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eative 于 2012-1-5 17:56 编辑
经历了9年在德国的学习生活,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拙见,可能每个人对事情有不一样的认识,这只是根据我的经历得来,供大家参考,不做任何探讨。
1. 上学方面: 很多来德国的同学都会打听,那个学校,那个专业好,非好学校不上。
我是这样认为的,德国学校不像中国大学分三六九等,大部分的德国人都是就近找个学校就上的,很少会有拜仁的学生,去上亚森工大。另外从相对好的大学毕业找工作就一定更容易吗?好的大学,要求必定严格,试想一下一所普通大学8个学期2分毕业的Diplom和一个亚森工大15个学期3.3毕业的两份简历放在一个企业面前,我想大部分的企业都不会去拿那份3.3的吧。
当然我不排除有少部分人是天才,否则我想大部分的学校还是能在学士硕士阶段有足够的东西让一般人学的,直到你读博因为方向或者老师或者学校名气挑一下那还差不多。池塘太小,难容大龙,我非常的赞同去海里,但是要命的是在很多泥鳅的眼里,自己就是条龙。(一句题外大实话,来德国的学生,我想天才应该不多,天才都应该公费保送美国了,谁没事喜欢花个年把学德语。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认为,世界上的国家从经济到科技目前不管分几流,一流的目前只有一个,美国。德国,日本,英国都是二流,来德国的天才如果不是特殊原因,那真是屈才了。)
FH和Uni因为学制改革,毕业生都在同一个级别。而FH更容易毕业,读的更实用,学历也被国内和大学的一视同仁,但继续深造的机会受限,如果不想读博的同学甚至选择FH更好。
因为家境还算好,读书这几年,也打过一些工,但都是自己的零花钱。身边一些朋友,一直要打工挣学费,打工毕竟影响学习,照成恶性循环,很多到现在还不能毕业。算笔帐: 一年花费6000欧。一个人打了2个学期工,挣了6000欧,2个学期的课必须分开到3个学期上,只花了家里3000。另一个不打工,2个学期花了家里6000欧,第二个提前半年毕业上班。提前半年工作,一个月工资算2000吧,半年赚了1万2。 我这个帐算得粗,而且漏洞多,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白,也许大家到了我这个年纪才能体会时间的珍贵,所以建议大家一定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打工,毕竟简历上写个Master读6,7个学期也不是好看的事情。
德国是个死板的国家,但是也不是那么死板,三个例子。一是我换专业的那次经历,二谁说FH的Master不能读博?去年试着申请了一个博士位置,面试后教授决定要我,当然要补一点课程。三是这次跳槽,在ZAV申请新的劳动许可,我城市外办帮我申请的。12月21号递的,到昨天4号我去电话,说没收到,等着吧。昨天看了一下ZAV网站,有咨询电话啊,打过去,说明下周三机票要回国。人家ZAV Duisburg这周只有一个人上班,人还很同情搭理,说尽快。结果今天一早就主动给我电话,批了,让我周一去外办做签证,还祝我回国愉快。
这里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德国人也是人,也有感情。另外机会也不是你等来的,一定要自己争取,要是争取了没有那可能真就没有,但是不去争取,你怎么知道有没有?
2. 找工作方面:
语言一定要好,至少要做到流利沟通。语言就像一件衣服,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从这件衣服开始。语言结结巴巴,就像一个去面试的人穿一件衣衫褴褛的衣服。那怕公司收了你,派你去见客户,代表公司的形象,也不是很合适吧。来德国几年,天天都能接触德语,如果也没能把德语学好,也说不过去吧。公司会不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呢?
思维,我认为这点很重要也很容易忽视。很多刚毕业的同学,去面试,都会被问到你为什么来德国,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你的论文是怎么写的。其实公司都是在想考察面试者的思维,是否清晰。公司不可能直接找到一个有经验完全对口的人,但是希望招到一个有学习能力,思维缜密的人。这些从你以前做决定的思路,做事情的思路就能体现。所以,大家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怎么通过自己以前的例子告诉公司,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有清晰的思维,有应付这个工作的学习能力。
认知,这包括几个方面: 对自我的,对公司(产品)的,对整个环境的。所谓自知知明。我面试这家新公司的时候,老板问我为什么还想留在这行?一,个人因素,我之前在相似的公司做了培训,在那段时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希望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对这行很感兴趣,也觉得很有前景。二,汽车行业在中国还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是毋庸置疑的。三,作为金属加工,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落后德国几十年,在这技术为先的行业里,我当然选择一个强者。让老板至少知道几点,我目标是明确的,对自己对工作都比较有把握,而且他招的这人也是能长期使用的。
有个电视节目目前比较火,职来职往,虽然我觉得作秀的成分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基础的信息表达的很充分,关于思维和认知这两块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回国,身边认识很多人,特别是女孩,畏惧回国,很想留下来。从事业的角度,我觉得这么理解,中国发展很快,不管楼市,股市可能有波动,但是往后20年大方向绝对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我和我老板面试的时候聊到这个问题,德国现在汽车市场基本稳定在每年5百万台,因为德国汽车市场已经饱和,每年坏4百万台,新进市场4百万台,还有1百万是出口的。中国虽然目前人均收入低,但是你架不住我起点低,底子大,毕竟有德国15倍的人口和30倍的领土。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大概2000万不到吧,粗粗的保守估计,在2020年达到3500万辆不成问题。我还和老板开玩笑,2020年,如果我在国内的业绩做不到你在德国的5倍以上,你开了我。中国这20年发展,够撑我到50岁了,我自足的期望早日回国。作为男的,事业的前景是我首先考虑的。当然女孩可能更希望一个安稳的环境,家庭也许很多女孩会放在第一位,完全可以理解。大家能清楚自己要什么就行。
我在德国呆了9年,自认为德语很流利,但我无论在这里呆50年还是100年,我想德语都不会变成我的母语,我也永远不可能和德国人一样了解德国文化。但是我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会说比较流利的德语,了解德国文化。我想把这些说成一个特点更准确。这个特点如果放对地方,那是优点,如果放错地方,那是弱点。回国帮德国企业做中国市场,我比没来过德国留学的中国人优势,比不会汉语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德国人优势。如果让我留下来打德国市场,那我之前所说的所有优点就都变成了劣势。所以建议大家不管在哪里工作,还是尽量找和中国有关的工作。试想经济危机,公司裁人,不能把公司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做中国市场的人给开了吧,除非那家公司不准备在中国玩了,开那些无关紧要的德国人都不会到咱头上,所以咱别把咱这个与生俱来的优点隐没了。
1月10号最后一个面试,结果其实已经无所谓,11号飞机回国过年,2月份新的开始。这次跳槽其实很被动,但是结局还不错,不管怎样都希望大家在顺境或逆境中坚持下去。祝大家工作学习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