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日韩Linux的千里之行
中日韩Linux的千里之行●电脑报记者 胡喆
迫切需求让三国走到一起
2004年3月11日上午10点刚过,信产部电子信息管理司司长张琪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堂里被一位记者拦住提问,问及最近在忙什么大事。张琪告诉这位记者,最大的事情就是筹备中日韩三国IT局长的OSS(O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源代码软件)会议。
说这句话的几分钟前,张琪刚刚和微软签署共同建设基于Windows的平台及嵌入式软件实验室的合作备忘录。
刚刚走出和微软签约会场的张琪,心里最惦记的却是如何发展中国的Linux产业。这可能是中国的IT行业主管部门在软件领域方面境况的真实反映:一方面必须和微软代表的Windows世界现实地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又急切地期待还能有另一种选择。
这种情况,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大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几周后的4月3日,中日韩三国的IT局长OSS会议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这天上午的9点到11点,张琪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情报政策局局长丰田正和、韩国情报通信部信息通信政策局局长崔俊荣,以及三国IT主管部门的官员进行正式会议,讨论并签署了《开放源代码软件合作备忘录》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合作计划》。
至此,从2003年11月开始就引得国内外IT界和媒体广泛关注的“中日韩在Linux领域结盟”事件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记者拿到的《备忘录》复印件里明确写着,三国政府在OSS软件方面的合作是“基于对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营成本、国内IT产业的现有基础及鼓励竞争等方面的考虑”。
这句话里面,埋藏了对占据三国终端桌面软件市场95%以上的Windows系统一种挥之不去的担忧。
在信息安全方面,作为商业软件的Windows系统,其源代码仅仅能够提供部分给政府部门“查看”,这让一国政府在采用Windows软件构建核心信息系统方面存在部分的“盲区”和不安全隐患,而这种隐患还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成真正的威胁;同时,Windows所存在的安全漏洞、易受黑客攻击等老毛病更是广受诟病。
更重要的是,Windows不仅仅停留在桌面系统领域,还利用这一垄断性优势,上向服务器领域拓展,下向各种应用软件领域延伸,并推出了.NET战略以确保它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地位。这将导致各国的软件产业渐渐向Windows指挥棒靠拢,最终失去创新力和市场份额。
基于这些现实而迫切的考虑,三国政府走到了一起。
合作框架初步建立
三国IT局长的官方会议结束之后,从11点到13点,代表们转移到另一个会场,这个会场里的三个方向各排列了20个座位,供三国政府和企业界共60名代表列席。这个被称为“圆桌会议”的阶段,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推进和落实备忘录和合作计划。
从13点开始,代表们又转移阵地,在名为“首届东北亚开放源代码软件推进论坛”的会议上,向IT界和新闻界公布了上午的合作成果,三国的IT局长和软件行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纷纷发言。
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备忘录》和《合作计划》究竟搭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框架,又具备了什么实质性内容?
在《备忘录》中,首先确定了将Linux作为合作的起点,“因为Linux操作系统是开放源代码软件最典型的代表”。
此外,三国还明确提出了要开展标准化方面的合作。《备忘录》里指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种Linux系统版本之间兼容性差,开发力量分散,难以实现技术共享,不利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市场推广。因此,中日韩三国将致力于形成共同认可的Linux标准以实现信息交流与成果共享。”这虽然与以前有媒体猜测的将在本次会议上公布三国的Linux标准方案还有一定距离,但也证实了这样一种“三国标准”问世的可能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诉《电脑报》记者:“这不是说三国要建立一种有别于国际标准的地区标准。Linux的标准是国际化的,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任何国家如果开发有别于国际标准的其它标准,最后结果都是不兼容。这里说的‘共同标准’是指既和国际标准兼容,又满足地区的一些特殊需求,比如三国的文字都是用双字节表示的。”
为了建立标准,三国还将联合研究开放源代码软件认证,建立Linux软件标准符合性及兼容性测试环境,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进行测评。
作为《备忘录》的附件,《合作计划》还有一份三国的合作计划,内容包括:开展在Linux、字符集、文档交换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化合作,加强对三国语言的支持;推动Linux在PDA、数码相机等产品中的应用;推广 Linux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成立东北亚开放源代码软件推进论坛;研究并交流三国在软件产业领域相关政策信息等等。
“从内容上看,此次三国签署的备忘录还只是一个框架性文件,官方层面的东西要多一些,许多具体合作方式和做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我认为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很有意义了,它代表了政府的决心,其影响力和推动力是不可比拟的。”倪光南在会后接受《电脑报》记者采访时说。
企业已经先行一步
历时两个小时的“圆桌会议”,企业界的发言占据了主要位置,而且气氛异常热烈。
共创软件联盟的秘书长刘澎是第一个发言的代表,他大概讲了七八分钟,非常急迫地提出了很多建议。但主持会议的信产部丁文武副司长随即告诉大家,“发言的时间不能这么长,这么多代表,大家都有很多想说的话。”
“后来的发言是言简意赅的,三个国家的代表走马灯似地抢着发言,每个人都只有两三分钟的说话时间。虽然来不及展开,但都提出了真知灼见。”一位参会的中方代表会后这样向《电脑报》记者描述:“有很多好的建议,包括如何建立一个中日韩英四种语言的OSS社区,如何加强Linux人才培养和交流,筹备面向大学生的大赛等等”。
会后,不少日韩企业接受了参观中国OSS软件企业的邀请,一些公司甚至约好了会后就去喝茶,继续讨论合作的问题。
“政府搭起了一个平台,营造了一个环境,但企业不能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行动,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 致力于Linux操作系统开发的共创开源公司的副总裁刘明宝博士告诉《电脑报》记者。
事实上,一些实质性的合作已经展开。3月31日,中科红旗公司与日本Miracle Linux株式会社就联合发布了Asianux 1.0 Beta版本,这是一个专门为亚洲市场开发的通用Linux企业系统环境标准,而且研发过程是在北京完成的。与此同时,双方还推出了对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独立硬件开发商的 Asianux认证计划。
刘明宝博士告诉记者,共创开源和日本ITEX公司正在发起一个开放式的开放源码基金会,进一步吸引中日韩三方企业参加。“我们会先成立一个基金会,吸引中日韩三国的大企业参加,资金将用于开发桌面型Linux操作系统。基金会的会员企业将有资格优先使用这些软件。”
“这种合作对一些大企业很有吸引力。”刘明宝分析说:“大企业使用微软软件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每年缴纳给微软的软件许可费多达上百万美元,这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以后它们只要每年支付少量会费,就可以享有优质的Linux软件。而且,Linux对日韩企业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比较少,而且企业对员工使用软件有严格的规定,员工只能使用和工作有关的软件,自己装任何一个软件都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下,定制化的Linux桌面环境就很合适了。”
企业合作将在中日韩三国的OSS软件合作中扮演主要的角色,而且它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大多数Linux软件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也相对单薄,有一个合作的平台和整合的市场,意义非常重大。
千里之行第一步
“Linux在日本软件市场的份额还很低,悲哀之余我们只能继续努力。”日本的丰田正和局长这样解释日本政府在加强Linux软件方面的决心:“我们必须很好地协作,向世界发出日中韩三国的声音”。
“三国政府还应当考虑共同出资,成立一个研究基金会,并共享所有的研究成果。”类似这样的合作建议在“圆桌会议”上还提出了很多,但一个问题随即也凸现出来,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才能真正起到“协作”的效果。
据参会人士透露,在“圆桌会议”上,一位日本软件业代表提出疑问,为什么《备忘录》里只提到建立“东北亚开放源代码软件推进论坛”这样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而不是建立一个三国的IT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常设性机构。张琪司长的回答是,中国确实提出了建立这样一个常设性机构的倡议,但日、韩两国则坚持目前应该先建立论坛,“两票对一票,最后采取了建立论坛的办法”。这里面也显示了三国政府在建立联盟方面的一些具体分歧。
“目前Linux研发的整体实力和规模上,中国是三国里最强的,因此如果现在就成立常设机构,肯定是中国为主导。但日韩希望保持一种均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这样对《电脑报》记者谈了自己的一种猜想。“当然也可能是认为目前的合作还在搭建框架的阶段,建立常设性机构时机不太成熟”。
“最终可能联合建立一个中立组织,这个组织是国际Linux社区和用户之间的一个衔接,它采纳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在技术上研究并制定Linux开发的方向和标准,并向国际Linux社区传递这种需求和标准,成为国际Linux社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刘明宝博士告诉记者。
三国会议之后,许多媒体纷纷以中日韩合作开发Linux操作系统试图替代Windows来作为宣传热点,让外界对三国合作有很高的期望值。“应该说,这是一个远景,一个最终的诉求,但肯定很难在3~5年内实现。”一位参会的中方业界代表告诉《电脑报》记者,“撼动Windows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整个国际OSS界的共同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协作后,开发出一套比较完整、先进的Linux标准,并在桌面系统和办公软件等方面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应用方案,首先解决电子政务、教育等领域的一些需求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种观点似乎也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中日韩三国的Linux合作,仅仅是开放源代码软件界在团结并赶超Windows世界的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以后还有许多艰难的路要走。 自己能作好,又何必要跟别人一块儿折腾?
自己都做不好,跟别人合作就能作好?!!
比起当年的两弹一星,感觉现在所谓的科研工作者真的缺了点精神气儿。
看看国家砸了那么多钱弄出来的红旗linux,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怎么看都像是开了
一公司,专等着趁政府电子办公的时机捞钱的活儿。
所以,我想,对于这个三国合作的linux项目,咱们可以乐观其成,却不必抱太大希望。 如果是为了安全的原因,那岂不是连CPU也不能用Intel的
日本有自成体系的整套计算机解决方案,真到了危机时刻什么也不怕
觉得中国应该抓紧龙芯的升级和相应操作系统研制(也许linux),而不是在别人的硬件上coding来coding去。真出了事别人不卖芯片给你什么都是白费。总不能和C51一样去照相copy吧 -_- 支持中国人自己研究linux. 一定要linux吗,我觉得linux在很多方面也已经落后了,比如像GC等等
难道德国的一所大学都可以开发一种操作系统plurixaus ulm,我们就不行吗 呵呵,甭说大学了,我都看见好几个国内牛人的网站上有他们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了。不过基本上都是连内核还没完成,纯粹是玩具来的。
不知道bfkkid说的那个plurix开发到什么程度了?我觉得,按照中国的国情,完全从头开发一套OS似乎不太现实。即使技术方面没问题,但在目前windows独大的情况下,连mac OSX这类老牌桌面系统都只有敲边鼓的份儿,更何况一个全新的,用户极少的OS了。 不明白,
1 自己开发操作系统, 那么将来国外的软件通通不能用, 有什么好?
2 如果为了技术保密, 无科技开发操作系统, 那么找日本鬼子干什么? 最初由 月牙儿 发布
不明白,
1 自己开发操作系统, 那么将来国外的软件通通不能用, 有什么好?
2 如果为了技术保密, 无科技开发操作系统, 那么找日本鬼子干什么?
因为有人要吃饭,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