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choc 发表于 2008-6-27 23:30

『杂文』文明的代价

我坐着公交车从A到B,中间经过一个立交桥C。 A到B点间直线固然是最近的,但是车不能走,因为没有路,它只能开上桥去,绕一圈下来,掉转好方向上到另外一个环路之后才能到达B点。由此引发我的些许思考:

文明的今天,我们的交通以至于我们的世界被这种叫做“路”的东西起承转合,东南西北相勾连。它们是人为设计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它让城市系统化,它使得世界上的事情运行起来更有效率。然而它也时常让A到B变得更为复杂,它增加了C的繁琐,反而拉远了AB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人们也甘愿选择AB间的周折,其实有时候AB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如果你安步当车或是身骑脚踏本来可以更快更及时的到达,可是放弃直线选择曲线往往也是人们的一种理性使然:不用自己出力,只须在车上闲坐少时,再周旋于C,便能达乎B,何乐不为也?!

请允许我再引申一番,因为我在车上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由得感到些许困惑,我的思绪为此纷繁乱飞,居无定点。就在这ABC的历程中我看到了文明的代价,所谓文明就是一种链接,从已知通向未知,把紊乱归于系统,但是这一切都是人为的,正是因为是人为的结果,就会有所谓结构的存在。结构的产生使A与B之间多出一个C。C ,the culture between A and B. A means ability, B means barrier. 文明就是这样,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障碍。你永远无法回避,也难以从中只择其一,即使你让A点与B点之间直线相连,也难免不会由此引起B与D之间新的隔阂C。C,another culture between B and D, B is banal, d is doctrine.

这段A到B的行程只是耗费了我一刻钟的时间,但是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劫数,也同时感应到宇宙的深邃。历史走到今天,文明带来的好处与文明付出的代价究竟孰优孰略,也要取决于你个人对历史结构化的划分和理解。难道不是吗?按照原始,奴隶,封建,社会,资本之说,文明是进步的好处多多;而如果依据刀枪,棍棒,弹药,化学,原子,激光战争之厉,文明于人类何加焉?气温上长,臭氧破裂,物种绝迹之历史观中又何以见得文明的优迹?!我们在文明中保存了自己的体力,就像我们在AB之间以车代步一样,然而却成就了文明的代价。其中我们无力选择,不得不与C周旋,直到油尽车亡的那一天。

[ 本帖最后由 hichoc 于 2008-6-28 00:39 编辑 ]

Bettencourt 发表于 2008-6-28 07:58

一个C点固然增加了A到B的繁琐,但却也满足了人们同时从D到E的需要,否则人们要么绕道而行,要么夺路而走。

文明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尊重的改善,从原始社会的茹毛如血,奴隶时代的任人宰杀,到现代的法制社会,虽然还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和选择自己生活的可能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正式因为有油尽的那一天,所以人们才需要不断的努力,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寻找替代的能源,甚至替代的星球。当然万物皆有始终,人类终究还是会灭绝,不过我还是希望,当其他高级智慧生命发现人类遗迹的时候,至少还会发出一声赞叹,说这个物种曾经有过很好的时光。我猜这才是上帝让我们直立行走的目的所在吧。

::) :)

马文才 发表于 2008-6-28 11:35

帕雷托最优,楼主看看应该就不会有困惑了~~

C的效益如果低于成本的2倍,没人去创造它滴

hichoc 发表于 2008-6-28 12:28

原帖由 马文才 于 2008-6-28 12:35 PM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帕雷托最优,楼主看看应该就不会有困惑了~~

C的效益如果低于成本的2倍,没人去创造它滴


嗯,有些意思。谢谢先。

chunjie2007 发表于 2008-6-28 13:22

$送花$ $送花$

空自忆 发表于 2008-7-5 19:41

我也查了一下“帕雷托最优”,成不成立另说,我觉得这个理论更大的问题在于,他真得能被自觉地遵守么?明显不会。或者说,我觉得“帕雷托最优”只是描述了一种完全公平的理想状态,类似乌托邦,但是根本不是社会发展规律。lz的疑虑完全有存在的理由啊……

[ 本帖最后由 空自忆 于 2008-7-5 20:42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文』文明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