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25 21:37:00 来源: 电影网
《钢的琴》海报
王千源饰演的父亲无力给女儿买真钢琴,而用书和纸板做了一架纸钢琴
电影网讯(文/杨雅如) 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钢的琴》,已经在2010年拿下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更首度让王千源摘下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如今这部电影又入围了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4月25日该片在京举行小型媒体看片会,再度重温该片,仍旧被片中的那种真挚感情所打动。《钢的琴》能让你再度重燃生活的希望,原来梦想是可以照进现实的。
《钢的琴》精彩剧照
演员的造型非常具有那个年代的特点
一段让人感动落泪的父爱 一场令人羡慕嫉妒的友情
《钢的琴》故事很简单,但结构却很巧妙。故事发生在下岗大背景下的钢铁厂里,王千源饰演的落魄工人桂林为了与离异妻子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正“天方夜谭”地努力为女儿做着一架钢琴。为了拿到造钢琴所需的材料,桂林求爷爷原告奶奶,但影片并没有采用悲情的方式去描述,而是用诙谐的手法去诠释,按照电影中这位爸爸的说法就是“忽悠啊”,而在欢笑的背后却更让人感到父爱的伟大。
父爱的掩盖下,还有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纯粹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句话你能在《钢的琴》中看得真真切切。每个人都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却义无反顾地铸造着钢琴,而且是如此认真,那个年代的纯粹感情足以让你回味良久。
影片最后,烧制完钢琴架子的季哥被警察带走,离开前,季哥走到桂林面前说,“我检查过了,钢琴没有问题!”然后季哥转身离开,走的时候两袖带风,步伐刚劲有力,潇洒而有范儿。也正因为最后所说的那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而让人觉得他更加洒脱和义气。
追忆触动心灵的时代变迁 燃起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
全片在父爱故事的“糖衣”包裹下,影射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影片一开始,两个静默即将离婚的男女,站在废弃的厂房前,后面是两栋高高的烟囱,而这旧烟囱贯穿了影片始终,厂工们对它依依不舍,汪工程师要把它变成艺术品,变成时代标记,然而这些创意都未能阻止它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最终灰飞烟灭。
正如“汪工”(“工”那个时代对工程师的简称)说所,“它不是烟囱,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我们总要做点什么,这件事成功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了,它则成为我们大伙儿美好的回忆!”影片最后,两栋烟囱被同时实施爆破,钢铁厂的工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等待着这个历史时刻,有不舍、有心酸,也许也有期待。烟囱倒下,一个时代终结,倒下的灰尘将所有人都淹没,影片也以此结束,是在纪念曾经而反思,还是在乐观地畅想未来,见仁见智。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片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同时交织着亲情、友情和爱情。《钢的琴》中,钢铁厂的工人桂林、二姐夫、汪工、季哥等人物个性突出,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往事,曾经一起并肩工作的他们,因为转制各分东西,最后因为“钢琴”又集中在一起,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他们铸造出来的其实并非“钢琴”,而是信念与坚持。底层小人物的这段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也让人看到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钢的琴》是一部充满力量的电影,让你看完也会燃起对梦想的渴望。
音乐是绝对亮点 苏联歌曲抑或超级玛丽都堪称经典
《钢的琴》中的音乐绝对堪称经典,结合得相当完美,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苏联歌曲,它们与老旧、废弃的工厂遥相呼应。落魄的工人却弹着钢琴、拉着手风琴、唱着俄文歌曲,如此充满艺术气息,让人感到如此格格不入,这种反差,从而又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影片之初,桂林的女儿正在打超级玛丽的游戏,过关的声音让人找到了那个年代的记忆。而在影片中段,父亲桂林正在为如何铸造一架钢琴而犯愁,当时出现的音乐则变成了超级玛丽过关失败的声音,那种悲凉与无奈感油然而生,触及心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