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monica 发表于 2008-6-30 13:29

欧也是80后的,喜欢这本书。每每读来总能感觉到平凡生活的美丽啦。

轩辕 发表于 2008-7-4 22:06

读过的最感人的书之一,喜欢那种朴实的文字之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笑着流泪★ 发表于 2008-7-4 22:11

$郁闷$ $郁闷$ $郁闷$ 孤陋寡闻了

permanent19 发表于 2008-7-4 22:38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第二部写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第三部写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

permanent19 发表于 2008-7-4 22:38

我也没看过 这是我在百度上搜的

weibaobei 发表于 2008-7-4 23:00

初中时候看过, 何少平 看到这个名字又勾起了当时心情的回忆。 很值得一看。

dchinaqt 发表于 2008-7-17 00:08

感谢LS Penmanent 对内容的补充。我只是想通过这么一个方式, 想让大家不要忘记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书。 比起现在的文学电视, 比如康熙来了之类, 那个时代太朴素了。
艺术在这个时代太过于商业化了。 在中国这种情况更极端。 从章子怡, 到朗朗,到刘心武×写不出小说了的矛盾文学奖得主×, 一个月可以出3本回忆录的,最会装钱的中国作家×, 再到同流合污的媒体, 都在糟蹋艺术, 误导文化的发展, 毒害我们的民族。× 我的极端之词, 大家砸砖吧×
几天前和一个德国朋友聊天。 他说, 他喜欢中国电影, 喜欢张艺谋, 喜欢黄土地, 老井, 大红灯笼高高挂。 但他弄不懂, 为何很多中国人没听过这些电影, 也不喜欢听他说这些电影和里面的历史。他说这是一个悲剧。 我当时没赞同。
诶, 写远了!

月影玲珑 发表于 2008-7-17 13:06

去年暑假还又看了一遍的,很不错的书^_^

莱茵 发表于 2008-7-17 20:14

看过,都忘了。没什么印象$汗$

lingling1234 发表于 2008-7-17 21:04

平凡的世界 里面的孙少平就是路遥。和他的经历基本相似,当然肯定有艺术加工。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谁还记得@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