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xizhu 于 2011-4-21 03:19 编辑
据片方昨天透露,由孙红雷、景甜、金喜善、吴镇宇、中井贵一、姜武等25位明星联袂演出的古装大片《战国》自12日上映以来,首周票房破6000万元。自从《战国》开机以来就一直被片方冠以“大片”的名号,而这个“大片”的“大”字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国》高达一亿五千万元的投资上。一亿五千万元的投资能干什么?就目前的中国电影投资来看,可以拍《让子弹飞》,可以拍《十月围城》,可以拍《孔子》拍《新少林寺》拍《关云长》……当然,也可以拍《战国》。
有关《战国》的各种流言蜚语我们不去捕风捉影,有关《战国》在艺术品质上的成败我们也不予置评,我们只想通过几部同样总投资在一亿五千左右的影片的横向类比,来看一看《战国》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文/米斯特·帝企鹅)
1. 演员成本------没有片酬帝,只有孙红雷?
《战国》请了谁:孙红雷,景甜,金喜善,吴镇宇,姜武,中井贵一……
别的片子请了谁:《让子弹飞》:周润发、葛优、姜文、刘嘉玲、陈坤、周韵……
《十月围城》:甄子丹、黎明、王学圻、范冰冰、曾志伟……
《孔子》: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姚橹……
《关云长》:甄子丹,姜文,孙俪……
解说:在华语电影圈中,片酬最高的明星依次为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三甲过后就是并列第四的甄子丹与梁朝伟。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一亿五千万投资规模的影片中成龙、李连杰只可能是客串演出,比如像《新少林寺》或者《白蛇传说》,而周润发则可以像《孔子》那样在收取两千万后担纲主演,如果请的是甄子丹的话,则还能可以再邀请几个影帝级的人物助阵,如《十月围城》和《关云长》。
反观《战国》的阵容,不仅没有一个真正有分量的“片酬帝”坐镇,整个演员阵容很也与一亿五千万的投资并不匹配。
在某网站公布的演员片酬涨幅表上显示,孙红雷的片酬从两百万飙升至七百万元,以三倍多的涨幅成为“增值”最快的内地艺人,更有坊间传闻,孙红雷出演《战国》的片酬高达一千二百万元,虽然这个数字被孙红雷否认,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身价井喷。
据说当孙红雷得知《战国》女一号要力捧新人后,曾提出女二号必须由大明星出演的要求,而这个被孙红雷要求来的大明星金喜善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金贵。一来拍摄《战国》时正值金喜善产后复出的待业时期;二来同样是韩国明星,比金喜善当红的宋慧乔去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并未拿到天价片酬。所以金喜善的片酬最多多不过六百万,而这个数字已经将国内一线的周迅、范冰冰甩在了身后。
同样,像姜武、吴镇宇这样的演技派演员,平常一部片子顶多是一百万的片酬,《战国》就算翻着番给,所有龙套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万。
如此算下来,《战国》的演员片酬不算女一号景甜的话,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两千万左右,且花得很不出息,同样是这么多钱,《十月围城》有多热闹,《战国》就有多憋屈。
2. 制作成本-------大片无大景,全是高科技?
解说:在古装战争大片的制作成本中,硬件成本也就是美术、道具、制景等部门的开销在整体投资中也要也是一个大头。除去演员片酬和制景等部分的成本之外,剩下的就是影片拍摄中的日常开销与影片后期的费用。一般来说,后期特效费用与前期制景费用只有一个大头,因为搭建了实景的影片不会过度依赖特效,而开始就奔着特效去的影片则不会在实景上花冤枉钱。
《战国》干了什么:“光是置景一项就花费了两千多万元”(出自《战国》资料)
别的片子干了什么:《十月围城》:花费四千三百万重现100年前香港中环 《新少林寺》:花费两千万重建少林寺
《赤壁》:花千万造战船 花费千万搭宫殿
从上表中可知,一亿五千万元投资的影片,制景部分的开销都是上千万记。作为一部“大片”,《战国》也号称“光是置景一项就花费了两千多万元”,但相比较起《十月围城》的中环城、《新少林寺》的少林寺,《战国》的两千多万元究竟搭了什么景,片方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向,观众也是没看出来。
对于这种“大片无大景”的奇观,或许我们可以从《战国》的资料中找到一些答案。在《战国》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战国》特效镜头超过1000个,合计近90分钟,占据了影片总篇幅的七成,其中既有烽火连天中千军万马的浴血拼杀,也有围魏救赵、田忌赛马、马陵道之战等极具震撼力的视效大戏。”换句话说,《战国》中本应该实景拍摄的大场面与战争场面,很可能都是通过特效完成的,令人奇怪的是,如果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全片七成靠特效的准备,又为何要花费两千万元搭实景?
如果《战国》全部的大场面与战争场面全部通过特效完成的话,这笔开销又是怎样的呢?
《战国》做了什么:片中电脑特效镜头超过1000个,合计近90分钟。围魏救赵、田忌赛马、马陵道之战等几场戏融合大量的电影特效,但据观众反馈视觉效果不佳,印象不够深刻,片中实景拍摄结合电脑特效做出来的“宏伟山河”也被“天雷滚滚”的剧情所淹没。
别的片子做了什么:《风云2》:全程绿屏拍摄70分钟特效镜头花费千万元
《机器侠》:八百个特效镜头花费一千二百万人民币
《未来警察》:自称特效花费是《机器侠》七倍
实际上我们列出的华语影片中最高的特效记录在技术上与《战国》并无可比性,因为《风云2》、《机器侠》与《未来警察》三部不是全绿屏的魔幻大片就是科幻片,皆是完全依赖特效的影片类型,姑且不论其特效效果与《战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特效公司花费的制作时间与人员的投入规模上,也都远超过《战国》,但其特效花费也只是一两千万的支出而已。
两千万元没有搭出任何令人震撼的景观,一千个特效镜头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战国》的制作费花得实在有点冤枉。
3. 宣传成本--------规模比《子弹》,效果没看见?
解说:在《让子弹飞》之前,华语电影的宣发比例一般会占到总体投资的15%—20%左右,也就是说总投资在一亿五千万投资的影片大概有两三千万是用在宣发上面的,不能计入制片成本。总投资在一亿五千万的《让子弹飞》的宣发费用被制片人马珂提高到了五千万,已经堪称是华语片宣发上的天价大手笔,迄今还没有影片可以望其项背。
《战国》做了什么:不详别的片子做了什么:《让子弹飞》 宣发投入五千万北京一地:1500块公交站台一个月的硬广投放, 两个月地铁媒体预告片投放,城市主要户外LED投放……
据知情人士透露,《战国》的制片成本与宣发成本的比例与《让子弹飞》相近,也就是大约一亿多的制片成本搭配五千万左右的宣发成本。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战国》宣发支出的具体比例,但是其规模远逊于《让子弹飞》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如公交广告、地铁广告、户外LER投放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宣传投入是所有观众都有目共睹的,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另外在宣传上,片方力捧自己公司的签约艺人景甜,在宣传中也并未将《战国》的一众明星价值利用到最大化,例如某次发布会有孙红雷、金喜善等到场,片方却要求与会记者“一定要把景甜放在头条里。”“这样的行为比较无视新闻规律,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孙红雷、金喜善的宣传效果显然好于新人景甜。”一位从业人员分析说,“最终影响的还是票房。”
最后:总结发言:不是”伪大片“,就是”花冤钱“
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战国》最初的预计成本是五千万左右,后来一路水涨船高,在影片开机时预算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万,等到上映时公开的投资数目已是一亿五千万,其超支已经是毋庸赘言的事情。无论超支与否,相比较起同类型同规模的影片,《战国》确实是一个“花大钱办小事”的典型,为何会造成这种“大投资拍小片”的现象,我们大胆猜测了两种可能:
1. 虚报投资,打肿脸充胖子
虚报投资额一直是国产电影的惯例,其目的是要抬高影片身价,吸引观众眼球。如果《战国》对外宣称的一亿五千万确有水分且水分不小,“花大钱”的前提则不成立也就无所谓“办小事”了。不过《战国》如果从一开始就想要虚报投资,为何不从一开机就打出一亿五千万投资的旗号,反倒是在拍完后将原先的一亿两千万调高到一亿五千万?由此看来,《战国》虚报成本的可能性并不太高。
2. 外行遇外行,两眼泪汪汪
《战国》的导演金琛在此片之前是一个标准的文艺片导演,连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也没拍过。而投资本片的北京星光灿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在《战国》前也没有操作商业大片的经验。制作人孙杰在此之前也只制作过《我的美女老板》一部片子。不专业的导演碰上不专业的公司再加上不专业的制片人,难免会犯一些不专业的错误。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业内专业有能力操作大片的制片人极少,而且都在一些大戏上,基本不会有机会出现在小公司、新公司的戏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