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1:16

十面埋伏全面介绍

中文片名: 《十面埋伏》
出品公司: 新画面
制 片 人: 张伟平
导  演: 张艺谋
武术指导: 程小东
编  剧: 张艺谋、王斌、李冯
主  演: 金城武--饰捕 快
         刘德华--饰捕 快
         章子怡--饰盲歌妓
      
影片《十面埋伏》故事梗概
“佳山佳水佳风月千秋佳色,痴色痴色痴情梦一代痴人”斑斓绚丽的牡丹坊内,金捕头和刘捕头正在欣赏着盲妓小妹精彩绝伦的舞姿。突然小妹一剑刺向刘捕头,刘捕头躲过这一击,将小妹拿下。

  月黑风高之夜,黑衣人救出了小妹,在逃亡途中黑衣人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小妹,这黑衣人就是金捕头。
 可金捕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妹竟另有隐情,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他匪夷所思。

  小妹受命于飞刀门,将金捕头押出斩首,他们来到一片花海,在漫天遍野的花海中,金捕头面对妖艳的小妹,两人情不自禁地共坠爱河…………

  正当小妹与金捕头卿卿我我时,此时刘捕头突然出现,三人不得不面对一道解不开的难题…………

  在漫天的雪花飞舞之中,官府与飞刀门都亮出底牌,惊天动地的雪中大战开始了…………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1:20

十面埋伏》预告海报曝光

qingyun 发表于 2004-6-27 11:30

go on, please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1:51

这是一个灿烂的季节,一个属于电影的季节。阳光、海浪、沙滩、棕榈装点着5月的戛纳,这座只有一万人口的法国海滨小城,一下子涌进了十几万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片商、记者,心里燃着火一般的激情,将“第五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气氛营造得异常浓郁而又热烈。

  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王家卫执导的《2046》,这两部代表中国参加展映角逐奖项的华语大片,既要揭开蒙在脸上的神秘面纱,更要接受观众的检验与评判。尤其是“埋伏”在这里的世界各大片商,一个个睁圆了眼睛,虎视眈眈。

  美国人抢先出手了,“索尼经典”以1亿多元人民币超《英雄》3倍的价格买断了《十面埋伏》的北美发行权,掀起了中国电影扬威戛纳的第一波浪潮。

  当《2046》颗粒无收,铩羽而归时,《十面埋伏》却制造了空前的轰动,被誉为“无冕之王”。张艺谋在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时,竟有六位记者提出相同的疑问:“这么精美的影片,为什么参展不参赛?张,你可以拿‘金棕榈’。”这样的问题,赴戛纳前我也曾问过制片人张伟平,他说:“参展的目的是让全世界的观众认识、了解和喜爱我们中国的电影,这比拿什么大奖都重要。”张艺谋说得更形象:“我们来是为中国电影‘烧炕’。”

  谁是“烧炕”人

  为充分报道《十面埋伏》,亲身感受影片参展的盛况,5月17日,本报记者随张艺谋、张伟平一行,从北京出发,经意大利米兰换乘汽车前往法国戛纳。那条沿海岸线修筑的公路逶迤蜿蜒,一路风光,美不胜收。而张艺谋似乎无心观赏窗外如诗如画的景致,只顾与张伟平谈论着中国的电影市场———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中国内地全年8亿元人民币的电影票房与美国全年85亿美元票房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在这两个中国电影扛鼎人的心里牢牢地打上了一个结。过了热那亚,我们在路旁一处便餐店前停下来,歇脚、打尖。张艺谋、张伟平还在继续着他们的讨论。随行的北京新东安影城总经理姜伟透露,国产影片一百三四十部,能上院线的却只有三十几部。“一看就知道赔钱的,谁敢要?”他还获悉,王家卫的《2046》打算音像制品与影片同步发行。“这是对票房没有信心的表现。”张伟平说,“上周去日本我碰见了侯咏,他正为《茉莉花开》无人接招儿发行而急得团团转。这部片子用了姜文、章子怡、陈冲,都是重量级的腕儿,听说拍得也不错,可就是没人敢接,四家投资商谁也不愿意再拿宣传费,怕钱扔出去砸了水漂儿。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市场太残酷!”张艺谋的眉头一直紧锁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电影需要有人烧火,有人添柴,不能是‘凉床冷灶’。”然后,他把头转向张伟平,感慨道:“中国电影如果多几个像你这样的‘烧炕’人就好了。”张伟平笑笑:“要是不掺和电影,我的日子会过得很舒坦。”事实上,这个原本跟电影一点不搭界的大老板,当初为张艺谋投资拍电影,不过是“行侠仗义”之举,赔了赚了的也不太在意。直到操作《英雄》,他才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投入进去。“投资电影可不是投资电视剧,特别是大制作,玩砸了,你也就跟着消失了。”张伟平施展了他全部的才智,动用了他所有的手段,生生地将这部艺术上不无缺憾的武侠大片拍出天价,创造了2.5亿元国内票房的惊人奇迹。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英雄》取得空前成功后,跟着投资《十面埋伏》,张伟平的境界又有了升华,一种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逼迫着他去想去做去盘活中国电影市场。然而,一个张伟平,一个张艺谋,就能重塑中国电影的辉煌吗?我心里这样想着,嘴上竟说了出来:“如果中国多几个张艺谋、张伟平……”

  观众向《十面埋伏》致敬

  对张艺谋第二部武侠大片的期待,是张伟平不断在我心里叠加的,《十面埋伏》真像他描绘的那样至善至美吗?说实话,我还是有少许的怀疑。揣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我走进了戛纳电影宫,走进了《十面埋伏》,走进了张艺谋讲述的那个爱恨情仇的故事……

  “导演呢?我要跟他拥抱!”这是我走出电影宫见到张伟平时喊出的第一句话。他冲我狡黠地一笑:“怎么样,我说影片充满了‘张艺谋智慧’,我说一定会带给你视觉上、听觉上一种全新的享受,我说从画面到内容都是你在所有影片里不曾看到的,我没有吹牛吧?”他形容我兴奋的样子说:“我还从没见过你这样手舞足蹈。”

  吃饭时见到张艺谋,他问我:“片子看了吗?感觉怎么样?”虽然他有足够的自信,但我还是从那稍嫌迫切的询问中,捕捉到了他内心的一丝不安。“太棒了!把老外们都看傻了。那些‘绝活’您是怎么想出来的?”我告诉他,影片放映过程中,掌声6次响起。他追问观众都是在什么地方鼓的掌?我说,第一次是牡丹坊,章子怡跳“盘鼓舞”;第二次是金成武“四箭封喉”;第三次是章子怡掷出“绝命飞刀”;第四次是“随风”和“小妹”陷入“竹林追杀”;第五次是为救“随风”,“小妹殒命”;第六次是凯瑟琳-巴特尔唱响主题曲。前四次是叫绝,后两次是感动。我还告诉他,我现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都认为《十面埋伏》无论画面、色彩,还是故事、情节,特别是影片对人性的拷问,都超过《英雄》很多。同时他们又强调,《英雄》也非常好。张艺谋笑了,笑得那样舒展。

  如果说,张艺谋间接地感受了记者场的6次掌声,心里有一份踏实和满足的话,那么,当他率《十面埋伏》三大主演金成武、刘德华、章子怡走上红地毯,出席公众场即影片展映式时,他所体味的就是一种真真切切、彻彻底底的感动了。放映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掌声长达二十余分钟,经久不息,那分明是在向张艺谋致敬!向《十面埋伏》致敬!向中国电影致敬!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走上前来,与张艺谋紧紧拥抱,我看见他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张伟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动地说:“《十面埋伏》在戛纳赚得最多的就是声誉。”

  只要你喜欢

  我有幸旁听了法国两大纸媒之一的《费加罗报》记者对张艺谋的采访,而自始至终感受的却像是一位影迷对她崇拜的偶像的仰慕和钦敬。“您的第一部武侠片《英雄》是非常社会性的,个人为了国家、社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十面埋伏》表现的却是个人追求自由,要像风一样地飞。请问导演,您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完全不同的电影?特别是在《英雄》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其实拍《英雄》的时候,我们就在编写《十面埋伏》的剧本了。我希望它是跟《英雄》完全不同的主题,主要表现爱情、情感、追求个性独立、自由这样一个方向。其实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这样一种人的方向,因为人是最重要的。”

  “《十面埋伏》这个故事是有历史参照,还是完全自己编写的?”“故事完全是创作的,其实中国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都是编出来的,而我们则有意识地融进了当代意识和当代观念,并不像传统的古典爱情故事,尤其是武侠,武侠里的江湖规矩是颠扑不破的,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最大的反叛,所以我说它是一个传统武侠包装下的现代爱情故事。”

  “您的电影最大特点就是色彩和服装,看了令人叹为观止,道具也是变化多端,导演在这些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其实很简单,拍电影之前我总要想一想,我的电影是什么颜色。比如《十面埋伏》,我就看中国唐代的敦煌壁画,非常喜欢,我就说我们的电影就拍这种颜色。我们因为选择了颜色就把故事放在了唐代,是为了取得非常华丽的、漂亮的色彩,确定了唐代,那么,演员的服装、使用的道具,就要向这个时代靠拢。”

  “拍了《英雄》以后,再拍《十面埋伏》,对您来说是不是更容易呢?”“其实不容易,拍这种戏都不容易,都是挑战。”“这一次您觉得有什么样的难度?”“对我来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要把动作拍得不一样,希望跟观众看过的武侠片都不一样,武侠电影拍了几十年了,多少人都拍过了,有一些新的动作设计是很难的,需要有新的构思、新的想象力;另一部分,其实是更重要的部分就是感情。你看到很多失败的武侠片光是动作,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所以,在讲述故事、表现人物上要跟动作有机结合,这方面是最重要的。”

  “武侠片大师胡金铨对您有什么影响吗?”“像‘竹林’这场戏,就是向胡金铨导演致敬,向李安导演致敬,因为这两位导演都拍过非常好的‘竹林’戏。这次的《十面埋伏》我们曾一度想放弃拍竹林,因为有胡金铨这样的经典,有李安这样的经典,会不会重复?后来我们想要做一个挑战,看我们能不能拍出跟前两位导演都不一样的意思来,这实际上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竹林’这场戏基本上完成了我们的设想,拍出了我们自己想要的感觉。”

  “导演已经拍了两部武侠片,以后还会不会再拍?”张艺谋没有回答,而是通过翻译反问道:“我想问你,你希不希望我再拍?”“非常非常希望!”女记者连连表示。“只要你喜欢,我就会再拍的。”张艺谋告诉她,“武侠片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种类型,它可以展示你的想象力,考验你的创造性。沿着前人走了几十年的路,你是不是可以拍出属于你自己的有特色的东西,这对任何一个导演都是考验。”

  中国电影没有尾声

  电影节已接近尾声,《十面埋伏》也完成了它的戛纳之旅。在回国的前一天晚上,张伟平把张艺谋、金成武、刘德华、章子怡等召集到一起,向他们通报了“7.10”全球首映庆典的安排,特别阐述了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他要求大家同心协力,把中国电影市场的这把火烧得更旺。

茗雅轩 发表于 2004-6-27 12:23

想看,不过还未上映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2:52

《十面埋伏》首映解析:刘德华和梅艳芳“对唱”

  你愿意花高价看一场没有电影内容的《十面埋伏》首映庆典?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十面埋伏》首映式庆典总导演亚宁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用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将是一场前无古人,也肯定会后无来者的首映庆典”。在他看来,《十面埋伏》已经尽人皆知,制片方完全是额外投入2000万元来给中国电影市场造势,“《埋伏》的宣传手段将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创举将在中国电影史上树立一块里程碑” ,他本人对执 导这场最特殊的演唱会充满信心。

  当然,影迷们更关心的是内容。记者已经了解到《十面埋伏》首映庆典的两大核心机密——7月10日晚,梅艳芳将“化蝶”来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和刘德华深情对唱;当前最红的歌手刀郎将把他的公开亮相献给《十面埋伏》,而原本他选择的是在成龙的慈善晚会。

  更多的内容方面的疑问,亚宁也向记者进行了全面解析

  1、听觉.流行、民族、交响乐

  三套在世界上不同的顶级音响,工人体育馆将被打造成一个有5.1环绕声场的超大影院,根据每位歌手唱法的不同,则特意选择了不同的音响设备,流行歌曲、民族音乐、交响乐……观众在不同的时间里可以享受不同听觉效果。在这里,亚宁兴致勃勃地和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由于凯瑟琳.巴特尔是美声,为了更好地把她极有震撼力的声音传达到观众耳中,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国著名的爱乐乐队为其伴奏,届时,巴特尔和交响乐队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将在工体上空久久回荡……

  2、视觉.片断、花絮、NG

  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式上,影片中带有中国敦煌色彩的牡丹坊和章子怡的长袖舞让那些老外惊讶不已,纷纷表示这种美伦美幻的经典画面太不可思议了。而老外只有在电影中看虚幻的场景,这次,牡丹坊搬到了舞台上,亚宁告诉记者,舞台上将安放高15米的牡丹坊,整个舞台配着电脑制作的各种灯光,会更加抽象化。

  此演唱会的主题都是以电影为核心,虽然《十面埋伏》不会在首映庆典上放映,但观众可以看到影片中看不到的画面,如:影片拍摄时发生有趣的花絮、由于剧情原因被裁掉的画面和一些绝密的内容……整个舞台的画面在歌手每唱完一首歌时,总会在背景中出现各种有关影片的自然场面,如:雪山、竹林、花海等,更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3、阵容.歌星、演员、主创

  原本以为“名嘴”亚宁会担纲主持,但记者了解以整台晚会都没有明确的主持人,而是由《十面埋伏》的主创人员上台穿插表演、诉说心得等问题来展开。主办方还考虑到观众不同的年龄群,邀请了张信哲、李宗盛、童安格、朴树等不同时代的歌手。

  最让人吃惊的是,主办方为了纪念梅艳芳,将通过声光手段把“逝去”的梅艳芳请到演唱会现场,她将会同刘德华深情对唱。值得期待的东西还很多,比如刘德华将演唱4首歌曲,而他除了在个唱外,在其他的公共场合很少超过3首的。

  4、观众.3个小时15分钟的超值享受

  此演唱会整整3个小时15分钟,再次打破了所有演唱会在时间上的纪录,观众能在炎热的夏天夜晚坐得住吗?亚宁对此的解释是肯定的,他表示,“我相信首映典礼绝对会让观众认为花钱值得,因为整个演唱会会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每隔几分钟就会高潮迭起。通过看演唱会的内容,会勾起他们看《十面埋伏》的欲望。同时,每张演唱会的门票还配以一张电影票。在《十面埋伏》上映时,观众可以去看电影。”

Casanova 发表于 2004-6-27 13:12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11-4-24 12:00 编辑

什么时候在德国上映啊???
复活节彩蛋,价值50聚元,weder藏{:5_387:}


http://files.mydolc.de/forum/attachments/1104232036f614a396572156be.jpg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3:23

我也等着看呢,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3:45

宋丹丹解析“埋伏”:张艺谋是稀有动物

她为什么要接这部戏?为什么是她接替梅艳芳?她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一直回避《十面埋伏》有关的话题……关于《十面埋伏》中的宋丹丹,有太多太多的谜!

  一个小时的专访,也许不足以将这些谜全面解开,但是关于宋丹丹与《十面埋伏》有关的内容,相信不会有遗珠之憾了。这是宋丹丹第一次在媒体中透露她和此影片触电的“缘分”,还有宋丹丹在《十面埋伏》中剧照的首次曝光,关于她与梅艳芳遗作角色的一切神秘面纱也由此揭开……

  当《十面埋伏》在永川竹海如火如荼拍摄时,不幸的消息传出,本已定为影片中大姐大的梅艳芳与世长辞,全国媒体都在猜测到底是谁来接演梅艳芳遗作——圈中人预言,只要哪个演员接替梅艳芳的角色,那这名演员绝对火。之所以下这样的定论,是因为该角色倍受瞩目,不炒自火。

  人选猜测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话题,正是在这时,宋丹丹走上风口浪尖。

  为什么是宋丹丹?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我正在拍一部电视剧,他(张艺谋)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有这样的一个角色让我演,就算帮他一个忙,说是唐朝的,当时我就在想,这唐朝的角色怎么演呀?我也没有演过,我就问艺谋说:“你看我没演过唐朝人,我能行吗?”,艺谋就说:“你就来吧,肯定行。”有他的这句话垫底,我就稀里糊涂的去了。

  宋丹丹在《十面埋伏》中的戏分并不多,但是在片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剧组早已放出话来,梅艳芳在此片中扮演的就是自己——大姐大。当她去世后,媒体便猜测接替她的人绝对和她本人相似,有着大姐大的气质,这个人会是谁呢?所有能和此角色搭的上边的人物都一一猜了个遍,林青霞、杨紫琼……最后,制片人张伟平向媒体透露这一角色是擅长喜剧表演的宋丹丹,所有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为何老谋子要选择宋丹丹?宋丹丹终于揭穿了这个秘密,因为多年前她本来要和张艺谋合作,只不过由于剧本原因,这个计划搁浅,“这次他找我,可能是和以前有合作意向有关吧”。(记者了解到,是张艺谋在拍《我的父亲母亲》之前,早已有意让章子怡担当他影片中的女主角,同宋丹丹合作)。

  为什么没有火?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因为演这个角色会不会火。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了,我的手机全部转移到秘书台,我不知道要谈些什么,也不想让别人去打扰我,我现在就怕热闹。可能是我的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平和了,不想再去追求着这些。

  几乎所有的女星都渴望在当时能够接替梅艳芳,这是一个可能影响一生的机会,一炮而红完全可能。但是,宋丹丹没有,“当时我并不知道艺谋在拍《十面埋伏》,因为那时我在拍戏,消息很封闭,再加上我也不喜欢打听这个那个的消息,我根本就不知道梅艳芳的事情。其实这部片子里面应该有的是4个人,讲述的就是3个年轻人的生死恋情,可是这里还需有一个人来调节他们的关系,那这个角色就是我所扮演的,只是个配角,这是艺谋在梅艳芳去世后临时改动的剧本,事实上,为了缅怀梅艳芳的大姐大的角色,在影片中已经空出来了,不过本应是她说的话。台词都挪到我的嘴里说出来了。”

  在最后,影片中宋丹丹是一个配角。只是宋丹丹的配角和梅艳芳的主角有何区别?她到底有没有扮演梅艳芳的角色?记得记者不久前参加戛纳电影节上在《十面埋伏》首映式看到此片中已经保留了梅艳芳的角色,而且张艺谋也曾告诉记者,为了缅怀梅艳芳,他刻意安排了一名和梅艳芳体形很相似的人去饰演,不过一直用帽子把脸遮住了。而这个人在影片中只说了一句话。宋丹丹的角色游离在猜测之中。

  为什么不满意?首场戏两遍就好没过瘾

  ——感觉演的特别差,因为太匆忙了,那几天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明白,心里也没有底。看完剧本后,基本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但觉得人物还是不摸门。

  演惯了喜剧片和生活片的宋丹丹这是首次饰演唐朝人物,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她真的很佩服张艺谋导演的片子,因为张导总是能在你认为并不是很在状态下演的戏份,在放出后,会有一种不是自己演的感觉,自己的那种一丝一毫的面部表情在张导演拍摄后的画面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宋丹丹透露,一想到第一次和国际大导演合作,还是觉得蛮紧张的,心里还直犯合计,张艺谋导演的戏,一定会很复杂,说不定拍上一段戏,要反复多少遍才能过呢?等后来拍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在北影棚里拍牡丹坊里的那场戏,整整化了3个小时的妆,感觉只拍了10分钟就过了。在拍之前,张艺谋还告诉我:“你就大胆的演吧,咱们的拍摄是50比1的比例(是指胶片很多)”,我看了看台词,就上去演了,演了第一遍,我就紧张的问他:“怎么样?”艺谋说:“挺好!”,我说:“那再来一遍?”,他说:“行!”,第二遍拍下来,我又问他:“这次怎么样?还要拍吗?”艺谋告诉我:“挺好的呀!你演得很好!不用了!”我当时以为他和我开玩笑呢,哪有首次拍戏拍2遍就过的?于是忙说:“不行不行。再来一遍,反正你的胶片也多!”,艺谋笑了说:“好,那就再拍一遍吧!”。

  笑谈张艺谋.“是个稀有动物”

  一次电影的感受,宋丹丹有了全新的感觉,“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拍的角色,有时我会感觉拍的特别好,基本上都是全心投入”,但这次一看,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原本认为自己在《十面埋伏》中演得一般,等我看到张艺谋拍完自己的戏时,吃了一惊,哪怕是一点点细小微妙的表情都在画面上表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那场戏不是我演的一样,我想这也就是张艺谋才能导出这样的戏吧”。

  夸归夸,宋丹丹还是没有放过曝内幕的机会。据了解,她在四川竹林里拍的戏,也就是在《十面埋伏》中拍的第一场戏,刚下飞机就急急忙忙赶到竹林,化完妆,戴上斗笠后,艺谋告诉我:“今天武术指导不在,你就要听我的。你要把手一伸,眼神要狠,就想着飞刀从你手中飞出去……”,于是我就照着艺谋的要求去拍,结果却被告知我的动作不标准,“可能是他这个业余武术指导不专业的结果”。

  但真正让她评价张艺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宋丹丹赞不绝口:“我认为他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动物,很了不起。他能把一部不是很复杂的故事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表现出来,紧紧抓住人心外,还能把整部影片的场景画面那种大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说明他的智商,他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和他合作是给予我要学的东西很多,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戏说摄制组.“都是最原始的”

  这次拍《十面埋伏》,让宋丹丹长了见识在剧组中从来没有碰到的事情,“都是最原始的,现代的高科技通讯方式在这个剧组中根本就看不见,没有一个人用手机,就算拍完戏,片场不会像其他剧组一样,就会有演员马上拨打电话,根本就看不见。一片寂静,少有的。”

  除了事,还有人,由于全都是跟年轻人合作,宋丹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本来就不会演唐朝人,这次又要和刘德华、金城武这样的港台演员合作,更让我找不到唐朝的感觉了。不过,他们真的很敬业、很和气。”

  可能是宋丹丹喜剧性的表演太深入人心,其实,荧屏上的她属于本色,因为幕后更真实的宋丹丹比台上更加幽默。这次在《埋伏》剧组,她遇到了比她更幽默、更开心的人——刘德华,“他很有幽默感,经常和我说笑话,耍贫嘴,不过因为方言的不同,每次他给我讲完笑话,我总是要迟钝2秒钟才反应过来。”

  惊叹章子怡.“她为华人争光”

  很多年前,国际巨星章子怡还是中戏的学生时,张艺谋就曾带着她到宋丹丹家里商讨合作电影的事情,但由于剧本原因让此片搁浅。据了解,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虽然上次合作未成,章子怡却给宋丹丹留下了印象,“我对子怡这两年快速成长感到吃惊。我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我在家中看到她时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中戏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拍过电影,很清纯。但这些年过去了,她的思想一下子成熟许多,完全是判若两人。她真的很了不起。”

  虽然现在有各种对她的看法和议论,但宋丹丹却用母亲一样的眼光来看待章子怡的未来,“她这么年轻,就能在国际影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真的很不容易了,她和姚明一样。都是在给华人争光,毕竟中国在国际影坛上能被人熟识的演员不多。之所以我说这些话,其实我都是以一种母亲的目光看她,她和我的女儿年龄也没有相差多少。”

  愧对赵本山.“是我对不住他”

  去年,笑星赵本山曾向媒体透露,今年的春节晚会将和宋丹丹再次搭档,可是到了春节跟前,宋丹丹突然退出,让本山临时抱佛脚,唤来高秀敏再续前弦。而那时关于宋丹丹为何爽约本山,再次成为媒体猜测的焦点,一时间各大媒体及网站都挂上宋丹丹爽约本山是由于前夫英达的父亲去世,是因她参加了《埋伏》,已没时间排练春晚的小品……对于这件事,宋丹丹觉得挺对不住本山的。

  《明星周刊》:今年的春节晚会你看了吗?原本大家都知道,今年春晚,你将和赵本山再次联手。可是后来你有没有参加,当时,关于你不参加春晚的说法很多。

  宋丹丹:今年的春节我是和家人在泰国过的。我看了春节晚会。看完后,还特意给本山发的信息告诉他演的特别好。其实,这次小品的剧本很单薄,并不好,我觉得都是本山在台上抖着包袱。原本我答应本山要一起演小品的,当时我在美国,他把剧本传真给我看的,说实话,是一边看,一边打着哈欠。没有觉得这个剧本好到哪里去,真没想到,本山竟然把这个小品演得这么好。

  《明星周刊》:本来是答应本山来演的,可是后来有没有来,本山生你的气了吗?

  宋丹丹:我现在真的不想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真的是一个很懒的人,这次不上春节晚会,我做了一件不是太够朋友的事情,我想本山不会去介意的。我在过年时还给他打了电话、也发了信息,上来都是说:“跪着呢!我求你,别生气了……”我和本山本来就是很好的朋友,只要现在他一给我打电话,就“丹丹”两个字一出口,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亲切。

  《明星周刊》、那以后的春节晚会你还会参加吗?

  宋丹丹:不知道,现在没有计划,我是个没有计划的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并不是每年都参加晚会,在1997年之前就有6年没有参加春晚,99年才出来演小品,现在又不演了,我觉得春晚的后台很乱,每天要和几千的群众演员都在一起排练,每天他们都会拿着笔和本照你签字,拿着相机和你合影,在那里我有很大的压力,背不了台词,可能这些在别人那里都不是问题,但我一想起来,都发怵。加上这次春晚时间紧,我怕演不好,不自信,一想算了吧,还是不参加了吧……(

budaoweng 发表于 2004-6-27 14:07

章子怡专访:最难面对的是精神压力
出生地:北京   籍贯:北京
1990年-1996年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民间舞专业
1996年-2000年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0年-至今 中国国家话剧院
家庭成员:父母,哥哥
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潜水、滑雪
最喜欢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芝加哥》
最喜欢的男演员:阿尔-帕西诺
最喜欢的女演员:苏菲-玛素
最喜欢的影片类型:言情片


导语:

  她是一个成功的人,她的同龄人有比她优秀的,但在电影这个行业中,没有了!

  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她的成功表面是幸运,背后是艰辛;她的成功正面是好评,背后是争议;她的成功国内是花开,但香气更多地飘向国际。

  她很在乎圈子里的各种评价,从洛杉矶到戛纳,再到威尼斯,她的笑容正在被这些宜人的城市逐年记录出一份繁重。纯真依旧没有失颜,演变出那份挂在面孔上的经历,就是无辜的沧桑刻画出的“累赘”。

  她是章子怡,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一个国际知名的影星,一个不属于她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她努力去做很多别人认为她应该做的一切,可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负面声音。与子怡的约定,不是在听她诉苦,而是帮她找到承载沧桑的祸端。

  6月16日,章子怡结束了日本歌舞电影《貉府》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后,返回北京。海外拍戏的生活让她的心只想着“快点儿到家”,可她也没预料到,国内的工作日程表早已经排得满满,但我们仍然获得了这次直接对话的机会。只是当我们坐在非常正式的会议桌前来开始这次专访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笑容的背后,有一个预示:正式的态度,正式的开始,答案更接近正确。

  章子怡--电影的好与坏,我能直接从观众的反响看出来

  近些年,从国内每年上映的电影来看,章子怡无疑成了各大影片的招牌,张艺谋的电影先不说,李安的《卧虎藏龙》、娄烨的《紫蝴蝶》、王家卫的《2046》……章子怡几乎已和国内的知名导演都有合作,每上映一部影片,媒体及观众的评论都会把章子怡推向浪潮的最前端,在许多演员眼中,对于自己批评式的说法,总会感到压力无比。子怡表示,对于影片的好坏,她不会单纯的去看来自于某方面的说法,而会更直接的感受观众的态度!

  “毕竟看电影多的是观众,评委只有10几个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可能只是代表这部份人的喜好和态度,相对而言,我很在乎观众的反映,就像《十面埋伏》在戛纳首映时,当时我只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观看时我已经不再把自己放到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尽量避开所有一切我知道创作的那一个过程。而我跟在场的所有观众一样,第一次观看,是因为电影感动了我,我落泪了!观众长时间的掌声证明了他们喜欢这部电影,他们用掌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他们的表现是最直接最自然的,那是非常真实的!你要知道这对于电影对于演员来说,是最好的肯定。”

  章子怡--不管拍什么戏,你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在工作的运用中,实际的操作和学习时的理论都是有所差别的,章子怡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竟是科班出身,根据时间的推移,许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操作中,都会变的熟能生巧,而电影的人物都是多样化的,有些人物最直白的表现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胜任的,章子怡很直接的表示,她在所拍的这些影片中,感到压力最大的就是唱歌,因为她不是专业歌手。可能是越有挑战性的人物才越能刺激她的神经,以前,记者圈中一位和子怡相识的朋友曾经许有感触的说过,“子怡每拍一部影片之前,都会用心的去体会要扮演的人物,如果这个人物需要唱歌或舞蹈的话,她一定会买许多各式的磁带或CD回来听,或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的练习舞蹈。现在这样的演员并不多见。”

  对于表演上某些角色的先天不足,子怡没有否定。“这次拍新电影我最大的压力就是唱歌,角色有这方面的要求,我就要去用心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我不是专业歌手,我可能唱得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我懂得角色是要表达情感,我希望我的歌声是为电影人物服务。其实不管拍什么戏,你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可能是随着后天的学习,目前,由章子怡主演的《茉莉花开》也在不久前举行了媒体看片活动,许多记者看过后,除了对子怡的演技刮目相看外,更对她在影片中的歌声表示肯定,“我认为走到今天不容易,可能大家觉得我很幸运,其实任何人是我的话,都会负出努力的,我没有不努力的原因。”

  章子怡--人最怕的不是体力上的艰辛,最难面对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章子怡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虽然出现在媒体上关于她的新闻很多,但都是一些关于她的动态新闻居多,而来自于她本人的看法却是很少。她经常会上网看一些关于她的新闻,说能够成熟到可以不去理会关于她不客观的报道,对年轻的她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从19岁出道,那时什么都不了解,一出来就要面对许多问题,关于一些评论,我都会去接受,但我觉得应该用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以前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说法,但是现在仔细想一想,还是做好自己就行了,我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改变自己!”

  演员这个职业,可能是太受关注了,大家也就把他看的很神圣,对于身处这个职业,章子怡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大家没有必要把这看的多大,有多么了不起,这不过就是一个职业罢了,只要努力做得好就可以了。”

  对于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章子怡认为这完全是靠着能吃苦的结果。“我认为我是能吃苦的人,性格很坚强,面对所有的困难,我都敢去拼搏,这可能和我小时候学舞蹈有关,这给了自己坚强的毅力,记得在拍《卧虎藏龙》时,我顶着很大的压力,拍了6个月,在刚拍时,我基本上天天都在哭,那时精神上的压力和疲惫的体力就像一点点抽你的血、抽你的筋一样,每天早上拍戏时,总是看不到信任的目光,那时的念头只有一个,就是要坚强,就是要面对。其实人最怕的不是体力上受到了多少的辛苦,而是需要面对精神上的压力。现在在我人生中的过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我最大的财富。”

  章子怡--这个圈子容易让人浮躁,如果是工作之外,我希望我远离这个圈子。

  人成名后,避免不了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宴会活动,一提起这些活动,章子怡表现得很令人意外,“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能躲就躲了,能不出席就不出席了,这个圈子呆久了会让人更浮躁,我工作的时候,需要我去面对,我就去面对它;不工作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远离这个圈子,过我理想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保持一种很平常的心态。”

  说这些话的时候,章子怡显得很谨慎,毕竟活在这个圈子中,还需要考虑一些规则;但是她也很坦诚,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

  章子怡--我经常有茫然的时候,就是我每拍完一部戏后,想继续往上去拍电影却看不到好的剧本,这是一件非常迷茫的事情

  提起中国电影,人们会为一些好的电影和电影人感到兴奋,但也为一直以来达不到更高更好的状态而担忧,这种似乎成为气候的市场,也不可能是一个、两个导演或是制片人能解决的问题,尽管章子怡已经够幸运,能经常和著名的导演合作,但是她对现在电影市场的前景还是很担心的,她自嘲自己在杞人忧天。

  “我想更多的去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尤其是像《活着》那样的意义深刻的作品,!很多时候我都在读剧本,但是很难碰到真正令你心动的剧本,这样的概率简直太小了。”章子怡很无奈地表示,她经常会有茫然的时候,就是每次拍完一部戏后,就在为下一步的工作做打算,每到这时,她都会选许多剧本看,渴望着心中能够有“激动”的感觉,她认为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好戏拍, “我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去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角色,只要给自己信心,努力就可以了。”

  在章子怡的眼中,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萎靡,并不是因为没有钱拍电影,而是少了好剧本和好的制片人及导演。“如果中国多几个像张伟平这样有想法的制片的人话,我想我们演员拍戏的空间也就大了,中国的电影市场肯定会有一个高速的发展。”

  章子怡--张艺谋导演引我入电影界,我们现在的关系就像良师益友,我在拍其他导演的电影时,也会和他探讨一些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章子怡是被张艺谋领进电影这道门坎的,相信许多人都在惊叹,张艺谋的眼光为何这般独特,他选择的演员在演技上都会达到一定的水准,而章子怡每每在其它导演的电影中的表现,大家都会质疑,既然张艺谋是章子怡的恩师,那子怡在加盟其他电影时,张艺谋会给子怡提出什么想法吗?

  这是章子怡第一次面对媒体回答这种问题,“我会去征求导演的意见,他给我很多帮助。”

  
  章子怡二次点火

  五年来,章子怡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焦点话题。

  五年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从1999年的《我的父亲母亲》到2000年的《卧虎藏龙》,从2003年的《英雄》到2004年的《2046》,“幸运”这个词一直跟了她整整五年。

  评论家们对于她始终都是苛刻的,曾称之为“攀缘的凌宵花”,对于凌宵花,评论家眼中只有攀附,观赏者看到的却是怒放。更何况,仅仅将章子怡的成功归于幸运与有人提携,是不是太低估了张艺谋、李安、徐克、成龙、王家卫、候咏等一干电影人的智商?

  章子怡非常清醒地懂得,付出再多,让别人闭嘴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但加倍的努力,让自己满意,却是可以做到的。

  从现在开始,六月底上映《茉莉花开》,七月中旬上映《十面埋伏》,九月上映《2046》……2004年,还有比她戏份更重的演员吗?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她在《茉莉花开》中完成分饰三角的挑战,在《十面埋伏》抵御金城武、刘德华的对比压力,在《2046》从巩俐、张曼玉双星合围中突击……

  认真看来,在今年的三部电影中,从影响力上来说《十面埋伏》、《2046》都有全球效应,但对章子怡来说真正具有标志性的是《茉莉花开》,从少女演到中年,一人分饰三角,章子怡将18岁、28岁、38岁3个年龄阶段的人生成功演绎,“每一段作为两个状态来讲的话,3段至少要6个状态,这6个状态的区别,我觉得章子怡表现都得非常好……”,导演候咏的评价,不仅仅是肯定。要知道,一个演员最难驾驭的就是角色在年龄阶段上的大跨度,因为跨度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和情感变化,从章子怡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她还有更好的上升空间,但她的演技成熟了。

  最近的舆论表明,虽然还有人固执地把眼光投向章子怡“英语不好”等莫名的缺陷上,但更多的人都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了,她的国际影响力,她的演技,她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2004年的夏天,章子怡以一股近乎强悍的爆发力,为自己完成二次点火。

  两天前还有一个消息,“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正式邀请章子怡前往担任本年度电影节的评委”,能够得到如此高规格电影节的认可,绝非幸运,惟有实力。

  但章子怡依然清醒,说起电影的时候,她只是称之为“职业”,说起其他的演员,她只是说“做好自己”,而对于未来,她却表示出自己的忧虑,“中国电影不缺资金不缺少大环境,缺少的是好的导演和好的剧本”。

  其实,还缺一句话,“中国电影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十面埋伏全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