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里斯本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0:47 编辑遭遇里斯本
夏天,独自一人去了趟葡萄牙里斯本。走出机场大厅,随着人群排队等候出租车,有护栏分流,有秩序员指挥,我忍不住笑了,没想到居然跟北京首都机场还有西站一模一样,虽然队伍没有国内那么壮观,但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这个陌生城市的距离。
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旅行者,提前做好所有的功课:记下著名的景点,特色的饭店,甚至便宜的旅馆,合适的路线。我没有有备而来的胸有成竹,却常常碰到出人意料的“惊喜”......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0:50 编辑
初战告“劫”
出租车开到市中心,计价器跳到7,50欧元。满心欢喜,还真挺便宜的。按当时的汇率也就差不多75块钱人民币吧。在北京从首都机场出发,这个价钱还进不了城呢。到市区就方便了,决定步行找旅馆。我大大方方掏出9欧元说:
“不用找了!”
“不好意思是15欧元。”
“15欧元?不是7,50欧元吗?”这的确让我吃了一惊。
“我帮您开了后备箱,装了行李,价钱是要另算的。”
出租车司机不容置疑的说道。果然,我高兴得太早,享受“助人为乐”的服务是要买单的,无奈初战告“劫”,只好吃一堑长一智了。话说后来离开里斯本再去飞机场时,我自己动手搬行李,还真是7,50欧,明码实价,也解了我初来乍到时的疑惑。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0:52 编辑
地图还是地拖
出师不利,拖着皮箱在街上走,突然发现有中国人的身影,原来路边有一家温州人开的“三百店”。“三百店”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元店”,是欧元发行以前,葡萄牙老货币埃斯库多时期的叫法,延续至今。在异国他乡看到同胞倍感亲切,让我有了想买点什么的冲动。就买地图吧,对于一个把旅游当漫游的方向痴呆来说,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法宝。虽然我一看地图就头疼,但拿着它边走边研究,会让我看上去更像一个专心的旅行者,我很享受这样的角色。
“有地图吗?”说中文的感觉真好!
“有,在楼下。”听到中文的感觉更好!
“楼下?那不是地下室吗?”
“是的,就在楼下。”
这地图为什么要放在地下室呢?第一次听说啊!我不解的来到楼下,有个售货员正在理货。
“需要什么?”
“我找地图。”
“喏,就在那个货架后面。”
我转到货架后面一看,水桶啊,扫帚啊,拖把啊一并映入眼帘,我顿时目瞪口呆。
“我,我找的是地图。”
“对啊,就在这里。”
说话间,售货员抄起一把拖把,伸到了我面前:“这不是嘛,地拖。”
我葡语不行,可普通话还是不赖啊,没想到居然沟通不了。我郁闷的走出小店,有点不知所措。当时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还余震未了。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0:56 编辑
hotel无间道
里斯本是个旅游城市,旅馆遍布大街小巷,不出20米就有一家,所以找起来并不吃力,穷游的宗旨当然是物美价廉。询问了几家,不是客满,就是太贵,便宜点的又没有空调。夏天在里斯本,没有空调是很难熬的。人家说武汉人抗热,可惜我是个武汉胖人,怕热,一热就烦躁。没办法,只好继续寻觅。
“还有空房吗?”小旅馆还挺别致,前台正好没人,一个类似保安的小伙子站在“大堂”。说那是大堂实在是委屈了大堂,也就7,8平米的样子吧。其实在欧洲这很正常。这里的旅馆在规模、气势、装潢上和中国酒店的“豪华”相比绝对堪称“简陋”。这也是我一直执意地称它们为旅馆而不是酒店的原因。外观的“简陋”几乎让人联想到招待所,但他们其实一般都是三星级的。房间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我更喜欢欧洲的小旅馆,因为不华丽,所以少了一分拘谨。不过浴室里是没有提供牙膏的传统的,很多初次来欧洲旅行的人都会有些不习惯。
“一个人?住几天?”
“嗯,一个人,住8天。”
“你等等。”小伙子的眼珠子迅速的四下转了一圈,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拨通了电话,说着我听不懂的葡语。不一会儿工夫,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从对面一家“门当户对”的旅馆里匆匆走了过来,说道:
“80欧元一天,对面的那家,有空调。”
好家伙,抢生意都抢到人家家里来了,这内鬼也太明目张胆了吧!不知道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是否能有幸做一次渔翁呢?于是我飞快的调动起所有的脑细胞,准备来一次价格拉锯战。
“80欧元一天太贵了,而且也不知道你们那边环境......”
“你住几天?”中年妇女打断了我的话。
“8天。”
“这样啊,那你说个价吧。”中年妇女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让我有些紧张。
这么快就切入主题了?我才刚刚进入备战状态啊!要说还价,我还真是抹不开面子啊。关键是心里没谱,说多少钱好呢?脑海里同时出现了两个录音回放,中文的那个是国内的学长:“不管是几星的宾馆,询问价格的时候都不能问‘今天打折吗?’正确的交涉方法应该是直接问‘今天打几折’”。德文的那个是个德国朋友:“服装行业是暴利,一般进价在3折左右。”既然是在欧洲,那就按欧洲的标准来砍吧,就是不知道跨了行业,这样的标准还有没有效呢?
“25欧元。”我豁出去了,尽量让语气保持平静,可底气还是稍显不足。
“太少了,不行!”他们一定惊讶于我的胆量。
“这样吧,30欧元,阁楼间。这是我们可以给出的最便宜的房间了,行的话现在跟我走吧。”大概是拖的时间有些长,害怕被人逮个正着,中年妇女有些按耐不住,着急开始往外走了。
“好吧,我去。”激动啊,太成功了,声音都有点抖了。
小伙子似看非看地目送着我们离开,心里一定正盘算着又提了多少成。
对面的旅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早知道它刚刚装修完毕,我也许就不敢那么大刀阔斧的砍价了。可是阁楼虽然也有空调,毕竟顶楼还是太热,所以我换到了2楼的标准间,虽然价格是35欧元一天,但已经比之前没有空调的旅馆还要便宜很多了,我夫复何求啊!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1:03 编辑
坚定的粉丝
葡萄牙什么小吃最出名,用大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了,当然是葡式蛋挞了。相传蛋挞(Pastel de Nata)是18世纪葡萄牙里斯本热洛尼莫修道院的修女发明的。1837年开始在世俗饼店有售,因为当时的店位于里斯本的贝伦区(Belém)所以又称为贝伦挞(Pastel de Belém)。这家老字号的店面虽小,名气却很大,170多年来为了保持传统,不改地址不开分店,最玄妙的地方就是:流传了将近200年的神秘配方只有3个人知道。俗话说:全世界最好吃的蛋挞在里斯本,里斯本最好吃的蛋挞在贝伦。然而我竟生生得错过了这个最重要的必经之地,至今也无法为那次过失找到合适的理由。
从里斯本近郊的摩尔贵族与葡萄牙王室的夏宫所在地--新特拉市(Sintra)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在地铁开到Arroios站时,我突然觉得有些饿,于是决定提前下车步行回旅馆,顺便看看夜色,吃吃宵夜。肚子饿的时候,嗅觉会变得特别灵敏。这时,一股暖暖的奶香味及时地飘了过来。脚步在鼻子的牵引下加快了频率,香味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入口处达到了饱和状态。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面包房,还是个非常不寻常的面包房。不禁想起著名的“大航海时代”游戏里的场景:里斯本是个充满迷幻色彩的地方,城中有许多神秘的小店只在半夜才开门经营。进门后,紧接着是深深窄窄的楼梯直通到地下,楼梯很陡,垂直距离足有3,4米左右,狭窄得连并排走两个人下去都很困难。楼梯的尽头到达的是一个类似售票的窗口,窗口前只有不到2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人。香味就是从这个窗口里传出来的。窗口后站着一位身材敦实,表情严肃的穿白褂子的面包师,正来回忙碌的把各式各样刚烤好的点心摆到正对窗口的货架上。
“我想买...买...。”结巴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蛋挞应该怎么用英语或者葡语来表达。
面包师费解的看着我。我努力想在货架上找到蛋挞,指给他看,却由于视力不好没有发现蛋挞那熟悉的身影。顿时一阵强烈的失望感袭来,郁郁寡欢的我准备离开。拖着极不情愿的步伐迈上台阶,意外地发现楼道两边的瓷砖墙上有几块用印着点心的图案作为装饰。一张,两张,一张张看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口处附近最后一块带图案的瓷砖印的正是蛋挞!于是迅速拿出相机拍了下来!舒了一大口气,我一路小跑的奔到窗口,举起照相机激动的指着屏幕,面包师的表情告诉我,他对我的执著大吃一惊:
“这个叫Pastel de Nata,你要几个?”
“6个,Pastel de ...”这个词有点复杂.
“Pastel de Nata,非常非常感谢你。”面包师一边递给我用牛皮纸包好的蛋挞,一边特别加强语气强调对我的感谢。0,70欧元一个的蛋挞,热乎乎香喷喷,不管是味道还是境遇与我以往吃过的都大不相同,多了表面那层特别香浓的焦糖名叫“感动”。虽然总共才花了4个多欧元,但却一波三折,得来不易啊。就好像爱情,一帆风顺的,总是容易被我们忽略,起起伏伏的才能刻骨铭心。
我坚信,旅游的真谛在于发现。众所周知的东西,如果错过了,还可以在书中或者别人的言语中寻找到踪影。那些藏于市井深巷里的东西,错过一次,也许就错过一辈子。如果说错过贝伦蛋挞是可惜,那错过地下蛋挞就是遗憾了。如果你有机会去里斯本,一定不要忘了去尝尝地下蛋挞,他就在Av. Arm. Reis大街149号,每天晚上9点半开门,一直到半夜。 本帖最后由 Nolita 于 2009-2-25 00:41 编辑
不会吃到撑的自助餐
葡萄牙人生活不富裕,但是特别喜欢上馆子。他们跟德国人不同,德国人把钱都花在旅游上,而葡萄牙本身就是度假胜地,所以他们的钱大部分都用来吃了,而这里的餐饮业也特别的发达。
每个月月初一到发工资的时候,餐馆里的食客就开始暴涨,一到月末餐馆就开始萧条。到了下一个月的开始,他们一定又会在第一时间来光顾。“白领”一族指的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族群吧。
哥伦布购物中心里的美食广场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也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一个吃喝玩乐的地方。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就会像我一样,走来走去,走去走来不知道吃什么好。就好象有时候骑脚踏车,碰到前面有个坑,到底是应该从左边绕过去好呢还是从右边绕过去好呢?实在是难以抉择,最后往往就不偏不倚地掉坑里去了。面对眼花缭乱的美食,我的选择恐惧症再一次爆发,最后还是没有悬念地选到了最不好吃的一家墨西哥餐厅,还没有吃饱。
有了第一次的惨痛经历,第二天我决定以守为攻,去吃自助餐。既能吃饱,吃不好的概率也比较低。
里斯本有个连锁自助餐馆,据本地人介绍是非常值得一试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最关键的是只要6,90欧元,随便吃。正好这家连锁店在哥伦布也有分店,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果然名不虚传,看上去就已经很有食欲了:烤小牛肉,炖羊肉,烧鱼,寿司,烤香肠,新鲜水果,蔬菜沙拉......
俗话说: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是扶墙进,扶墙出!顾名思义:饿昏了扶着墙进去,撑死了扶着墙出来!为了优雅,我克制着装盘,尽量避免扶墙出的状况发生。看到周围的人都比我拿得少,我多少有点压力。“反正吃完了还能再拿,就先这样吧”,心里这样想着。转身想找位置坐下时,才发现周围的人都端着盘子去收银台排队,我也机械得跟着去了。快轮到我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是要按重量计价的,并不是6,90欧元随便吃啊!看到自己满满的一盘子我哭笑不得,难怪所有的东西都切那么大块,原来是为了压秤啊!电子称一路飙升,我的血压也一路上升,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多花钱不要紧,如果太重了,丢人是大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硬着头皮上吧。还好还好,没让我太丢脸,整整600克,之前有人900多克也很坦然自若呢。我终于可以安心得去吃饭了。
这顿花了两个6,90欧元的午餐味道一流,只可惜,还是没吃饱,再多吃两个6,90欧元应该都没问题吧。后来跟朋友提起这事,朋友大笑道:“6,90欧元的自助餐的确有,可那是在城郊,虽然是连锁,但是葡萄牙的生意人也会懂得变通,生意不好的地方就便宜,生意好的地方当然就贵啦!”看来,不管多能吃,扶墙进,扶墙出的境界在哥伦布这里也实现不了了。 随便发几张,照得不好 阿诺,你的相机是奥林巴斯卡片机?
游击不错,内容翔实丰富! 好佩服JJ的勇气。
里斯本,一直想去。很特别的小当当车,哈。 阿诺,你的相机是奥林巴斯卡片机?
游击不错,内容翔实丰富!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09-2-25 12:1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casio卡片,哎。。。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