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麻醉在德国
德国很多人有过敏症,有些对麻醉剂过敏严重的人手术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当德国医界知道针灸可以起到麻醉作用后,就开始了对针灸麻醉的研究。自1972年起,德国针灸麻醉长盛不衰,发展较快。据1981年美因兹会议的不完全统计,针灸麻醉巳达2.3万例,居欧洲领先地位,用于外科、五官科、妇产科。针麻手术期间多选用电针,通常称为电刺激镇痛技术,简称ESA(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Analgesia)。据《德国针灸理论与实践》统计,1973-1976年ESA手术1,450例,至1981年已达21,972例,应用于大小医院。一般在术前合用诱导麻醉,术中辅助麻醉,少数的小手术也象中国国内那样单独使用针刺麻醉。外科应用的体会是:一、节约麻醉剂、肌肉松驰剂、镇痛剂;对麻醉剂过敏患者用针灸麻醉代替部分麻醉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危险。二、大手术后恢复快,能较早撒离呼吸机,生命指标和代谢参数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爱森大学在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应用ESA,发现一是呼吸循环参数优于对照组,即心输出量、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压、脉搏均较平稳,呼吸机的氧流量、压力控制处于较好状态。二是代谢参数,包捂血气分析、乳酸浓度、血中酮体、尿酮和尿量监测情况也处优势。美因兹医院用ESA作眼内手术65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代谢性指标(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常用对照组为纯西医的神经安定镇痛法,简称NLA(Neurolept Analgesia),即足量麻醉剂、肌松剂、镇病剂;近年,Doenicke用ESA做腹部手术101例,观察到初始血压比对照组高50%左右,手术中,ESA组血压则趋于平稳,而对照组的血压下降20%,多数循环指标也以ESA组为优。Vogelsberget等的双盲对照研完,结论是ESA的优点为一是节省麻醉药物。二是手术中,病人与施术者有较好合作。三是可以缩短病人术后的恢复时间。说到ESA的作用机理,研究者提出了疼痛的闸门学说,针灸可以对体液内分泌因累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内啡肽起释放与调节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