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尊重环保否决权 收回拍卖地退还资金亿元
本报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块已拍卖的住宅用地,因选址不合理在环保审批中被否决。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对这一环保否决表示尊重:余杭区政府将已拍卖的60多亩住宅土地进行收回,并于日前退还土地出让金、利息、补助等1亿多元;国土、规划等部门也采取相应措施,支持环保工作;开发商为此少赚3亿多元,仍然没有怨言。拍卖地块环境现状不能达到居住区环境相应标准被否决
事情源于3年前一块土地的公开拍卖。2005年2月,一块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苑村、编号为余政挂出(2005)05号的地块,在《杭州日报》等媒体挂牌出让公告。这块土地面积60.353亩,规划用途为住宅用地(含商业)。2005年3月,位于余杭区的杭州华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8920万元的最高价竞得这一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后,开发商进行了土地平整、方案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准备工作。
因为这一地块周边有30多家电镀、印染等污染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根据这一结果,今年2月底,余杭区环保局按照环境敏感建设项目集体审议制度,专门对这一地块建设问题进行了审议,认为这一地块周边生产企业较多,且距离这地块较近,环境现状不能达到居住区环境相应标准要求。根据这些情况,余杭区环保局集体审议认为:这一项目选址不合理,予以否决。
各方尊重环保否决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
这一否决,意味着余杭区政府8900多万元钱的“流失”。但一向重视环保工作的余杭区政府,并没有私下和环保局、环评公司打“招呼”,提出什么为难的要求,而是十分尊重环保否决建议。3月12日,余杭区常务副区长杨洪香,召集环保、国土、建设、塘栖镇等部门召开协调会。会议明确两点:一是余政挂出(2005)05号地块周边实际情况确实不宜建设住宅项目;二是土地置换操作上有难度,拟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面对这一环保否决,各相关部门同样表示尊重。国土部门很快在媒体上刊登收回这一地块的公告,由政府收回地块土地使用权,解除土地出让合同;规划部门则重新调整该地块用地性质,另行供地;财政部门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同期贷款基准利息、前期费用补助等共计人民币1.17亿元,退还给了开发商。
当得知项目被否决后,开发商认真理智对待。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时,开发商就再三告诉环评单位,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环评过关或不过关,环评费一律照付。据测算,当地土地价格3年来翻了几番,60多亩地土地利润就有1亿元;当地的房价也一直在涨,如果开发成功,可再获利两亿多元。损失3亿多元,对开发商来说绝对是个大数目。有人建议开发商向政府索赔,但开发商认为,即使勉强开发起来也会成为“老厂新居”,今后环保投诉处理麻烦,开发商也麻烦,环境的和谐胜过金钱。
至此,余杭区这场因环保否决引发的住宅土地回收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中国环境报》2008-7-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