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doppiaw

[其他] 对于转基因食物,你如何看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抗生素的滥用问题,相比德国与欧洲的一些国家我觉得中国还是好多了。

这照片的说明是他昏倒是由于疲劳、闷热和服用抗生素不当等多重原因造成的。这位不服老的前总理在11月初一场足球赛前与球员们一起热身,不幸弄伤了右膝。做了手术后,虽然扔掉了拐杖,但20来天了还在服用抗生素。
在德国病人打一个月青霉素有,用几十年激素导致所有粘膜处口腔,腋下,阴道等全长溃疡。吗啡止痛上隐。在德国很多药的负作用写得比正作用还多,知情了又能怎么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继续中.....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9841_0.shtml

转基因食品,既非天使也非魔鬼

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不是要证明其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而是要证明其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相比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利是否大于弊。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其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

  文_崔略商

名词解释

  转基因   转基因是指将某种生物中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入另一种生物中,经过基因重组,使这种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转基因可以自然发生,比如自然界的农杆菌就可以将细菌的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中,在树干上形成冠瘿瘤(植物冠瘿瘤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肿瘤。至少在60多科,200多属,上千种的高等植物中存在)。所以转基因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而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利用这种自然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而此前不久,农业部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物安全证书,这是中国第一次颁发转基因主粮的生物安全证书。政府对转基因主粮的关注引起了专业人士和民间组织的激烈争议。

  转基因是一种中性技术

  反对转基因的人往往上来就会大而无当地指责一句“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事实上转基因根本没有违背自然规律。转基因是指将某种生物中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入另一种生物中,经过基因重组,使这种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转基因可以自然发生,比如自然界的农杆菌就可以将细菌的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中,在树干上形成冠瘿瘤(植物冠瘿瘤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肿瘤。至少在60多科,200多属,上千种的高等植物中存在)。所以转基因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而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利用这种自然规律来为自己服务。如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科技进步——从火的使用到原子能技术一样,转基因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关键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

  所有食品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性

  我们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在逻辑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过去没有发现危害,不代表在我们观察能力所及范围之外没有发生危害,也不代表将来不发生危害,因此不完全归纳法不能提供绝对的证明。转基因食品如此,非转基因食品也是如此。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也未必是绝对安全的。比如我们已经吃了几千年并且现在以及将来仍然每天都要吃的盐,就已经被证明与高血压有关。

  所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不是要证明其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而是要证明其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相比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其收益是否超过风险。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某新药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或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发现上市前临床试验不能发现的小概率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那么这种药物将被要求退出市场,其生产商将付出巨额赔偿,比如前几年美国制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止痛药万络。

  监督力度前所未有

  事实上,由于转基因食品出现时人类在评价食品安全性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食品管理法规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所以转基因食品得到的研究和监督也是过去所有食品在进入人类食谱时都未得到过的,能够在这种监管机制下过五关斩六将,进入食品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理由得到应有的信任。

  在安全性方面确实不符合要求的转基因食品早就在其研发的各个阶段被淘汰掉了。我们要相信转基因研发生产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只要有良好的监管,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愿意把巨额研发经费投入到将来会被禁止的不合格产品中去,也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愿意冒巨额赔偿和诉讼费用的风险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万络案中默克公司赔偿额将近50亿美元,诉讼费用也超过10亿美元)。

  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来自切实的证据、良好的监管以及真正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想当然的抵制和道听途说的恐慌。

  合理质疑越多,商品化生产才越安全

  另一方面,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理性反对意见,正是建立良好监督预防机制的极好借鉴,提出的合理质疑越多,能堵住的安全漏洞也越多,转基因主粮真正商品化的时候就越安全。

  比如,有质疑来自转基因作物的花粉会污染非转基因作物品种,于是就有研究在怎样的条件下能避免这种污染。缅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转基因玉米地离邻近的传统玉米地距离为100英尺,则其异花传粉成功率为1%,距离为1000英尺时,则异花传粉率为零。研究提示:遵循推荐的种植距离来防止转基因植物与传统植物之间的转基因传递是可行的。

  又比如对转基因作物的一个有力的质疑是转基因作物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风险并非转基因作物独有,因此应对措施并非禁止转基因作物,而是更好地保留处于流失危险中的传统作物品种。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部门不应放松对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监督管理,应继续评价其收益和风险。甚至即使将来真的批准其商业化生产了,监管和再评价仍将继续。

  转基因不全好,但也不全坏

  尽管确实有研究发现某些转基因作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即使是最早发表转基因土豆不利结果的阿帕德·普兹泰(Arpad Pusztai)博士也宣称:“我从来没有就转基因食品说过什么,我说的不过是我所研究的那些转基因土豆。在科学上你不能从一件事情上跳到另一件事情上去。”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皇家学院的理论生态学教授、澳大利亚籍科学家罗伯特·梅(Robert May)也曾经说过:“如果在鸡尾酒中把氰化物(一种剧毒物质)和苦艾酒混合后给人造成危害,我不能因此一概下结论说应该禁止所有混合饮料。”

  同样道理,证明一件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也不等于证明所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转基因产品是许多产品的总称,有些产品对人类的好处大于风险,有些产品则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应该分别对待,而不能一概而论,要么转基因都是好的,要么转基因都是坏的,这种简单的二极思维是无法正确处理好转基因这么复杂的科学技术的。

  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时候,转基因食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法,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待这种威力巨大的技术,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几条相关的评论:
南都周刊读者 IP:64.80.*.* 2010-4-20 12:59:47 发表”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某新药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或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发现上市前临床试验不能发现的小概率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那么这种药物将被要求退出市场,” ------------>文章这观点有问题。药物和基因农作物不一样。药物不存在基因逃逸的现象,容易从市场撤除;而基因农作物的基因一旦整合到环境中去,就将无法撤下来。基因逃逸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包括美国EPA)所担心的问题。

南都周刊读者 IP:124.234.*.* 2010-4-11 0:46:23 发表"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不是要证明其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而是要证明其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相比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利是否大于弊。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其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 " 偶然看到这个网页,首先定义的“证明”方法就是胡乱定义,误导读者。竟然竟然将食品与药物相比较,药物是不得已的时候才吃,主食我们每天都要吃的。不管是不是“砖家”,只能说两个字——“脑残”。 (lz注:人身攻击不提倡,本人以为药品和主食的确是不能相提并论.)

南都周刊读者 IP:64.80.*.* 2010-4-20 12:54:03 发表转基因能否提高农产品产量,我们不能想当然。就目前的情况看,提高产量的程度或者没有,或十分微小。 美国有个著名农业专家,总结了基因产品20年的研究,和13年的商业化生产后,写了本书,书名是 [[ Failure to yield ]]。该书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5-6 00:14 编辑

还有几条在科学松鼠会上的同篇文章的评论.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4964.html

max 说: 2010-03-30于10:39
南都上该文的全文(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9841_0.shtml)我刚看了,完全同意原文的标题,并同意原文的大部分内容。
松鼠会的引用,我觉得有点偏颇。原文最后两段很值得大家重视。而松鼠会相应发布文章的人不太厚道,在引用的时候,把南都周刊上原文的最后两段,一段修改了,另一段删去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判断,并不是在一个二元博弈中能决定的:白或黑、非此即彼;转基因生物到底怎样,是一个多元博弈当中难以取舍的,需要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去判断,而且很多时候这些资料仅仅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使得我们难以作出判断。
而原文最后一段是——“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时候,转基因食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法,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待这种威力巨大的技术,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下面会说得很啰嗦,仅仅是我的一些看法……
关于原文(南都原文,而不是这里这篇被局部修改过的),有一个说法我觉得并不妥当——“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部门不应放松对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监督管理,应继续评价其收益和风险。甚至即使将来真的批准其商业化生产了,监管和再评价仍将继续。”
说得犯忌一些,在中国,其实不是监管的机构越多,或架构越复杂就越好。关于转基因的监管,农业部、卫生部都有出台法规,2001年5月23日,在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中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1月7日,在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将转基因标识的范围限制在5类17种产品: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而卫生部在2002年4月8日出台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其中清楚写明: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
之前雀巢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个法律制定上的漏洞,依据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辨称:雀巢目前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乳制品、冰淇淋、巧克力和糖果、鸡精等调味品,速溶咖啡等固体饮品,矿泉水和饮用水等等产品,均不属于中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方法》中规定的要作出含转基因成分标识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之范围。从而逃避了法律责任。
所以,如果说要做到南都周刊所说的加强监督,在法律法规的制订上,我们或许需要一部专门针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而不是各部门的规章搭在一起。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当不包括国家安全时),其实我更多是从生态学上思考的,关于生物入侵的思考,在我(max)之前说过的转基因鱼的例子(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4211.html)里,其实就是潜在生物入侵的可能。生物入侵的对原生态系统最大的潜在危害在于:作为外来物种,在被入侵的生态系统中是很可能不存在天敌的,于是也就失去了制约,像水葫芦、红火蚁、紫茎泽兰的例子应该就不需多说了。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平衡,滥用基因修饰技术,比如食物链中原本是被捕食者的物种在经过基因修饰后成了捕食者,或者是挤占了数个物种的生态位,造成生态系统向简单、低级的方向发展,那这种生态危害就恐怕不是能轻易被修复的了。对于生态系统,或许可以这么叙述多样性的优点:物种的多样性为我们的生态系统提供的结构的稳定性,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能为目前的人类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提供稳定的保障。

我其它的观点,都在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4211.html的留言里了。

崔略商 说: 2010-03-30于15:44

谢谢你耐心地比较了不同的版本。

其实这个变化过程是这样的:这篇文章在《南都周刊》上发表以后,我觉得最后一段还是不能充分表达我希望对转基因产品进行“case by case”分析的意见,所以对这最后一段修改后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但这样一来可以看出最后两段语句上有重复,于是在这里发表的时候把最后两段合并了,并且标题也改成现在这样。

我觉得前面有位同学说的深得我心:如果你不相信国家能有严格的约束,那么指望国家完全禁止也是不靠谱的。

所以与其一味抹黑转基因,不如一起出谋划策,用结实的缰绳来管住这匹野马,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一刀杀了了事。


max 说: 2010-03-30于23:07

我是这么理解你在标题里表述的意思的——恐慌是因为没有权威的声音为食品的安全性背书,所以导致公众无所适从,而当有了监管后,就有了公信力的保证。

但我想补充一种观点:恐慌首先是因为缺乏了解、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恐慌的消除最终有赖于掌握资讯,而不是屏蔽资讯,当然,一些人不愿去了解这些资讯的除外。我所说的充分的讨论是争议的各方把自己的看法和掌握的资料都摆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就算最后无法达成共识,那也为促进了解提供了可能,当大家都尽可能掌握了尽可能全面的咨资讯的时候,恐慌自然就少了很多,这不是哪个权威部门出来背书就能解决的,我相信国家以国家公信力来背书的保证,但并不是说我拒绝了解更多的资讯。

下面会说得远些……
其实很多人说科学不是万能的,我是部分赞同的,但也有很大程度的保留。是因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受到现有的视野、知识结构的局限,说得偏激些,夏虫无法了解冬天,在人类视野外、经历外的东西科学是很难有清晰的认知的,所以我认为科学在每一个现在都不是万能的,但是从长远来说,人类社会会进步、科学也会发展,始终会到达能对曾经无法了解的内容有清晰认知的一天。
但是是不是就能完全相信科学一时的论断,我认为要很谨慎。当年DDT的大规模应用让二战战场上的非战斗伤害下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原因就因为当年美军大量用DDT粉末撒到人体身上,从而把疾病、传染病降低到一个很低的程度(一战的就不用说了吧,那些战壕病),效果是如此巨大,所以后来把DDT广泛应用到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出了让人惊喜的效果。但有人开始注意到一些不良的反应——飞机布撒农药后,森林里的害虫反而更多了;以前在木板上喷薄薄一层DDT就能杀死苍蝇,现在不行了;饲养的动物的行为也改变了很多,这些事在Rachel Louise Carson的“Silent Spring”里提到了很多,直到70年代,很多人开始研究才了解到森林害虫的增加是因为把害虫的天敌毒杀了、苍蝇杀不死是因为抗药性、动物行为的改变是因为DDT的毒性。后来有人问了,为什么当年士兵身上撒了那么多却没立刻的反应呢?后来的研究才发现干燥的DDT粉末被人体皮肤吸收的机率是很低的,DDT是种脂溶性的化学品,这些资讯,在当年DDT被大规模应用之前都是研究人员没有想到或者没想到会这么严重的。何况还有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的生物积累效应……
把DDT的旧账翻出来是为了说一个观点:我们不能因为现阶段科学在现有水平研究基础上说没问题就真的没问题了,这种观点似乎来自严格实证主义的看法——“只有当各种原理仅仅借助逻辑的规则和事实来阐明的时候,人们才能说其是科学的认识。”但是在过往的历史中,类似的灾难我们却看到了很多。是不是科学不可信?可信!但是不是就能把事实的全部的展现出来?不一定……
所以我要强调一个观点——风险防范的意识,当面对科学上尚未获得确凿证据的风险时,不应当以尚未获得确凿的科学证据为理由而推迟采取预防风险发生的措施。因为如果等到得到风险的确切的科学证据后再采取行动,那么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重大或者不可逆转的灾难。
所以我说我完全同意原文标题——“转基因食品,既非天使也非魔鬼”

------------- lz:评论有很多, 不一一转了. 链接都在上面,有兴趣tx自己翻墙看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监管,咱当家的公信力貌似有点低,尤其在食品方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5-6 00:19 编辑

回复 72# aotubmw

国内用的也很厉害吧.

另,老贝都70好几了吧,一会儿艳女派对,一会儿球赛,是该悠着点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5-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5-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aotubmw
对不起,歪楼了。。。
回复一下关于德国的抗生素使用问题,我的感觉跟Aotobmw的不大一样。我觉得国内的抗生素是在滥用,这里面医患双方都有问题。比如孩子感冒发烧去看医生,国内肯定是上吊瓶,上抗生素的。而在德国,我家孩子发烧感冒了,去看医生基本没有什么药。即使咳嗽有痰,他都让你自己抗着。看病3年,每年感冒大约4-5次,只开过一次抗生素。
还有我老公牙疼,医生手术做了无数个,红肿发炎,疼得要命,可医生一次抗生素也没开过。
还有,药店绝对遵守处方药原则,没有处方,肯定拿不到抗生素的。
这只代表我个人观点和经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5-6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搞医的,也不是学医的,为什么我看德国医学差的方面比较多,是因为我先生在德国中医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们这里的病人许多是在德国医生那里治不好的,而且是在大学医院,专科医院,家庭医生,专科医生那里看过的病人。我见到太多的医疗惨剧和德国医疗制度产生的片面效果,肯定和你感觉不一样。因转基因植物造成蜜蜂死亡,也是我亲眼所见。这个朋友是个台湾人,她不工作就在自己家的园子里养了十箱蜂,每年卖蜂蜜,蜂胶,蜂腊贴补家用,08年十箱蜂全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5-11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将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德国联邦农业部部长15日在柏林表示,德国将立即禁止种植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 ...
aotubmw 发表于 2010-4-20 16:13

我的天,先谢谢你的转载,我今天还在和婆婆讨论为什么今年的苹果树几乎没有什么蜜蜂来授粉的怪事,08年我公公养的蜜蜂全部莫名死亡,不光他家,他们镇上几乎所有的养蜜蜂的人家蜜蜂全死了,我婆婆说是因为农药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报道也说全球很多国家蜜蜂大规模死亡的事件,科学家说这会直接影响地球生态,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原来是因为转基因玉米造成的,难怪呢,我公公家附近的田地里全是这个玉米,几乎没有其他作物,我老公说这种玉米全是生物饲料,人不吃的,可是想想多可怕啊,这种饲料给动物吃了,我们再吃猪肉牛肉的话不是也把转基因食品的有害物质间接吃到肚子里去了么,德国政府怎么还在讨论啊,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蜜蜂却是全都死了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5:45 , Processed in 0.086895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