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 发表于 2008-10-20 21:36

原帖由 琴馨 于 2008-10-20 22:2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略通乐理略通乐理而已

至于戏就不会唱了$汗$
【茉莉花】的曲谱,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刻的《小慧集》一书中。该书卷十二“小调新谱”部分收录了一首【鲜花调】,全曲共两段唱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
这个和现在流行的茉莉花 曲子很相似吗? 反正我ishi一点都看不懂

万金油 发表于 2008-10-20 21:52

很惭愧,五线谱认得,工尺谱反倒不认识……感觉工尺谱应该很强大,因为似乎可以txt化~

万金油 发表于 2008-10-20 22:00

原帖由 琴馨 于 2008-10-20 22: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唱歌的时候 很多平仄都是作出转变才能唱下去

那反过说 其实词牌也好 曲牌也罢 她们的格律其实是配合曲调而产生 只是现代人不会唱 如果宪学会了唱 自然就知道平仄 这点似乎和格律诗不同啊 不知有 ...

其实都一样,诗乐同源。平仄就是从音乐来的啊,古人倒不一定会唱,不过应该是会哼哼,写完就拿去给歌妓唱了~

万金油 发表于 2008-10-20 22:01

原帖由 琴馨 于 2008-10-20 22:2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略通乐理略通乐理而已

至于戏就不会唱了$汗$

哥们给普及下工尺谱吧~~

琴馨 发表于 2008-10-20 22:07

原帖由 子木 于 2008-10-20 22:3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茉莉花】的曲谱,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刻的《小慧集》一书中。该书卷十二“小调新谱”部分收录了一首【鲜花调】,全曲共两段唱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 ...

今天显个丑了。。。


红色 这里强人多 自然不必说了 就是曲牌 词牌 之类的 一种牌就是一种调

黄的就是工尺谱 蓝色是 x 丿表节拍也有用 小三角形和小圈圈 就是“一板一眼”这个成语的由来;工尺(读che)之类是唱名 “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简谱是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
另外 高八度用工尺旁加亻表示 低八度有下面加点表示。

其实工尺谱和简谱相当的像啊 真不知法国人苏威替是不是因为看来工尺谱得到启发才发明了简谱

琴馨 发表于 2008-10-20 22:10

这是就是明清传奇的一个古本 是带谱的 红色

子木 发表于 2008-10-20 22:17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琴馨 发表于 2008-10-20 22:21

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和简谱对照的凡列

工尺和简谱都是首调的 和五线谱不太一样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简谱反倒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原因吧

琴馨 发表于 2008-10-20 22:23

原帖由 万金油 于 2008-10-20 23: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都一样,诗乐同源。平仄就是从音乐来的啊,古人倒不一定会唱,不过应该是会哼哼,写完就拿去给歌妓唱了~

万兄的话让人想起薛蟠的哼哼韵:D

万金油 发表于 2008-10-20 22:28

看了看了,不错,比想象中简单点~这些上尺工凡啥的唱名和宫商角徵羽应该没区别吧?是不是因为比划太多被简化的?f和#f不分,不会吧?
貌似×是八分音符,但十六分音符怎么表示啊?休止符怎么表示啊?符点怎么表示啊?(这些都有没有啊?)
不好意思这些没地方问人去,一时激动$汗$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贴个 元曲格律 小令格律六十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