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台湾音译为德勒斯登)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约50万(200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在历史上,德累斯顿曾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都城,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加上此后东德40年的统治,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并运用西部的资金恢复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跡,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德累斯顿位于北纬51度03分,东经13度45分。它位于易北河的两岸,主要位于德累斯顿易北河河谷盆地中,南面延伸到矿石山脉,北面是花岗岩陡坡,东面是易北河砂岩山脉,海拔约113米。德累斯顿的最高点海拔约为384米。
由于德累斯顿温和的气候和合适的城市建设位置,以及易北河上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筑,使德累斯顿得到“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Elbflorenz)”的美称。
历史上曾经有60年的时间,德累斯顿都会区(含附近郊区)是仅次于柏林、汉堡和科隆的德国第四大都市区。
德累斯顿最主要的河流是易北河,也是流经该市唯一适于航行的河流。在这一河段有许多山区的支流汇入易北河。 距离最近的德国大城市是开姆尼茨(西南80公里)、莱比锡(西北100公里)和柏林(北面200公里)。捷克首都布拉格位于南面150公里;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位于东面200公里。在德累斯顿都市区内还有一些中等规模的城镇,如皮尔纳(40,000居民)、福雷塔尔(40,000任)、拉德博伊尔 (33,000居民)和迈森(28,000 居民)。里萨和弗赖贝格距离也不太远。
大德累斯顿已经扩展到邻近区域如卡门茨、迈森、里萨-格罗森海因、鲍岑等县的一小部分,总人口约125万。
德累斯顿63%的面积是绿地由于德累斯顿包括许多乡村地区,成为欧洲最绿色的城市之一,63%的面积为绿地和森林。城北的德累斯顿草原(Dresdner Heide)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德累斯顿有4个自然保护区,加上一个特别保护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该市受到保护的花园、小径、公园、旧墓地和天然纪念物。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是一处受到保护的世界遗产,构成德累斯顿的文化风景线。贯穿该市长达20公里的易北河草地是该市的一道重要风景。 德累斯顿所处的气候带属溫帶大陆性气候,但是由于大部分市区位于易北河谷,那里的小气候与坡地及高地有所不同。Klotzsche海拔227米高,是该市一个较高的地区,德累斯顿气象站设在那里。根据经验,Klotzsche的气温比内城的气温低1-3°C。尤其在夏天的夜晚,该市气候舒适:午夜气温25°C并不意外。
一月平均气温为−0.7°C,七月平均气温为18.1°C。 德累斯顿的夏季温度高于德国平均温度,而冬季又比德国平均气温要低。内城的年平均温度为10.2°C。最干燥的季节是2月和3月,降水量仅有60毫米。 由于德累斯顿位于易北河两岸,有一些发源于Ore山脉的支流汇入,河水穿过内城的咽喉河段。因此防洪是该市发展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大片地区不许兴建建筑物。2条宽约50米的壕沟,保护着内城的安全。蓄水池及水库等洪水调节系统均位于城外。
许多地方必须用围墙或打桩防守,一旦易北河泛滥支流,德累斯顿的许多区将被水围困。 德累斯顿是一个规模广大的城市,不仅由于1990年代的合并。城市各区的结构和外观也有所不同。许多地方还包含着古老的乡村核心,而一些地方则几乎完全保存着乡村的布置。另一类地区是昔日的市郊,拥有星罗棋布的住宅。在社会主义时期建造了许多公寓楼。并不令人惊讶,德累斯顿的各区是上述各种地区的混合。该市最初的部分是老城(Altstadt)和新城(Neustadt)。城墙外得到发展以后,在18世纪又建造了新边界。边界由萨克森君主们计划与建造,因此通常都以那些君主命名。从19世纪起,德累斯顿陆续并入了10个县(Ortsamtsbereich)和9个前市镇(Ortschaften)。 自从新石器时代,德累斯顿地区已有繩紋陶文化的部落生活于此。易北河北岸有一个古代斯拉夫人定居点Drežďany(“淤泥森林居民”),后来称为Altendresden(老城);这时,日耳曼人向东扩展,1206年,邁森伯爵Dietrich选择在易北河南岸建立了一個德意志城镇Dresdene,作为他的临时住处,就是今天新城的核心。1270年,迈森伯爵傑出的亨利正式定都德累斯顿。亨利死後,该市成为波希米亚王国和勃兰登堡伯爵的屬地。1319年韋廷王朝復辟。从1485年開始成为萨克森公爵的駐地,从1547年起更成為薩克森選帝侯的住處。
由1697年-1706年及1709年-1733年,德累斯顿的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當選為成为波兰国王奧古斯特二世,虽然波兰首都仍在华沙,不过从此德累斯顿又有了一个波兰名稱Drezno。由於他計劃令德累斯顿成為最重要的皇家住處,他亦開始發現中國製造瓷器(「白色的黃金」)的秘密;在他统治下,在德累斯顿和迈森发明了欧洲的瓷器。他亦从欧洲各地招攬了许多最好的建筑师和画家来到德累斯顿。这段时期,在J.A.哈赛的直接指导下,该市的音乐生活也开始活跃起来,他的統治标志德累斯顿在眾欧洲城市當中,开始在技术和艺术上呈現出领先地位。他的儿子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亦由1734年-1763年於德累斯顿作為波蘭国王奥古斯特三世統治波蘭。在他統治期间在德累斯顿簽訂了德累斯顿条约,结束了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随后在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中,德累斯顿遭受了严重的破壞。
从1806年到1918年期間,德累斯顿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以此为军事基地,这年的8月27日他於著名的德累斯顿战役中赢得胜利。
在19世纪,该市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包括汽车制造、食品和医药工业。该市还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艺术品和古董销售中心。由于工业化,城市人口从1849年的95,000人增加到1900年的396,000人。
20世纪早期,使德累斯顿特别著名的是它的照相机工厂,如依哈哥(Ihagee,生产爱克山泰-EXAKTA相机)、潘太康(Pentacon,生产柏卡-Praktica相机)。此外还有烟厂,其中一座给人深刻印象的Yenidze,建筑物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玻璃屋顶,像一座清真寺,至今还存在。从1918年到1934年,德累斯顿是魏玛共和国萨克森第一自由州的首府。
该市在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毀壞: 1491年遭受火灾,1760年遭到普鲁士軍隊的砲擊,1849年在鎮壓立憲主義者的五月起义过程中城市受损,1945年2月又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 德累斯顿不是唯一被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毁坏的德国城市,但是1945年的德累斯顿轰炸成了战争中最引起争论的事件之一。1945年2月13-14日,情人节的早晨开始了地毯式轰炸。易北河边充满历史文化财富的老城毁坏最严重,由于河流阻隔,破坏较少的新城反而成了今天德累斯顿较老的一部分。
这时战争已经行将结束。不过当时盟军刚刚从德军的反攻下重新组织起来。该市的防守并不特别坚固,因为该市主要作为欧洲文化中心,重工业并不重要,因而在战略上受到忽视。在战争初期,由于远离盟军的轰炸范围,一度比较安全,大部分防空力量已经被调往别处。战后的公开证据显示,德国的防空力量只是“青少年高射炮民兵” 。
在总体战的政策下,德累斯顿原本高度发达的光学工业(蔡司、柏卡),在战争期间开始生产精密的瞄准设备;甚至和平时期的卷烟厂也改造成军火工厂。这些工厂主要使用当地工人,但也使用犹太奴工。300名犹太人在德累斯顿的集中营中服苦役,其中大多数人,连同战前住在德累斯顿的全体6,000犹太人(著名的幸存者如德累斯顿本地作家维克多·克莱姆柏乐)都在战争结束前被杀。不过上述目标并非该市被轰炸的主要原因。苏联红军已经从东面逼近德累斯顿,为了有目的削弱战后可能会落入苏联手中的地区。盟国对德累斯顿进行了惨无人道得无差别轰炸。而德累斯顿是一条关键铁路线上的列車調度站。尽管关键的工厂生产设备已经被轰炸摧毁(大部分又迅速恢复),这时英国空军从德国空军空袭考文垂、巴斯和伦敦的先例得到灵感,计划进行“区域轰炸”——发起一场火力强攻。
德累斯顿轰炸造成整个德累斯顿内城(15平方千米)被彻底摧毁(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以及依哈哥摄影工厂),其它区域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只有别墅区所受的破坏相对较轻。全城共计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毁,11000座严重受损, 70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由于政治宣传的影响,对于平民死亡人数的各种估计差异很大,纳粹德国的估计值为350,000到400,000,德累斯顿共产党政权的官方估计值逐渐增加,从25,000人逐渐增加到140,000人。不过德累斯顿市立博物馆的证据显示有25,000人死亡,死亡人数少于汉堡,但德累斯顿的城市规模小于汉堡。当时德累斯顿的人口是60万,还有至少20万来自东部前线的难民挤住在局促的房间内或途经德累斯顿,而这时俄国人离城也已经只有50英里远。
许多较高的估计是根据伪造的TB47报告。TB47的真实版本已经在科布伦次的西德联邦档案发现。轰炸后一个月纳粹德国的官方报告(TB47)确定的伤亡人数介于18,000到22,000人之间,估计的最终数据为25,000人,其中包括有趣的句子“由于谣言远胜过真实,让我们能被真实的数据所构成。”
一种观点认为德累斯顿轰炸是纳粹德国自己造成的悲剧后果,另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战争罪行,还有人认为这是支持红军必要的军事行动。很幸运,该市大部分的美丽已经被恢复,市民的热情地恢复“老德累斯顿”的建筑。今天德累斯顿与英国城市考文垂有很好的伙伴关系,考文垂曾经被德国空袭严重损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累斯顿归属社会主义东德,仍是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拥有大量的科研设施。不过德累斯顿银行和许多著名企业为逃避被国有化而选择离开了德累斯顿。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得到了重建,不过该市仍有许多创伤一直未能抚平。该市的共产党领导人出于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在重建该市大片地区时,选择采用了相对温和的社会主义现代风格,力图摆脱该市过去作为萨克森皇室京城和德国资产阶级堡垒的历史。许多躲过轰炸的教堂在1960年代不再修理,而是被夷为平地。在东德,德累斯顿还有一个绰号“无能的山谷”,因为该市地处一个谷地,可以防止人们收看西德电视,过去这在东德人虽然非法但很流行。1989年10月3日,(号称“德累斯顿战役”),一列从布拉格运送东德难民前往西德的列车经过德累斯顿,当地的激进分子和居民,加入了当时遍布东德的发展中的不合作运动(温和抵抗运动),要求罢免非民主选举的共产党政府。
从1985年到1990年,普亭(现任俄罗斯总统)在德累斯顿从事KGB工作。 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转入市场经济,由于丧失了传统的苏联和东欧出口市场,同时又面临西德企业的竞争,本地传统工业几乎完全崩溃。不过德累斯顿由于引进了新的法律制度和西德的资金,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超微半導體AMD、摩托罗拉、英飞凌、大众汽车、空中巴士、日本凸版等公司在此投资,其经济正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之中。
德累斯顿的城市形象再次经历了戏剧性的改变,最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是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和附近的新市场区的重建。该教堂曾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世界最好的新教教堂,重新统一后得到了私人和社团的捐助,在教堂原址的一堆废墟上开始重建。2005年(德累斯顿诞生800周年的前一年),教堂重建工程完成。新的圣母教堂根据历史图片和照片重建,2005年宗教改革日向公众开放。市中心许多地区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后,首次恢复了昔日的荣耀。德累斯顿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持续数十年。既有历史建筑重建,也有现代规划,这些都将继续该市最近的建筑复兴。
不过,德累斯顿轰炸仍然留在市民的记忆中。每年2月13日的大轰炸纪念日,都有上万名示威者聚集纪念这一事件。该仪式在共产党时期经常举行,特别针对西方盟军,首先是美国。重新统一以后,这个仪式开始更多的带有中立与和平主义色彩,但是激进的右翼德国国家民主党(NPD)引证德累斯顿轰炸,将德国人描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受害者。2005年,德累斯顿举行了德国战后规模最大的新纳粹示威,有5-8万新纳粹支持者参加,声讨“盟军轰炸大屠杀”(德语:Alliierter Bombenholocaust)。
2002年和2006年,德累斯顿两次发生被易北河洪水淹没的事件。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德累斯顿易北河谷附近地区为“世界遗产”。但由于准备新建一座跨越易北河的桥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座桥将破坏文化风景,2006年已经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