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绿色思维建设生态文明
来源:第2版 作者:丛莲 日期:2008-07-17如何使企业自觉地节能减排,把“黑色思维”转变为“绿色思维”?这是摆在许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辽宁省锦州市坚持“绿色思维”,决心不以高能耗、高污染换取利润,全力以赴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从2006年起,锦州市政府、市经委、市环保等部门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政策,让绿色发展变成现实。
从锦州的“绿色思维”不难看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实现绿色发展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自然孕育人类,人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类尊重自然,自然才能更好地赐福人类;若是对自然只索取,不呵护,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蕾切尔·卡森女士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堪称世界最早的环境读本。在作者的心中,春天应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季节,春天不应寂静无声。可是不知从何时,即使在春天,我们都难以听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鸣叫了。
生态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础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在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当下,百姓的环境诉求越来越多,对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不断加大的矛盾,是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生态环境,不能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一块“短板”。在增加群众个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努力增加社会的公共环境财富,这是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锦州的“绿色思维”让人们看到了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模式前提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曙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锦州从“黑色思维”向“绿色思维”转变,是民生的新期待。相信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拥有鸟语花香的春天。
《中国环境报》2008-7-1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