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塑如何促进限塑?
“限塑令”出台已经一个多月了,轰轰烈烈的媒体宣传过后,我们开始疑惑:到底要将这一进程表述为限塑还是购塑?该如何看待限塑的效果?据笔者观察,卖塑已成超市的法宝。塑料袋成了商品,似乎并没有妨碍其频繁而广泛地被使用。同样,自觉把“禁白”提升到一种思想境界的市民毕竟不多,不少顾客也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行为习惯。如果要做一个调查,超市里什么商品最畅销?不用说,恐怕非塑料购物袋莫属了。这大概是“限塑令”出台初期,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显然,塑料购物袋正以其价廉物美,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同。如果限塑的出路竟在购塑,或者是要承认它的商品形态,那么也应该以一种特殊商品看待之,因为人们早已在小小塑料购物袋身上附加了限塑、“禁白”之类的社会功能。
如何体现其特殊性?依笔者愚见,进一步提高塑料购物袋的价格,在眼下值得尝试。卖两角钱一个,购者踊跃,且丝毫不利于购物者“禁白”意识的形成,那么卖1元一个行不行?或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只要有利于“禁白”,就是价格再抬高一些也是可行的。在全国统一抬高价格的基础上,再对销售塑料购物袋超额利润的走向做出统一的规定,比如,借此设立“禁白基金”之类,在操作层面上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而且,塑料袋的商品化还不妨再彻底一些。超市散装生鲜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也不应让消费者免费获得。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以前,比照收费依然可行。至于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免费塑料袋,也不应再继续放任其免费。
塑料袋全面的商品化并抬高价格门槛无非是要让消费者明白:在“限塑令”面前,谁都不应有豁免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