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垃圾处理:让“垃圾”循环成资源
废物=700公斤的错误条件+200公斤的懒惰思想+100公斤真正的废物。”这是德国教育和科学部分管环境技术负责人舒尔茨先生说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德国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治理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
1972年6月,德国通过了第一个废物处理法案,旨在减少工业和居民用户的废物量和提高废物回收率。随后,该法案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到1996年,法案更加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浪费和减少有害物质。
德国人做事向来一丝不苟。在德国,经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并排放在一起,上面分别标明哪个颜色的箱子是放金属的、哪个是放玻璃或有机物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垃圾可以循环利用,而能做到此点,要靠每一位德国人的点滴行动。
垃圾公司一般会给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大约三到四个,并发放小册子,详细注明应该怎样分拣生活垃圾,怎样把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到不同颜色的桶里。每个桶可装25公升垃圾,有人会定期来收集清理垃圾。家具等可送到垃圾回收场,不收取费用,但建筑垃圾要付费。
“环境警察”也会偶尔登门造访,抽查居民是否把垃圾放到指定的桶里。如果分拣垃圾不当,把垃圾归错了类,放错了桶,他们会及时指出,严重的还会被罚款。
垃圾公司又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带着问题,记者走进科隆的一家大型垃圾管理公司AVEA.
这里的垃圾分类可真是细致。只见收集站大致将各种垃圾的收集库编了号码,约有40多种,井然有序的排成一圈。1号是玻璃瓶子、2号是纸和纸板、5号是混合板或木料、6号是建筑垃圾、12号是电视或电脑显示屏、35号是灯泡、电池、药品或化学物品等危险物。有些垃圾桶是放木头的,具中的布料、镜子要事先分开再放进去。电脑废料、塑料垃圾则事先由人工分拣好了,再按类别放置。
分拣处理后的垃圾将分别送到各个加工厂,如纸或纸板送到纸工厂,含铝的材料送到铝厂,镀锡铁皮或马口铁送到铁厂等。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就要送到焚烧厂焚烧发电。据了解,科隆焚化厂利用垃圾发电可解决该市6万家即全市 15%%人口的用电,焚烧后的余灰则全部用于铺路等工程。
科隆市有一座世界最先进的垃圾焚化厂。该厂是几年前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建成后政府即让它成为一家独立运作的公司。该公司和科隆市政府签订长期合同,由政府负责提供垃圾,并从居民和机构收取垃圾处理费,交给该公司用作员工工资和垃圾处理费,这是该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该公司下属或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垃圾公司”包括垃圾分拣和运输等公司,有些由各社区建立,据说,这些垃圾公司为抢垃圾经常打得火热。
德国专家说,环保不能仅仅依靠立法,也不能只关注清洁,应通过技术和立法共同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技术必须成为整个工商业的一部分,由市场带动其发展。
德国每年产生垃圾6000多万吨,其中3500万吨被回收利用,1100万吨被焚烧,另外1500万吨填埋,国家的生态系统已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 $支持$ $支持$ $支持$ 写得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