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奥运助推环保理念融入国人生活
北京提出申办奥运会时,唐华刚刚告别生活了一年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回到邻近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的住处。这位参观过悉尼奥运会场馆和周边环境的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北京的天空大多是灰蒙蒙的,我的心情也是灰色的。 但是没想到,这几年的北京,看到蓝天白云成了平常事。”我的感觉是,申奥以来,北京不遗余力地积极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如控制煤烟、治理机动车尾气、推广清洁能源等,而政府的努力也得到了市民的真心拥护,北京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唐华说,看到城市里原来的“臭水沟”又恢复成了美丽的河湖,大家也开始自觉地不再乱扔垃圾。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近些年,老百姓对环保的态度从不理解到不关心再到积极参与,一直到现在的主动行动,可以说,这是筹办绿色奥运带来的宝贵财富。
2004年,在奥组委的支持下,“地球村”环保组织连同其他19家民间组织推行“冬天调低1摄氏度,夏天调高1摄氏度”酒店节能承诺,把环保节能宣传卡送至80余家奥运签约酒店;2006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在各个“车友会”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下,有20万有车族积极响应。拥有私家车的张先生说:“我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坐地铁就可以到单位,既省得堵车,又节约不少汽油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全国的志愿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倡导将环保变为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天津,10万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和社会环保志愿者,沿着海河两岸捡拾垃圾;辽宁,老年环保志愿者自发组成4支自行车队沿市区向行人发放环保倡议书、资料和布袋;南京,环保志愿者们在广场、学校举办环保图片展,组织市民签名支持环保行动并向市民赠送“绿袋子”、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塑料袋污染环境,少用一个是一个。”70岁高龄的刘锦棠老人扬起手中的大花布袋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漂亮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