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陆续发布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污染防控转向主动排放总量出现拐点
重庆环境质量改善 设施建设提速
本报讯 重庆市政府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7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重庆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7年,重庆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21个监测断面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07年,重庆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9天,占全年的79.2%,比2006年上升0.6个百分点。重庆城市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3%,比2006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
新闻发布会还通报了2007年度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结果、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进展和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情况。2007年,重庆市40个区县和17个有关市级部门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环保目标任务。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建成烟气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徐伟
湖北
酸雨污染略降 内湖水质堪忧
本报讯 湖北省环保局近日公布了2007年湖北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污染依然严重。
2007年,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优,湖泊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11个省控湖泊的15个水域中,劣Ⅴ类的有3个水域,分别为大冶内湖、长湖荆州水域和荆门水域。武汉、黄石、鄂州、荆州、襄樊、十堰、荆门的6个城市内湖和5条纳污河渠的水质全部为劣Ⅴ类。
2007年,全省17个重点城市中宜昌、鄂州、荆门、荆州、咸宁、随州、仙桃、神农架、潜江、天门10个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标比率为58.8%,与2006年相比下降5.9%。武汉、黄石、十堰、襄樊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三级标准。影响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
2007年,全省24个降雨监测城市中,共有16个城市出现酸雨,比例为66.7%,较2006年的72%略有降低。
去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9.66,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好,其指数为80.10,然后依次为恩施州、宜昌市、咸宁市,上述4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优。
李飞 解东
昆明
空气质量优良 环保投入增加
本报讯 昆明市环保局近日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公布了《2007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昆明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上年有所提高,大河、柴河水库等7个水源地水质有所好转。滇池水质富营养化指数有所上升。10个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方面,除寻甸县为83.9%外,其余9县(区)达标率均在98%以上。
2007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5天,达标率为100%。其中富民、石林两县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昆明市主城区声环境质量较上年好转,区域环境噪声达Ⅰ类区标准。据悉,主城区共布设区域环境噪声网络测点223个,平均等效声级51.9分贝,较上年下降3分贝。
据了解,2007年,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湖泊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等各项环保投资达42.77亿元,较上年增加8.45亿元,环保投资指数达3.07%。
张静 程伟平
大连
治理力度加大 空气质量改善
本报讯 辽宁省大连市环保局日前公布了《2007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大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8天,占全年天数的92.6%,比上年增加8天。
为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2007年大连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全市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大连水泥厂等36家企业的58座机立窑、7座旋窑全部被关闭,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77万吨;普兰店市关闭了38家高耗能、高污染的实心黏土砖厂,共淘汰落后产能3.97亿块砖/年;大化集团关闭了50万吨联碱装置、硝酸生产装置、30万吨合成氨等生产装置。实施燃煤电厂脱硫项目,2007年大连市对全市10家电厂下达限期治理令。继续开展了烟尘整治工作,全年完成拆除锅炉186台,烟囱146根,实现并网面积310万平方米。
公报中还显示大连市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交通噪声均值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有所下降,大连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杨安丽 赵冬梅
陕西
主动防控污染 遏制水质恶化
本报讯 陕西省环保局近日向媒体通报了2007年陕西环境状况。2007年,陕西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较上年下降,首次呈现“双下降”。
2007年,陕西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4.1%,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主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6条主要河流中,渭河、延河水质和上年基本持平,渭河干流13个监控断面中有8个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呈现降低趋势,其他河流丹江、汉江、嘉陵江水质继续保持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9.92%;全省城市总体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徐刚 肖颖
贵阳
环境监管加强 空气质量提升
本报讯 贵阳市环保局日前发布的《200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7年贵阳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优良率为94.79%,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7年,贵阳市通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签订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杜绝污染,2007年全市共否决饮用水源保护一、二级保护区内36个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通过强化日常环境现场监督管理,2007年全市共查处137件环境违法行为,遏制了污染的反弹;在环境法制方面,2007年贵阳市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法庭,为全面开展环保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与2006年相比,2007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3个方面同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39.19%。 罗开林 段舰
徐州
处理能力提高 污染排放下降
本报讯 江苏省徐州市环保局日前发布的《2007年徐州市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7年,徐州市环保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指标优于上年,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徐州市“十一五”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全市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其中,全市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减少了10.6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稳中趋于好转,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占全年的85.5%,比2006年增加1天。地表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全面改观,地表水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水质相对稳定,满足生活饮用水质要求。地表水水源地蔺家坝取水口水质达到其功能区划地表水Ⅲ类水质的要求,参与统计的21项指标均无超标现象。 于新兰 肖思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