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觉得难以置信,网易体育独家报道,现在几个媒体都报了,应该怎么都没错了。奥运金牌也有援外,是中国首创吧?听从祖国领导安排,假装外国人,母语不流利。。厉害S了
揭赵常宁加入哈萨克之谜 经历五年“隐姓埋名” 2012年07月30日11:27
来源:海峡都市报
- [url=]打印[/url]
- [url=]字号[/url]
- [url=]保存到博客[/url]
北京时间29日晚上,伦敦ExCeL展览中心,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的A组比赛正在进行,在运动员板上的国旗中,却看不到中国国旗——唯一一个中国参赛选手周俊因为报名成绩比较差而被分在了B组。但当运动员出场的时候,却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亚让现场中国记者眼前一亮,“这是我们湖南的运动员啊!”祖尔菲亚最终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在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然而这块金牌背后,留给国人的是太多的疑问。祖尔菲亚为何会为他国征战?
原名赵常宁的祖尔菲亚其实是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追梦者,好在命运给予了她丰厚的回报。
苦命孩子渴望从事举重走出大山
“命若穷,掘着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
生命是自己父母给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命运是机遇和努力的结合体。昨晚,祖尔菲亚在挺举完最后一把后,她长出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向下狠狠地砸了一下。她知道参加奥运会这样的机会,一直是她的梦想,如果这次没有比好,恐怕未来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1993年,在湖南永州的一座不知名大山深处,一户姓赵的家庭生下了一名女婴,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赵常宁,家人都以为这个女孩子会像这座大山里的其他人一样平凡地过一生。
而在赵常宁11岁时,生活艰难的她迎来了第一次命运改变,她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市冷水滩学举重,个子小小的她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举重对于她来说,只算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吃得很好!”赵常宁说起自己从事举重训练开始阶段的感觉。
当然,赵常宁并不想平凡地过一生,这个非常有想法的女孩子那时就立志要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然而,这个梦想那时候看起来多么遥不可及,且不说中国举重队人才济济,就是想超过她的师姐——53公斤级世界纪录保持者李萍就非常艰难。
但如今,公认的师姐第一人李萍只能在家里看比赛,赵常宁却登上了世界最高舞台。“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正是赵常宁的写照。
5年前她告别祖国北上
“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
在接受采访时,赵常宁说,“我中文和俄语都会一些,中文比俄语要好一些。”网上的资料说,“原来祖尔菲亚属于东干族,早在清代辗转北迁,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中文就是其中一项。”
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姑娘,普通话比很多湖南人还要好,与什么东干族没有任何关系。但为了掩饰什么,赵常宁只能假装自己是哈萨克斯坦人,只能假装自己跟很多朋友不熟。
命运的驱使,让她不得不这样做,面对命运的抉择,她选择了合作。
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时刻发生在2007年某一天,这个时候,赵常宁已经进入了湖南省省队,师承著名教练贺益成、周继红。前永州市体育局局长、国家队教练、曾执法北京奥运会的梁小冬来看她的训练后,把赵常宁拉到一边对她说:“小赵,你想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吗?你觉得自己能够参加奥运会吗?”,赵常宁一头雾水:“梁局,我能吗?”“现在有个机会,这要看你的想法了!”
国家女子举重队原主教练马文辉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也侧面证实了祖尔菲亚的真实身份,“祖尔菲亚其实是一名湖南籍的中国运动员。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从中国队交换过去的。”正是这一原因,体育迷从电视镜头里看到的祖尔菲亚的身体条件和中国队员没有什么不同:身材娇小、体重轻、身体灵活,典型的小级别选手。
根据协定,祖尔菲亚与哈萨克斯坦的合同有5年,这期间她的资料显示:“她会说俄语,也会说中文,甚至中文比俄语更加流畅,原来祖尔菲亚属于东干族(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后裔),早在清代辗转北迁,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中文就是其中一项。祖尔菲亚还在新疆上过两年学,可以说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功是命运赐给她的最好礼物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根据协定,这届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次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赛事,如今这块金牌也算是对得起这五年的“隐姓埋名”了。
在奥运会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赵常宁将回到中国,参加一系列国内比赛——因为不参加国内赛事挣够积分,是不能参加全运会的。
可以说,这次赵常宁能够顺利夺冠有种种的“幸运”。首先,世界纪录保持者李萍没有参加国内奥运选拔赛,如果参加的话,她是铁定的第一名;其次,奥运会选拔赛冠军纪静很无情地无缘奥运,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纪静有伤在身,派出同是湖北的周俊,后者因为水平太差甚至无法参加奥运会的A组比赛;最后,53公斤级没有夺冠把握,也不派出69公斤级的刘春红,官方的说法刘春红有伤病在身。
赵常宁夺冠的大环境已经非常好了,但要夺冠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她需要打破只要中国队参赛,其他人就只能争夺银牌的宿命,“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赵常宁做到了,她成为第二个与中国女子举重在奥运赛场竞争中赢得金牌的选手。祖尔菲亚成为伦敦ExCeL展览中心昨晚最大的明星,但从这一刻开始,请叫她的原名——赵常宁。
湖南妹子赵常宁援外夺金 明年回国征战全运会2012年07月30日09:45红网-潇湘晨报[微博]我要评论(401)
字号:T|T
![](http://img1.gtimg.com/hn/pics/hv1/193/94/1100/71551663.jpg)
北京时间29日晚,伦敦ExCeL展览中心,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的A组比赛正在进行,在运动员板上的国旗中,却看不到中国国旗——唯一一个中国参赛选手周俊因为报名成绩靠后而被分在了B组。 但当运动员出场的时候,却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亚让现场中国记者眼睛一亮。“这好像是一名湖南的运动员啊!”在现场,不知道是谁这样用中文说道。而祖尔菲亚最终以抓举95公斤、挺举131公斤、总成绩226公斤夺冠。
女子举重53公斤哈萨克斯坦冠军来自中国
所属分类:新闻新功能[url=]放大观看[/url]
然而这块金牌背后,留给国人太多疑问:祖尔菲亚为何会为他国征战?为何中国这个项目几乎主动放弃?为何这块金牌还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经过记者的采访,原来祖尔菲亚原名赵常宁(音),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师从已故的国家队举重教练梁晓冬。好在,命运给这位出身贫穷的孩子丰厚的回报…… 2007年,她成了哈萨克斯坦运动员 赵常宁1993年出生在永州道县。“从永州出发到道县,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还要翻过两座大山才能够到达她的家。”一位熟悉赵常宁的举重教练介绍说。 赵常宁在她11岁时,生活艰难的她迎来了第一次命运改变:她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市冷水滩学举重。个子小小的她开始阶段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举重对于她来说,只是算是一次谋生的方式。“吃的很好!”赵常玲说起自己从事举重训练开始阶段的感觉,还是比较兴奋。 真正改变赵常宁命运的时刻发生在2007。这个时候,赵常宁已经进入了湖南省举重队,按照中国举重队的安排,赵常宁与另一名队友马内扎(辽宁人,曾夺得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63公斤级金牌)一起前往哈萨克斯坦,并通过合法手续成为了一名哈萨克斯坦运动员。从此,赵常宁与马内扎开始承担哈萨克斯坦举重队在世界赛场争金夺银的任务。 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祖尔菲亚名字征战的赵常宁,最终屈居同门师姐李萍之后,夺得一枚银牌,而同时代表哈萨克斯坦比赛的马内扎,则幸运地战胜各路好手摘取了金牌。 奥运会后,她还是会叫“赵常宁” 由于中国女子举重参加53公斤比赛的小将周俊意外出局,赵常宁夺冠的大环境已经非常好了,但要夺冠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她需要打破只要中国队参赛、其他人就只能争夺银牌的宿命。“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赵常宁做到了,她成为第二个与中国女子举重在奥运赛场竞争赢得金牌的选手。 根据双方的协定,伦敦奥运会是赵常宁最后一次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赛事。“在奥运会之后,不出意外的话赵常宁将回到中国,参加一系列国内比赛。”一位举重界知名人士介绍。因为不参加国内赛事挣够积分,运动员是不能参加全运会的。而她明年会代表哪个省参加全运会,到目前为止这还没有定论。显然,她仍需要听从领导的安排。 无论如何,在昨晚,祖尔菲亚是伦敦ExCeL展览中心昨晚最大明星。但从这一刻开始,请叫她的原名——赵常宁!![](http://www.qq.com/favicon.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