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迷思与科技漫谈
专利迷思与科技漫谈
上周某天夜里,在网上看完一部网络电影后起身去关电脑,然后上床睡觉。头刚一沾枕头,心中突然灵光一闪:或许,我可以发明一个新科技产品,并申请专利!
我构思的这个东西的开发与生产不需要很高昂的成本,也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技术支持,而且绝对会有很广阔的市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过有人使用过这东西呢!而且,这样的东西能给我这样的懒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为了能最终实现这个专利产品的问世,我需要去选修一下电子方面的课程,正好同屋的兄弟就是学电子的,有什么不懂的正好可以请教他,但问的时候还是要板住自己无遮拦的嘴巴,对我的专利内容守口如瓶,因为现在处于对知识产权高度敏感的年代,一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被人偷走了创意,钱赚不到了是小事,关键是丢不起那人啊!搞不好再在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史几大憾事上留下一笔,那我就……我越想越多,慢慢地,已经完全没了睡意,独自傲游在畅想与憧憬的海洋之中。
这样一个产品要是真的生产出来了,一个大约要卖多少钱?我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到足够的电子方面的知识吗?申请一个专利大约要多长时间?专利费能有多少钱?听说申请了专利后,厂家卖一个就得给我分一份儿钱,我靠,那我不噱翻了(香港古惑仔题材电影中的俚语,意思估计大家也都能猜得到。)!只预估这玩意儿的销售市场小不了,但究竟能有多大?全中国使用电脑的用户有多少?他们普遍的月收入大约有多少?这个很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决定群众对我这项产品的购买力。那些能买得起的人又有多少象我这样有这方面的需要?应该很有需要吧?花不了多少钱,却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这项产品真要问世了,我能赚多少钱?和比尔.盖茨没法比,但混个千万富翁应该没问题吧?天啊,我要成千万富翁了!那我就不用再住这么狭小的学生宿舍了,可以到外边去租房子住了,还可以把爸爸、妈妈接到德国玩儿,欧洲九国游是一定要的……想着想着,又开始鄙视自己,怎么一有了钱就开始贪图享受了?自己没钱时一向热衷的那些人道主义、公益活动呢?怎么自己和当今那些为富不仁、冷酷无情的家伙一个德行?得办教育!首先是家乡的教育与医疗两个社会基本设施的建设。要成立基金会!资助非洲的艾滋病儿童、那些在金三角传福音、帮助当地人远离毒品、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督徒们……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越想越兴奋,简直有些跃跃欲试了。要不是已经后半夜两点多了,我几乎立刻就能起床去敲同屋的门,向他借电子方面的书籍,开始刻苦攻读。说到这儿,很多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我要发明的这项专利产品是什么了。——没错,是电脑遥控器。
和很多朋友一样,我喜欢躺在床上通过电脑的显示器看电影或电视剧。但,我非常烦恼于,一部电视剧的一集放映完毕后必须要起身去操作电脑播放下一集。如果有个电脑遥控器就好了。就象电视或DVD的遥控器一样,躺在床上就可以操控电脑。从技术上来讲,这只是一个无线鼠标功能方面的延展。如果设计成熟的话,躺在床上玩儿游戏都应该不成问题。怎么从来都没见有人使用过?难道到现在还没有人想到这个发明?我真是个天才!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心中一阵狂喜。很多天才的创意就是缘由于懒惰,只是他们在将他们的创意付诸实践的过程中选择了勤奋。自己对电子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甚至是有些反感,能成功地实现这项发明吗?“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我又开始鼓励自己。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要不是第二天还有课,我没准就能这样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一边儿胡思乱想、一边儿不住傻笑。
各位读者朋友们,如果有要取笑在下的,在下就先承认自己的确孤陋寡闻了;有为自己无意中得知了在下的创意而沾沾自喜的,在下不得不给你们泼盆冷水,因为这盆冷水在第二天也泼到了在下的头上,不,那不是冷水,简直是一盆浓硫酸。
第二天一放学,就兴致勃勃地上网查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结果,他妈的,已经有广州的什么狗屁公司开始批量生产了,70多块钱一个。老子的财路被断了!我坐在电脑前久久地发愣,头脑里不停地搜索各种词汇来描述我当时的感受:“震惊”、“骇人听闻”、“绝望”……
周五的时候,和小组的弟兄姐妹们谈起,心中依然倍感沮丧,没想到这些家伙们还变本加厉地打击我,好象他们全部在几年前就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了。嗨!看来我今生都和发财无缘了。爸、妈,在家多看点儿欧洲风情的纪录片儿吧;非洲的艾滋病儿童、金三角的基督徒弟兄姐妹们,你们也再忍一忍吧!也许时候还没到。没准下次我能有更绝妙的创意。可能到时就不是这么个七十多块钱的东西了。没准一出手就直接超越爱迪生也说不定。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和朋友聊天,也谈起过这件事情。我也很感兴趣地问他们是否也曾经有过申请专利的奇思妙想。一个哥们儿比我还逗,他在今年上半年想到,要发明一种多卡的手机,可以分别用三个号给自己的老板、老婆和小秘打电话。结果,有朋友从国内过来,把活生生的双卡手机给他看过后,他才承认了梦想的破灭。
实不相瞒,我现在手头还有两个发明的创意。一个是洗袜子机。本人平生最讨厌洗袜子,要是能有台机器代劳就好了。当然,最好是既简单又便宜的。微型洗衣机也好。纯机械的也好,能固定在洗手盆上,有一个摇把,把袜子扔里,加水、加洗衣粉,一摇摇把,袜子就洗好了。当然,如何用机械原理将袜子翻面儿是一大难题——爸爸从小就教我洗袜子不能只洗外面,还要把袜子翻过来把里面洗干净。另一项专利是一种可以让我躺着看书的书架。本人一向认为全身赤裸地躺在被窝里看书是平生最大的享受,——当然,也得是我爱看的书。但,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躺着看书,长时间地用手臂把书举在面前实在很辛苦。时间久了,感觉疲劳程度和农民工兄弟筛沙差不多。所以,我就要不停地变换姿势。要么侧卧、要么趴着、要么坐起依墙……总之,有些麻烦。要是能有一个架子(说好听点儿也可以叫“机械手臂”)置于我面前,让我双手获得自由,要么枕着手臂、要么一边看书一边剥瓜子,那有多滋润啊!当然,在这项发明的设计上,可自由地调节角度应该很容易解决,但翻书页是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就和翻袜子一样。和一个学物理的朋友谈起时,他说起有人开始发明一种便携式的投影仪。这样,当人们坐车的时候,就可以把投影仪拿出来,把自己想看的内容投射在对面随便挂起的一块幕布上,漫长而无聊的乘车时间就好打发了。当然,这种东西也适用于躺在床上看书。但,与我的构思比起来,这个设想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它必须要保证人的前面有足够的空间让投影仪发挥功效。如果坐车时前面有人、躺着时头上是吊灯那可能就行不通了。
我还和朋友聊到过,在地铁里看报纸也很麻烦。因为,很多报纸的篇幅都很大,展开后很容易影响到身旁的乘客。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报纸也变得小巧、便于携带呢?开始,我想过,把报纸按文章的版面非常科学地折叠起来,想看的时候不停地翻转自己手中的“纸块儿”就好了。但,这对报社的编辑来说实在太难了。就为这废那么大神,实在不值得。我那位学物理的、非常有才学的朋友则提出恢复我们中国古代那种竹简式的图书方式。可以一边看,一边让卷筒状报纸在手中滚动。这的确能解决空间的问题,但,这又不太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何况,如果出版这种形式的报纸,那德国的图片报(Bild)就可以关门大吉了。还是这位朋友,提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可能在报摊买到“电子报纸”。如果有人来买报,交了钱后,报摊老板往他手机里发条“长信”,他就可以直接用手机看报纸了。那坐地铁的时候也不会妨碍到别人了。如果长期预订,连邮递员都省了,多方便!结合现在人们的手机使用率来看,这个应该不难实现。
仅是从发明专利出发,却和朋友聊得越来越多。从电子对撞机到电器的液晶技术,从天文物理到超导,……天南海北、包罗万象。
不得不承认,日益先进、发达的电子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在这同时,我的心中却又不免充满忧虑。而这些忧虑也并非是我一人独有。
首先,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无数信息通过电视、电脑(网络)、传真、电话、手机、还有我哥们儿说的、有可能问世的“手机报纸”扑面而来。我们很难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了。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惑是我的第一点忧虑。
其次,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扰是我的第二点忧虑。很多大公司的传真机因为工作的缘故要长时间处于自动待机状态,但,很多广告商会乘虚而入。不去想办法屏蔽,就得整天面临大量白纸自动打印出广告的窘境。这会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肆意横行于网络的电脑病毒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更不必说了。
第三,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害。听起来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了。但,随着高科技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完善,也的确滋生了很多高智能犯罪。通过网络、电话作案的诈骗集团屡见不鲜。很多有毒害的信息如细菌般透过各种媒介渗透入我们的身体,这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去对比一下1970年和2000出生的8岁孩子的性成熟度就可以轻易得出结论。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通过不健康的渠道去获取一些本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但,谁能做到让自己的孩子不上网、不看电视、走在街上不看广告、不在家偷偷拨打电话声讯台呢?我还听说,有科学家专门针对恐怖分子劫机的问题大力研究完全由电脑操控的飞机。飞机无人驾驶,你就劫持不了飞行员了,到时看你还能拿什么和我谈判。但,由此引发的另一个威胁是,你们的飞行员不上天,我们的恐怖分子也不用上天了,你用电脑操控,我们就用电脑来劫持。专家来自正面的不懈努力,只是对别有用心者完善自己犯罪伎俩的不断鞭策。这实为人类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一大尴尬。
第四,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诱。如上面一再提到的,随着我们的高科技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与普及,我们将会发现,我们的后代、甚至包括我们,双眼将会越来越难离开屏幕了。有朝一日,我们将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一放学就回到房间,要么把眼睛盯在电视上、要么盯在电脑上,因为,来自那里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各种好看的电视节目或是电脑游戏将会充斥他们幼小的、单纯的、原本应当汲取知识的大脑。他们和父母交谈的时间变少了。父母将会越来越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上学的路上,他们在车上,双眼盯着自己手中的手机或是掌上电脑亦或游戏机,他们不会留意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或是大雁在南飞。他们将忽略他们身边这个无比神奇而又美妙的大自然。上课,他们的注意力则更多地放在制作得无比精美的幻灯片上。他们可能因此学习到了知识,但老师或者说来自于人的生动、活泼的形象将会在他们的印象中越来越淡去。他们整天都生活在虚拟的世界当中。他们宁可到网上结交网友也不愿意和邻居的小孩子一起玩儿,他们宁可到网上征战杀伐、攻城掠地也不愿意和同学合作把教室打扫得更加洁净。他们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难以与别人交流,也不喜欢与别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孤僻,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都会受到巨大损害。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已经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问题。从已经成立了的专门帮助学生戒除网游顽瘾的机构就可见一斑。年纪轻轻就肩周炎、颈椎病的也比比皆是。就此看来,我们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不得不象限制孩子看限制级电影一样来约束他们使用高科技电子产品呢?
第五,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殆。比尔.盖茨曾经放出豪言:“因着电脑的持续发展,50年后笔将会被淘汰”。我不知道他这里指的笔是否也包括那种有输入功能的电子笔。但,不管怎样,这样一番话还是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电脑科技对我们中文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我在《浅谈中文》一文里所提到的,“如果我们不时常动手去写中文,例如,当今电脑科技发达,人人都习惯打字,那我们很容易就忘记中文怎么写了。”相信,随着电脑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下一代,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写字的能力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害。在我看来,这将引起造成我们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同样受到损害的连锁反应。对此,我尚无更好的论据,姑且抛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待我继续慢慢深思熟虑之。网络的搜索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还是更笨了,也很值得探讨。当我们想获取一则信息,只要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再点一下搜索引擎,就会有成百、上千条相关信息跃入眼帘。看上去的确无比方便、快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去查找资料。但,久而久之,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开始不再用脑子去记东西了。想要了解什么,上网查就好了。反正家家都有电脑。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此。反正,有了手机后,我就只能记住自己的电话号码了。而在那之前,我至少能准确地记住30个电话号码。总之,我忧虑于我们的高科技信息产业会耽误我们不久将来的一群年轻人。这就是我引出的“难受高科技信息产业之殆”。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今天越来越依赖这些高科技信息产业了。在这样的依赖背后,我看到的是层层的危机。因为,我不敢想象,当有朝一日这些人手创造的智慧结晶偶尔出了状况时,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医生的电脑没电了,还能继续做手术吗;老师的幻灯片落在家里了,还能继续上课吗;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被病毒感染了,还能按期开始施工吗;作家被关到牢里,还能继续写作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苛刻起来。我最恨有手机却落在家里或遭遇没电的朋友。我找不到他们的时候甚至会抱怨他们,“那你们为什么要有手机”。其实转念一想,以前没有手机,不也是活得好好的?!也没有什么重大事项被耽误或被错过。何必自寻烦恼呢?两年前在浙大呆了一个月。当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校园里到处都是学生们拿手机发短信的身影。有躲在树荫里的、有挤在公车上的、有走在去往食堂的路上的、甚至有正在骑自行车的。后来特意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很多手机的公司会免费赠送上百条的短信服务。我很想问问他们,有这么忙吗?有这么必要吗?其实,适当地与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信息产业保持距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快乐,也可以让我们更专注在某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上,不是吗?高科技信息产业实在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不好,只会反受其累。希望大家都能对此有所顾忌。高科技信息产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快乐的同时,烦恼也是与日俱增的。
刚刚在写作中,发现电子信箱提示有一封邮件,认真阅读后(该邮件由英文写就),得出结论,为垃圾邮件,删之。浪费了我大约五分钟。重新操笔,却发现思绪突然被打断,从而语无伦次起来。望各位读者多多谅解。
2008年12月11日凌晨5:07
于德国柏林
(5739字)
[ 本帖最后由 天水的森林 于 2008-12-11 15:12 编辑 ] $汗$ $汗$ $送花$ $高$ $高$ $高$ {:5_34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