来10天,我国主要雨带将位于江南、华南地区,降水量将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
建议:
1、东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气温持续偏低,春播作物生长缓慢。各地要加强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以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稳健生长。
2、江南、华南早稻将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华南大部气温持续偏低,要加强水肥管理,视禾苗长势适时施肥,对进入抽穗开花期的早稻田要采取浅水灌溉,以水调温,促进形成大穗。同时各地要立足防汛,雨后及时排水,积极防御或减轻暴雨、洪涝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另外,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