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45

国庆60周年献礼阶段开始了

耿乐《保卫延安》揭开献礼序幕 坦言没有压力http://www.sina.com.cn2009年05月20日18:01新浪娱乐
http://i3.sinaimg.cn/ent/v/m/2009-05-20/U3075P28T3D2529883F326DT20090520180155.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耿乐

http://i2.sinaimg.cn/ent/v/m/2009-05-20/U3075P28T3D2529883F329DT20090520180155.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保卫延安》剧照

http://i1.sinaimg.cn/ent/v/m/2009-05-20/U3075P28T3D2529883F328DT20090520180155.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保卫延安》剧照

  新浪娱乐讯 耿乐主演的首部献礼大戏《保卫延安》今晚(5月20日)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隆重拉开序幕,该片是央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的开篇之作。对于今晚的央视首播,耿乐坦言没有压力,他说:“这是我的第二部登陆央视的作品,《保卫延安》作为献礼片的开篇大戏,我能参与其中感到非常幸运。”
  该剧是耿乐继《戈壁母亲》后第二部大戏登陆央视荧屏,耿乐在《戈壁母亲》中的表现就给大众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青春偶像剧、红色经典剧还是轻喜剧,耿乐在每部片中的完美演绎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耿乐说《保卫延安》是他拍摄最苦的戏,在黄土高原上从日出拍到日落,最后晒到几乎不用上妆就是黝黑的皮肤本色。该剧也是耿乐参与拍摄战争场面最大,全部由人民解放军配合拍摄的大戏,在剧中就很容易就融入到战争的氛围中。
  电视剧《保卫延安》改编自以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与十倍之敌浴血奋战的史实为背景,讲述西北野战军以少胜多,击败胡宗南部队,取得延安保卫战胜利的故事,更是为新中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46

路海波评《保卫延安》:历史的况味http://www.sina.com.cn2009年05月20日18:16新浪娱乐
  历史是非常耐人寻味的。1947年初的延安保卫战,今天看来就有诸多回味之处。当时的国共力量对比,显然是蒋介石占据上风。而蒋介石调派胡宗南军事集团以34个旅25万人的十倍于我的优势兵力分三路闪击延安,颇有胜券在握,一举奠定天下的自负。无奈蒋介石站在历史的对立面,他刚得意忘形于胡宗南对空城延安的占领,迫不及待地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吹嘘空前胜利,并夸下三个月打垮中国共产党的海口。可是转眼间,仅仅在1947年3月13日到19日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我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就接连取得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地粉碎了蒋介石反动集团妄图通过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获得内战主动权的阴谋。
  28集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而且,也给当代观众反思历史,坚定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革命在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起码对于一般的芸芸众生来说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正因此,《保卫延安》一剧中众多跟随蒋介石和胡宗南攻打延安的国民党将领才敢于冒进延安,争相抢占占领延安的头功,甚至为此勾心斗角,争相邀功。而胡宗南当时也向蒋介石表示,只要三天,他一定拿下延安。但胡宗南是在经历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战役的惨败以及损失了1.4万人的精锐部队后,才意识到得到的是一座共产党主动放弃的延安空城。《保卫延安》回答了很多观众可能会提出的内心疑惑。为什么在明显的敌强我弱的态势下,甚至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及毛泽东本人数度遭遇风险的情况下,最后人民解放军照样能战胜国民党反动派?获得了保卫延安的胜利,并奠定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决定性的历史转折?
  其实,这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历史玄机。经过对历史的考证,包括对电视剧《保卫延安》中历史细节的反复推敲。我们发现答案竟是如此简单——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一样盼望和平,复兴国家。然而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心想消灭共产党,独裁全中国,继续推行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反动政策。这当然是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所不允许的。但是蒋介石自恃其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自以为政治问题可以用军事手段解决。殊不知,这正是他作为反动政治力量代表无法避免的致命历史局限。所以,尽管他手下的许多高级将领与他一样狂妄。在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延安之战中抱有必胜的预判。但是历史却给了蒋介石反动集团一个无情的回答:正义在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广大中国人民一边。人民决不允许一个为了少数官僚资本利益集团服务的反动政权来主宰国家的命运。所以,观众看到《保卫延安》中的李大爷及其小孙子栓牛在侵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反动军队面前,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将国民党军队引向歧途,也要保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因为人民在共产党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希望,这也正是共产党拥有无穷力量之所在。而这是反动派所无法理解的。但它却完全是历史的选择。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心向背才是历史的内涵。蒋介石始终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他的追随者如《保卫延安》中的国民党军长刘戡之流的悲惨失败也是必然的。刘戡的自裁表现了他对蒋介石的忠诚。这个细节值得肯定。越是客观塑造国民党将领的骁勇肯战,越是能让观众体味到蒋介石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失败必有其深层原因存在。而正是在延安保卫战之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为了早日获得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具体而正确的军事战略部署,由之前的战略防御全面转向战略反攻。《保卫延安》中,毛泽东及其战友通过调兵遣将,针对新形势进行新的全国性战略布局,主动将解放战争的态势引向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战略反攻。此后的局势发展,竟同时出乎国共两党高层的预料:中国共产党提前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提前诞生了!
  28集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里塑造了毛泽东、彭德怀和周大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共产党人的形象。也塑造了若干颇有个性的国民党将领如刘戡等人的形象。这一切使剧情更加可信。总体来看,《保卫延安》在中规中矩地还原了一段重大历史的同时,在艺术上是通过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甚至富有个性的国共两党将领艺术形象,从而为此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46

评《保卫延安》的进步历史观:大智与大道http://www.sina.com.cn2009年05月20日18:13新浪娱乐
  根据杜鹏程著名长篇改编的电视剧连续剧《保卫延安》,是一部沉甸甸的作品,一部给我们以巨大心灵震撼的作品。它以油画的凝重感和雕塑的立体感,浓墨重彩再现了新中国诞生之前生死决战的陕北战场。它在黎明的曙光里拉开宏阔的历史帷幕,又在宏阔的背景中作了点式的聚焦,在点面结合中展开了保卫延安的烽火长卷。它用血与火、情与爱锻造出彭德怀、周大勇、谢芳苓、李大爷以及中央领导集体的群象,使他们不可撼动地屹立在北中国的大地上。

  它有那么多的惨烈之处和那么多的动人之处,时时掀起我们的情感风暴---在蟠龙战役中面对我军的惨重伤亡,彭总以震怒稳住军心,坚持强攻终夺胜券,而大战结束后巡视战场,面对惨烈牺牲的战士,他却是那样的哀痛和伤感;重伤的周大勇垂危不醒,大夫救不了他,战友们模拟战场上的冲杀声却奇迹般唤醒了他---战士便这样与战场共命运;谢芳苓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举起红十字旗冲进弹雨救出保育院的孩子,而又能够用心灵的的真诚和美善去温暖去化解女战俘苗真内心的疑虑和隔膜……。

  如若把《保卫延安》放在当前文艺创作的总格局中来看,我以为这部作品最值得思索之处,是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创作。

  《保卫延安》启示我们,艺术家在创作中要明确而坚定地执守历史前进的方向,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一面来审视历史、表现历史。《保卫延安》透辟入里地表现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正义性质,表现了正义的革命战争如何点燃了人民群众改变自己的历史命运和生存境况的理想激情,和参与历史创造活动的生命激情。电视剧一方面着力去表现毛主席、党中央和彭德怀在保卫延安战斗中战略战术上的种种精彩之笔,令人叹为观止。但又远没有停留在战略战术的“大智”层面,而是升华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大道”层面。在日理万机的战斗中,彭德怀力却主部队要集中开展两忆三查活动,他说,回忆阶级苦、激发阶级情,这是最重要的战备。在敌人的追击中,毛泽东亲自制订了建立在阶级感情与人道精神基础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俘虏政策。这都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历史唯物主义大道的高度,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表现了正义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性。

  人民是历史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原。历史唯物主义最精粹的地方不在别处,乃在于民本精神。集中而强烈地凸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民本精神,构成《保卫延安》的重要价值。电视剧对原小说的一个重大修改,是让牺牲了的李大爷活了下来,并让他和老伴、儿子(游击队长)、巧花和无数陕北群众,构成一个生动而又丰满的形象系列,贯穿全剧始终。李大爷老俩口在关键时刻不顾生死、牺牲孙子小栓牛来保护我们的部队;儿子带领游击队支援前线、配合战斗,屡建功勋;他们心疼彭德怀带病指挥,端来蒸蛋羹逼他吃下等等情节,都感人至深。延安百姓群像,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也成为战士浴血奋斗具体的感情动因和力量源泉。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象地表现出人民与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生动关系,成为这部电视剧的一大亮点。在这个意义上,“保卫延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象征化。“保卫延安”,既是保卫革命领袖、保卫红色首府,更是在保卫蕴藏在“延安”这两个字中的意义价值,其实就是保卫革命者心中的圣殿,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历史的真理性往往比阶级性更恒定更宽泛。但在阶级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历史阶段,历史的真理又常常表现为先进阶级的阶级性和价值观,而和先进阶级对真理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本辑神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命题。在电视剧《保卫延安》中,从彭德怀、王成德、李大爷尤其是谢芳苓形象身上,我们看到,由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历史走向和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追求,使得他们能够以最为广阔的襟怀去包容人道之义和人性之美。谢芳苓、李大爷、小成子对国军女报务员苗真,由关切到理解到真正产生情谊感,苗真也由敌对到趋近到理解到逐步爱上这些“共党”,整个转化过程表现得细腻而又自然,克服了过去常见的狭隘的阶级论和短视的历史观,也探索了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之间在美善层面沟通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较为成功地体现出共产党人博大的襟怀和宏远的历史视野。马克思曾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我们从彭德怀、谢芳苓等人身上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共产主义人道主义的夺目光辉。

  因而,高扬唯物史观旗帜的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同时又是一部以当代新视角走进战争,走进历史,走进生命的好作品。著名评论家肖云儒 2009年5月3日

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46

评论:《保卫延安》对中心人物彭德怀的塑造http://www.sina.com.cn2009年05月20日18:11新浪娱乐
  大漠高原,疾风劲草,金戈铁马,硝烟弥漫;高层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下层兵刃相向,磨拳擦掌;一方是20万大军,美械装备,飞机大炮,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一方只有2万多人马,小米加步枪,积极防御,牵着对手转悠,在运动中捕捉战机……电视剧《保卫延安》,就把观众带进了难以忘怀的战斗岁月,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拉出了头绪,一副副人物画卷就此展开。

  毫无疑问,电视剧《保卫延安》的中心人物就是彭德怀,他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根据地的创立者,组织著名的“百团大战”,让日本人吃尽苦头;指挥保卫延安重大战役,把胡宗南整得狼狈不堪;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庐山会议上掏心窝子吐真言被打成右派。拨乱反正,云开日出,冤洗污清,高山仰止。彭德怀在延安生活了10多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陕西省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他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解放出来的,即是入朝作战也是由西北局最后离去的,拍摄电视剧《保卫延安》是陕西省责任。忠诚、勇敢、智慧、正直、亲和、朴实,这是小说《保卫延安》对彭德怀性格的提炼,但小说的巨斧砍斫风格忽略了艺术雕修,而电视剧《保卫延安》恰恰在细节上对他做了绵腻的刻画,丝屡入扣,传情传神,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细节一:抬轿子。毛泽东曾有诗云:“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对这位老乡加战友十分信任,把保卫延安的重任交给彭德怀。毛泽东知道彭德怀有胃病,饭也不好好吃,就非常关切,并叮嘱周恩来:“中央要下一道命令,必要时可以强迫他吃饭睡觉。”见了彭德怀就问:“听说你的胃病又犯了,还经常不睡觉”,还送给他一袋炒黄豆。而彭德怀对毛泽东的忠诚也通过大量的细节表现出来,肩负指挥作战方的任务,却无时无时无刻牵挂着毛泽东的安全。延安城已经十万火急,毛泽东却迟迟不肯撒离,为了对党中央负责,彭德怀决定必要时把毛泽东抬走。他把警卫人员叫到一起,反复进行“抬轿子”训练,亲自示范,让战士抱腰抬腿。并不停地交代:“手劲儿要轻一点,重了主席受不了。”这些细节,把彭德怀粗中有细和对毛泽东的敬重表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二:鸳鸯荷包。彭德怀指挥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每次大的战斗,都要亲临前线视察。攻打集玉峁的战前他来到战壕,看到战士李大旺和机枪手大个子追抢荷包,非常生气,训斥道:“别人在打仗流血牺牲,你们却在想女人,满脑子女人,敌人的碉堡能攻下吗?简直是乱弹琴。”还嫌不够,又叫来营长和教导员狠批一通:“这两个小子,带出这样的熊兵!”集玉峁战斗结束了,彭德怀又一次来到阵地,一连120人只剩下16人,远处山坡,尸体陈横,机枪手大个子满脸是血,已经死去,在他翻起的衣摆下,露出一个红红的荷包。荷包上有两条戏水的游鱼特写,看到这里,彭德怀禁不住流下悲怆的泪水,滴到荷包上。他半跪在地上,猛地抹了一把眼泪,把目光投向远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处。我们的彭老总也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此时此刻,他的胸中已是波涛万顷……

  细节三:给部下道歉。集玉峁战斗进入白热化,飞机盘旋,燃烧弹爆炸火光四起,我军战士前赴后继,接连倒下。彭老总身先士卒,来到前沿。习仲勋怕不安全,劝彭德怀回指挥部去,彭德怀大发脾气。王政柱传达张副司令员电话,部队伤亡过大,问能不能暂缓进攻,让彭德怀大怒,他一把抓住王政柱的胸彩礼襟:“王政柱你听着,再敢动摇我的作战决心,我枪毙你!”并命令二纵和新四旅,拿不下集玉峁,否则就拿司令和旅长的脑袋!蟠龙战役胜利了,彭德怀找到王政柱说:“本来我想找一个正式一点的场合,向你道个歉。”王政柱不理解,彭德怀说:“犯错误就要承认……我不应该粗暴地对待你,请你原谅。”“十多年了,我的坏脾气就是改不了。”向部下承认错误并道歉,让我们看到了他正直大度、光明磊落的品质。

  细节四:一碗鸡蛋羹。连续作战,生活不好,彭德怀病了,在给干部讲话时,拉了几次肚子。领导操心,乡亲们着急,李大爷把做好的鸡蛋羹端到他的面前:“听说老总的身体不好,乡亲们特意给你蒸了这碗鸡蛋羹,请你吃下去。”彭德怀说:“心意我领了,现在是困难时期,老人生病,孩子挨饿,我不能违犯纪律呀!”在乡亲们的请求和劝说下,彭德怀端起鸡蛋羹冲进窑洞。抹了满脸泪水,仰头吃下鸡蛋羹。此时无声胜有声,他出门,传来乡亲们的欢呼声。这个细节,不仅传达了老百姓对彭老总的爱戴之情,也把边区军民鱼水关系充分展示出来。作者系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处长(王长元)

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47

耿乐《保卫延安》登陆央视 透露拍摄背后的艰辛http://www.sina.com.cn2009年05月20日17:58新浪娱乐
http://i0.sinaimg.cn/ent/v/m/2009-05-20/U3075P28T3D2529876F326DT20090520175833.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保卫延安》剧照

http://i3.sinaimg.cn/ent/v/m/2009-05-20/U3075P28T3D2529876F329DT20090520175833.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耿乐

  新浪娱乐讯 28集长篇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5月20日晚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耿乐在剧中出演男主角。该剧根据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立体展现了经典战役“延安保卫战”,在挥洒自如的背后是演员的艰辛努力,耿乐在拍摄过程中就经历了自然环境的考验。
  据了解,该剧曾在黄土高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反季节拍摄,演员要在炎炎夏日穿着厚厚的棉衣,每日更是“日出而作,日落不一定息”,对于当时的拍摄,耿乐更是笑言:“一开始还靠化妆师打粉底,后来拍摄过半时皮肤就已经晒成需要的颜色,根本不用化妆师打粉底了”。除此以外,每天吃饭避免风沙也是一大考验。“黄土高原的风特别奇怪,说来就来,我们的饭都得拿塑料袋套着,要不一打开就是一阵沙子,根本没法吃。”耿乐在采访时说道。
  不过,对于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军人情结的耿乐来说,能穿上军装参与到此剧的拍摄他感到非常荣幸。“从小我就喜欢军队,向往大食堂的生活,虽然拍摄时很艰辛,但是能真实还原当时的战争就觉得特别知足”。耿乐在《保卫延安》中出演独立营营长周大勇,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强渡黄河,和国民党部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weder 发表于 2009-5-20 13:57

感觉耿乐像王华英和杨在葆{:5_3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庆60周年献礼阶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