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asole 于 2012-6-1 00:06 编辑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挺疑惑的。我觉得文化不一样,有些词基本不能准确的翻译。
比如"孝顺"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这个没异议吧。可是德语里哪个词最贴切这层意思呢,字典里查了一下,kindespietaet,或者kindliche Pietaet, kindespflicht, gehorsam gegenüber den Eltern, ehrerbietig gegen über den Eltern. 大概收集到这么几个。除了kindespietaet或者kindliche pietaet 其他的解释都不能贴切描述"孝"这个词。
应该说,"孝"这层意思是儒家文化圈才特有的,乃孔子首次提到。“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西方基本没有这层意思。在德语里描述中国文化里的孝顺,叫kindliche Pietaet. 没有办法了,就这个词最贴切。其实建议西方应该为"孝"字创个专用词。 可以在维基百科里输入kindliche Pietaet,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儒家的这个价值观。但是这个词当书面研究用,口语没人会说吧,所以当我们要和德国人讲孝顺,我试过,貌似说不出个准确的出来,只能说gegenueber den eltern respektvoll,dankbar这类吧。不知大家有否更好的表达方式?
其实类似 孝 这样的词还有 不少,比如,"福"字,咱们都翻译成glück, 可是貌似但glück一词还概括不了中国文化里的" 福" 这层意思吧。
啰嗦太多了,错误之处还请纠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