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谁看过?比较中德儿童教育的
看图有看过的没有,讨论一下?$m2$ 作者简介
郭力,1960年出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兽类学报》编辑。1991年自费留学德国,后移居德国,在弗莱堡大学汉学系任教。主要作品有:《德国名诗精选精析》(外文出版社,2004年)、《阿连德家族》(花城出版社,2005年)、《莱茵北流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
编辑推荐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国外成绩那么好?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国外的教育好,为什么常年在国外的孩子回国后无法跟班?如果说国外的教育不行,为什么国外也出那么多的人才?中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教育理念的千差万别,中国母亲,外国孩儿,国外素质教育亲历记——成长在德国。
--------------------------------------------------------------------------------
目录
第一章小学篇/001
入学/003
盛满惊奇的入学袋/009
向动物学习/018
丰富多彩的课外及假期活动/029
女儿的留言簿/037
……
[看更多目录]
--------------------------------------------------------------------------------
文摘
书摘
入学
女儿佳希十一年前,也就是1993年11月下旬从国内飞到德国时,快满七岁了。到德国没两个星期,她在德国的求学生涯就开始了。在国内时,8月份她刚上了小学,上了三个月的课,拼音已经学完。来到德国后,我们决定让她就近上“伊梅尔一托马”小学。
一个电话打了过去,校长马上同意见面。这样我和佳希,还有她的英籍继父一起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同我们每人握了握手,就座之后,校长问佳希会不会用中文写自己的名字。当她不仅会用中文,而且还用拼音写出自己的名字时,校长很是惊奇,以前他从不知道有汉语拼音这么回事。听说中国的小学入学两个月就学了加减法,校长出了两道简单的算术题:
32-5=?
87+8=?
佳希提起笔,不慌不忙,很快做了出来。校长挺高兴,说,明天就可以来上学了,不过不要有压力,开始的时候想上几节课就上几节课,不想上就不上。接着校长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位老师的姓、校长自己的姓、教室号码,还有每天的上课时间,交给我们,一切手续就算办妥了。
后来我才知道校长为什么这样宽容:德国小学第一年只学二十六个字母,开始时一星期学一个字母;算术呢?一年级内只学到2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天送佳希去上学,到了教室门口,走出一位高挑儿的金发德国女孩,她差不多比佳希高出大半头,她用手轻轻地抚着女儿一头光亮的黑发,然后很友好地拉着女儿的小手进了教室。她就是后来同女儿同学了四年的弯达。
按事先约好的,一节课后我准时来到学校。老师问佳希是想回家还是想留下,佳希说想回家,显然第一天还是不习惯。老师说没关系,想回家就回家吧。第二天第一节下课后,我又站在教室外等佳希,老师说下节课是体育课。我想这可是个好机会,就问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旁观,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我们也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进了更衣室。只见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很懂事地、井井有条地换好自己的衣服和鞋,然后就跑到教学楼旁边的体育馆里去了。
我们也跟着来到体育馆,坐在场地边的长凳上。体育馆很高,有篮球场那么大,可以进行篮球比赛。整整一节课里,老师带着学生做了几个游戏,其中有一个叫“谁想当百万富翁”,老师一发问,孩子们就争先回答。整个一节课,孩子们又跑又跳、又喊又叫,玩儿得很开心,活动量也很大。女儿当即表示,下一节体育课她也要参加。
第三天,我们是在宗教课结束以后去的。还没走到学校,就远远看见弯达还有其他两位女孩子正在教学
……
[看更多书摘] 没看过,但是这次回国打算买,谢谢推荐啦 谢谢推荐,很适合我。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在德国时间很短,问题多多。 good suggestion, i will go to look for it.
thks 就是不知道时间会不会 早了点 当时得情况是否适用现在的形势$闭嘴$ 问了一些德国家长,都说小学是强制的,开始的时候也不能想去多久去多久,不象幼儿圆那么自由。是不是所在州不一样就不同呢,这书可别误导了。 楼上说的是,况且书作者的当时所在时间好像也早点,都十几年前了$闭嘴$ 所谓愿意去多久就多久,是对新来的外国孩子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