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辅助海洋温差发电挖掘潜能
潮汐能、波浪能、生物质能……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还有多少潜能可挖?在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78场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上,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所长章学来教授提出利用太阳能辅助海洋温差发电的新想法。海洋温差发电利用的是海洋表面与海底水温间的较大落差。1979年,美国夏威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但发电效率仅为2%,如何提高效率成了科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章学来介绍,要实现发电目标,温海水与冷海水的温度差至少要在20℃以上。按海水表面25℃的平均温度计算,5℃左右的冷海水一般要取自千米左右的大洋深处。若要继续扩大温差,则要往更深的地方去。这样一来,不仅投资更大,可利用的海域面积也将大为减少。
有没有办法为海面加温?章学来和同事想到了太阳。在海面建一座“浮标式”的太阳池,利用天然阳光“煮”上一池上淡下咸的盐水,再用水泵将海面的温海水抽出,顺着管道流经被加热的池底。如此一来,池底的高温可将温海水加热至32℃,与洋底冷海水间的温差一下子提高到27℃。章学来说,经过太阳池的二次加热,海洋温差发电的效率即可提高10%,达到12%左右,性价比大幅提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