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17
20.不存在
有一天晚上打麻将,我输干了,最后还欠对家刘二娃八百块。厚起脸皮跟刘二娃说:先欠起,后天还给你要得不?刘二娃说:要得。拖了几天,直到一个星期后,终于有八百块钱稿费到账,赶紧兑了,找到刘二娃:二娃,勒①,把那天的钱还给你。拖楞个②久,真是不好意思。 刘二娃把钱接过,数都不数,说:“不存在!!”
刘二娃所说的“不存在”,完整的意思就是—— 别说什么不好意思,你没什么好愧疚的,这个愧疚是“不存在”的;同时,我是一点没在意你拖欠债务的,这个在意也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在重庆人的意识形态里普遍存在的“不存在”精神,一种奔放大度,想得开,不计较,吃得亏的洒脱心态。追求一个心无芥蒂,无怨恨,无郁闷,无内伤的淡定心境。
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存”字稍微拖长,语气要轻描淡写,最好配合一个动作—— 吸一口烟,随“不存在”三个字,淡淡然吐出一口,同时手掌轻轻从烟雾间挥过,让烟雾一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以此象征双方的过节瓜葛已经化为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我很喜欢这个词,我想重庆人都很喜欢,所以常常在用,用得洒脱,用得轻快,用得让人如沐春风。用在小处,小事化了,别人宽心,自己舒心;用在大处,大人大量,化距离为亲近,化干戈为玉帛。
比如历史上就有个经典的范例:廉颇背了荆条跪到蔺相如家门口,大人,老夫惭愧啊!蔺相如淡淡然吐出一口烟,同时手掌轻轻从烟雾间挥过,说:不存在!
注:① 这。 ② 这么。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884.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18
21.雀雀儿
先讲一个全中国人民都知道的笑话:
从前,农场里住着三个好朋友,分别是一只小猪、一只小猫和一只小鸡。
有一天,小猪说:大家关系既然这么好了,我们互相称呼的名字也应该亲切一点。从今以后,你们就叫我小猪猪吧。
小猫立刻拍手赞同:好啊!好啊!以后我就叫小猫猫啦!
小鸡说:我有事,先走了。
再讲一个部分中国人看得懂的笑话:
从前,农场里住着三个好朋友,分别是一只小猪、一只小猫和一只小麻雀。
有一天,小猪说:大家关系既然这么好了,我们互相称呼的名字也应该亲切一点。从今以后,你们就叫我猪猪儿吧。
小猫立刻拍手赞同:好啊!好啊!以后我就叫猫猫儿啦!
小麻雀说:我有事,先走了。
最后讲一个部分四川人看得懂的笑话:
从前,农场里住着三个好朋友,分别是一只小猪、一只小猫和一只小鸭。
有一天,小猪说:大家关系既然这么好了,我们互相称呼的名字也应该亲切一点。从今以后,你们就叫我小猪儿吧。
小猫立刻拍手赞同:好啊!好啊!以后我就叫小猫儿啦!
小鸭说:我有事,先走了。
解释一下,藏在第一个笑话背后的“小鸡鸡”, 在四川话和重庆话里的说法,就是藏在第二个笑话背后的——“雀雀儿”,注意, 是带儿化音的雀。
而藏在第三个笑话里的“小鸭儿”,则只是重庆话里的说法,但跟“小鸡鸡”已经有差别,不雅,有时用来骂人,不像“雀雀儿”那么可爱,慎用。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898.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19
22.扎起
一个汉子三个帮,为兄弟伙帮忙,做兄弟伙坚实的后盾,就叫扎(读:杂)起,抽起。
我老汉儿年轻时有很多兄弟伙,一起练过拳,一起踢过馆,有一年,他老人家买了个金色塑料盆,把手洗了,说要开始做生意,请兄弟伙们以后多来扎起。他开了个火锅馆。
开张的时候,坐满了人,黑白两道都来庆贺。我们家的火锅没请师傅,是我老汉儿自己熬的底料,当时我十二岁,凭我八年的火锅品尝经验来看,我只能给他打个60分。最初的一个月,每天都有许多客人,生意还算不错。第二个月,一天能来个两三桌,都是这个哥那个姐的,不是亲戚就是熟人。第三个月,连熟人亲戚都不来了,老汉儿的兄弟伙们更是长时间不再露面。嘿,过来扎起噻!老汉儿直接给小弟们下指标命令了。但火锅这东西,别说你才60分水平,即使是 100分,也不可能天天来吃啊。兄弟伙惭愧地说:老大,求你了,让我帮你砍人可以,这个,这个,真的是遭不住了。
生意不好,只好把门面减半,同时老汉儿提议转向—— 卖饺子!天啊,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这么具有北方风情的经营项目的。又做了一个月,大家都觉得在重庆卖饺子很宝①,连我和我妈都不想给他扎起了,关门大吉。
注:①很傻、很二百五。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16.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0
23.儿哄你
这个词语常在探讨一件事的真实性时用到。请注意,重庆人在使用“哄”字时,读“豁”。
—— 是不是真的哦?
—— 绝对是真的!儿哄你!
“儿哄你”是个缩略句,并不是“儿子在哄你”的意思。
—— 绝对是真的!儿子在哄你!—— 莫名其妙。
“儿哄你”也可以说成“我儿哄你”。
—— 绝对是真的!我儿子在哄你!—— 还是没逻辑。
再填充完整点,“我儿哄你”其实是“哄你我是你儿”的倒装。
—— 绝对是真的!哄你我是你儿子!—— 终于对头了。
总之,“儿哄你”在重庆话里常用在一个结论的结尾,拍着胸脯为自己所说的话打包票。中学里有个爱吹牛的同学,常有奇谈怪论发表。有一次我们在讨论隐形直升飞机是如何隐形的,他说,他见过,飞机是完全看不到的,透明的,只能看到一个飞行员坐在空中。言之凿凿,胸口都拍乌了。听他说了六年的儿哄你,儿哄你,大家在辈分上占他便宜也占够了,只希望多年以后再相见时,他的鼻子不要像匹诺曹一样畸形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22.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1
24.嚼
从小就知道说谁谁谁很嚼,但从来没细想过嚼该怎么写,是什么来历。直到开始画这本书,开始询问探讨咬文嚼字的时候,才得知原来这是一个连音字,原始的发音应该是桀骜,原始的写法应该是 (桀骜)。现在无字可用,只好拉“嚼”字来垫垫背了。
多么有意思的古语口语化啊,而且连读起来,发音更是干脆,脱口而出,一如桀骜本身的意思。所以意义上就不用多解释了,桀骜不驯的孩子,乖张狷介的年轻人,被打成熊猫却绝不低头绝不软口绝不言降的犟拐拐①,都可以称之为嚼!死嚼!
注:① 倔强的人。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29.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2
25.妖精妖怪
妖精妖怪是个形容词,
诞生在那个千人一面蓝色布衣的年代,
典型的酸葡萄心态表现,
难得见到一个稍微打扮了一下的爱美女子,
无非是穿了条布拉吉(花裙子),
带了副彩虹色的压发梳,
或者抹了点足以被察觉的红唇膏,
就认为人家装扮过火,招摇过头,
就认定人家是从西游记里某个洞里钻出来的,
就说人家打扮得“妖精妖怪”。
那个以苦寒为荣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这个辣妹如云视觉系横行的年代,
再用妖精妖怪这个词去形容别人,
反而显得自己老土。
我以为这个词可以告别历史舞台,
再没有使用的空间了,
但当我见识到某些热中于把自己拗成S形到处献宝的女人时,
见识到某些头顶一朵爆花见男人就啃的女人时,
我还是决定保留这个词,
并专用在她们身上。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38.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2
26.假巴意思
假巴意思就是假惺惺,就是虚情假意。老局长走在街上,碰到从前的老部下,老部下笑脸相迎,笑得阳光灿烂:“胡局长,吃了哇?出来散步哇?好久没看到了哦!经常过来打麻将噻!”老部下笑得特别诚恳,甚至谄媚,仿若从前。
但老局长清楚,人走茶凉,眼前这张笑脸只不过是假巴意思,另外一面不以为然的嘴脸是什么样子?把左边那张画倒转过来就知道了。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42.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3
27.雄起
“雄起”这个词到底是起源于重庆还是成都,一直都在争论。撇开足球场上的雄起不谈,我的确是从小就经常听到“雄起”这个词。
最常听到的地方是在街头,重庆脾气火暴的人多,常常有街头霸王大战爆发,百人围观。围观的人当然希望这场PK越火暴越好,所以少有劝架,全是鼓励的声音。弄①!弄死!踩扁!虽然两位都堪称街头霸王,但就像街霸游戏里的十来位角色一样,重量级和实力上总有差别。比如当一个红龙级别的肌肉人跟一个春丽身材的人PK,春丽一定很吃亏,处于劣势,也许被打得招架之力都没有。于是围观群众就特别偏向春丽,帮她扎起②,鼓励她:雄起!雄起!像雄性动物一样挺起胸膛,抬起头,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不要屈服,不要闪骰子,跟红龙拼了!同理,当红龙跟俄罗斯PK的时候,大家会为红龙喊雄起。当初中生与高中生 PK时,大家会为初中生喊雄起。当TOM与JERRY PK时,大家会为JERRY喊雄起。
在我印象里,雄起这个词是为弱势一方,雌伏一方呐喊的,Hello Kitty发起威来,那可就是母老虎啊!但如果你已经够厉害够自信了,还何必雄起呢,直接将对方踩扁就好了。鼓励你雄起只因为你雄风还不够。所以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为自己和球队喊雄起的时候,总觉得这个词没用对地方,有点怪。
注:① 整的意思,可以是打、踢、杀等等。 ② 有站脚助威,捧场的意思。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54.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4
28.孬火药
“孬”在重庆话里读作“撇(四声)”,就是不好,差劲的意思。
重庆人火药味重,说话像放火炮儿,做事追求爆炸效果。
如果一个小伙子敢说铿锵话,敢做嚣张事,只要是在能容忍的范围内,大人们大多会很欣赏地评价:小崽儿好干燥!
干燥这样的词,哪里还是在形容人呢,已是把他当成一桶火药来看待了。
相对的,没脾气骨头软的孬种,就等于是受了潮不干燥的点不燃的火药。
比如,基地又要行动了,十个圣战的少年,把自己绑成十颗人肉炸弹,跑到某国首都,对表,拉线,轰隆轰隆遍地开花。
基地小组长掐指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哎,咋差一个呢?忽然回想起宣誓时其中一张不够坚毅的面孔,小组长气得暗骂一声:狗日,孬火药!!!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74.jpg
过山车
发表于 2008-9-23 16:25
29.大套
领导敬酒你不喝,领导小姐你先摸,
领导私事你瞎说,领导洗澡你先脱,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听牌你自摸。
这就叫大套,基基层级别,小小弟资历,碰到老大碰到领导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懂规矩,不讲排行,大大咧咧,嚣张跋扈。这种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像黑社会电影里那些蓄谋造反的少壮派一样,故意要用大套的行为告诉老大—— 老子翅膀硬了,老子就是要把你的地盘,变成“俺们的ZONE”。
http://img3.pcpop.com/upimg3/2008/9/17/00060649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