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及建议
来源:第3版 作者: 日期:2008-07-03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各国政府纷纷提高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中国继续维持成品油低价格的做法,已日益暴露其弊端,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于6月20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平均提高幅度为15%左右;电价每度提高0.025元。上一次提价时间是2007年11月1日,成品油平均价格提高了8%。
成品油价格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炼油厂增加供给、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当然,成品油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过价格的传导,推动下游产业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石油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仅占20%左右,在CPI价格指数的权重仅占3%~4%,而且国家还配套出台了对农业、公交等行业的供应保障和价格控制政策,因此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对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温和的。尽管如此,在国际油价上涨还没有见顶的情况下,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应对。
一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倒挂”问题。尽管本次成品油价格提高幅度比较大,但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低25%左右。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内“油荒”和成品油走私等现象就难以消除。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择机实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二是努力探索能源替代新途径,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替代能源成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和客观要求。生物燃料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替代能源的主要途径与方向。我国积极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仅符合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石油能源的替代方式和途径。
三是积极倡导能源节约,降低石油消耗。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制定各行业的节能标准和实施办法,加强节能教育和舆论宣传,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节能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广大民众的脑海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作者:黄汉权,摘自《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环境报》208-7-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