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2:58
郑州黄帝宫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9387.jpg
黄帝宫又名云岩宫,位于郑州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
相传黄帝初战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潜心养志。用风后、力牧为相,研兵习武,整饬兵马,至今还有养马庄、仓五村、拜将台、宫殿 、轩辕门、讲武门等古建筑遗迹。
黄帝宫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天下第一宫”、八阵兵法研创地。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自古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和动听的歌谣:“南京到北京,不如云岩宫。三柏二石一所庙,王母娘娘坐空中。石头缝里长柏树,老龙叫唤不绝声。黄帝风后研八阵,云岩立宫聚群英。”
黄帝宫位于武定湖北岸,依山傍水, 环境幽雅。人祖轩辕洞内,黄帝与风后的塑像神态悠然,栩栩如生,似在谈古论今,议安天下。讲武场、祖师殿、议事亭和嫘祖草堂,似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大殿四周,使整个殿宇错落有致,层次格外分明。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9423.jpg
黄帝宫前,是一水明镜,云霞留影在水溪,柳绿珠映,鸟飞莺鸣,倒影浮沉,粼粼碧波,好似水中一晶宫。对岸有三座鼎足而立的城堡。近前左右两座,犹如宫阙。左边的四周环水,位于情人岛之上,松柏所笼罩。城堡内有风后八阵图碑和供人们旅游度假造型别致的小木屋。右边的座落在清心岛。最南边的八阵兵俑城,恰似屏风。城堡内数百个兵马俑组成的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再现了当年黄帝与风后布兵研创八阵的壮观场面。背后,是一弯月状的一泓清水。从玄女岛穿过玄女峡,乘舟仰视,两岸悬崖峭壁惊人,石头缝里长出的松柏青葱密布,犹如三峡缩影,这便是轩辕黄帝宫后景“九龙潭”。潭中有一小岛,岛上建有一所“九龙庙”,又名“龙抓王小庙”,庙旁立有积德行善碑。在潭北尖石岩上,有一带状瀑布,瀑布如喷银吐玉,常年不断,水冲岩声大如龙吟,似惊雷轰鸣,被世人称之为“响水潭”。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9439.jpg
这里如画的风景,有人作了客观的比喻,说它“大似盆景,小似西湖”。夜色融照下的黄帝宫更加迷人、浪漫。近几年来,黄帝宫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游人们尽情地乘舟在湖面上穿梭。钓鱼台、天然游泳场和水上歌舞厅,给古朴典雅的旅游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2:58
三皇山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8264.jpg
三皇山位于荥阳市东北30公里的广武山上,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里北濒黄河,南邻嵩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相传远古时期,伏羲、神农、燧人氏等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生息劳作,所以留下了许多古迹。主要景点有郑武公墓、唐昭成寺、桃花峪庄园、黄河渡口石门、伏羲墓等遗址,还有近期新建的15米高的三皇巨像及仙台陵园的亭台楼阁等。其中以桃花峪旅游区最为有名。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2:59
河南博物院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7580.jpg
位于紫荆山路4号,于1955年建馆,是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博物馆。建馆四十多年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该馆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馆内
藏品包括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音像图片四大类,共一万余件,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黄河特色的藏品系列。它通过图片、录像、图表、工程模型、实物
标本等向观众展示和介绍了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历年来的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远景规划等,为人们了解黄河
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627593.jpg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0
郑州商代遗址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2189.jpg
位于城东路和城南中路交界的地方,面积25平方公里。它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目前仍保存着一座周长为7公里的商代城墙。在这个城内出土的两件铜方鼎,是商代前期铜器中罕见的王室遗物。在此地还出土了大量的房基、地窖、水井、壕沟、墓葬等遗迹,以及铜器、石器、蚌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等遗物,还有少量的刀刻字骨和陶文符号。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2209.jpg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社会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1
郑州康百万庄园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1782.jpg
洛水从巩义市城西蜿蜒而过,康庄就坐落在洛水岸边,邙山脚下。百年前由巩义市大富康氏家族投资兴建的中世纪古堡般的“康百万庄园”就在这里。
庄园地处离巩义市城北2公里处。始建于清朝(公元1790年至1820年)的时候,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1714.jpg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庄园内有9大建筑群体,310个生活区,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分为储藏室,工作间,祖先灵堂,饲养牲口区等。总占地面积为64300平方米。
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今天建筑群保存得完善更为这处古老的庄园增添了无穷魅力。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3
郑州浮戏山雪花洞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0642.jpg
浮戏山,是游览避暑的胜地,也是科研、教学园地,还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地貌和古、深、奇、幽的人文景观,正成为中原旅游的热点。
浮戏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雪花洞位于金龟峰下,洞天高阔、气势雄伟。洞内观光面积 4600 平方米,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自然形成迎宾、通天、白龙、雪花、玉林、水晶宫、花果山、圣景台等十个大厅。洞内除半透明造型各异的石钟乳外,琳琅满目的雪花石,流光溢彩的珊瑚石,晶莹剔透的葡萄石,更是世所罕见。在这长达 173 米的雪花长廊上,鹅毛般晶莹蓬松的乳白色石花遍体堆积洞壁,仿佛置身漫天飞絮、悬冰百丈的冰雪世界。国家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朱学稳教授两次考察后这样说: “巩义雪花洞,石花、石葡萄、石珊瑚是其特色,博览中外,翻阅所有岩溶书刊,尚未发现如此壮观的溶洞。石花横生石壁,非滴水形成,不同一般的石钟乳,它以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可谓天下第一雪花洞。”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50834.jpg
山,无水不灵;景,无寺无韵;玩,无洞不奇,三者并存,更是难上加难。而巩义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则融山、水、洞、寺于一体,汇遗址、古堡为一身,峰险泉碧,寨古洞奇,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实乃游客之大幸。游览浮戏山雪花洞,有一种脱离尘世,蒸发时空的感觉,每每想起,顿感心旷神怡,恍如桃源。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系省级首批风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 58 公里处的巩义市新中镇,游览面积 345 平方公里,分为七个景区,主要自然与人文景观 126 处。以其山清水秀,寨古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获“中原小桂林”之称。
浮戏山,由 108 座俊俏山峰, 509 种植物, 72 处水体, 68 种野生花卉,千余种匪石, 200 多间庙宇组成了一座大型的山图案,镶嵌在中原大地上。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4
郑州二七纪念塔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9788.jpg
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 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 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二七” 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9811.jpg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 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包括底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国民族建筑的特点。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内陈列有 “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塔底层有地道穿广场与道口相通;登塔远眺,全市风景尽收眼底。“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游客必游之地。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5
郑州大河村遗址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9262.jpg
大河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聚落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郊12公里大河村西南,乘五路公共汽车可以到达。遗址分布范围很大,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 米,面积30万平方米。1978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遗址自1964年秋发现以来,已进行了13次开掘,发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层的叠压关系,遗迹和遗物非常丰富。遗址中部房基相叠、窖穴密集,文化层堆积厚7——12米,四周边沿文化层堆积厚度4米左右。共发现房基42座、窑穴235个、墓葬173座、瓮棺162个;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陶、石、骨、蚌、角、玉等各种遗物350件。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9285.jpg
遗址中最主要的遗迹是住房遗存,这些房基东西并列。毗邻相连,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经碳14测定,较大的房基距今已5千余年。1号房基,墙壁高1米,为国内同时期房基中所仅有。房屋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十分清楚:先挖基槽,在基槽内栽木柱、缚横木以及木柱之间加芦苇束,再涂草拌泥筑成墙壁,后用火烧烤,最后架梁、缮草盖房顶。房间里有土台、火池和装饰物,多数房内有隔墙,很适合家庭或家族居住。这些遗址对研究我国建筑史以及家庭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出土的白衣彩陶造型精美奇特,其中有的绘着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这些都为研究我国天文史增添了新的资料。遗址中出土的还有许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如石制的斧、铲、刀、镰等,还发现了高粱、莲子等种子和纺轮等纺织工具,表明当时农业和纺织业已经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6
郑州裴李岗遗址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8776.jpg
裴李岗遗址位于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后4次发掘,揭露面积 27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多件。其中石器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石磨棒及少量的细石器和燧石等;陶器有壶、钵、罐、碗、勺和鼎等;骨器有骨针、骨锥;还有一些猪、羊骨酪和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以及弹丸、酸枣核、核桃等。房基周围有一些炭化腐朽了的粟粒。
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1至2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头向南偏西,绝大多数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有一座墓较大,基坑里两具人骨,好似合葬墓。大多数墓里的人骨已腐朽无存,少数墓里的人骨已料礓石化。墓坑呈长方形,边缘不整齐。随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少者l 件,多者20件以上,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放置无一定规律。
石器有磨制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型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制。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原料为泥质或泥质夹砂;颜色多呈红色或褐红色,无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出土的木炭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 测定,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开始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lueworld
发表于 2009-1-27 03:07
打虎亭汉墓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8051.jpg
打虎亭汉墓座落于河南省密县城西6公里的绥河南岸打虎亭村西。打虎亭汉墓是两座高大的土冢,东西排列,犹如山丘一般。西冢高15米,东冢高7.5米,二冢的底边周长约330米。1960年~1961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两座墓冢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其为东汉晚期的墓葬,俗称“打虎亭汉墓”。
http://www.book-hotel.cn/uploadfile/images/1148548075.jpg
两墓的结构基本相同,墓室采用砖石混合、白灰砌缝筑成。墓室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南耳室、东耳室、北耳室等八个部分组成。西墓较大,总长25.16米,宽17.28米,中室高4.88米。墓室的南边有斜坡墓道,长25米。墓的内壁上画像石刻内容十分丰富,雕刻手法独具特色。墓门的两面刻有铺首衔环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图案,前室的顶部则是莲花和菱形方格组成的藻井,壁上刻有大幅的《迎宾图》,东、南、北三面耳室刻有庖厨、烹饪、车马出行、宴饮、馈赠等日常社会生活的画像和乘鹿仙童、乘驼仙翁、东王公、西王母、李冰斗牛魔等神话故事,这些画像反映了汉代流行的得道升仙的黄老思想。
东墓较小,壁画均为彩绘,有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宴饮舞乐、相扑等图像,其中百戏图和相扑图是研究中国古代杂技表演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