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5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宇》 - 影片评论
认同指数:★★★★☆
(跨越十多年的同性恋情,身为同性恋的关锦鹏把它讲得如泣如诉)
难以揣测为什么一个女人可以把男人之间的性和爱写得这么“正宗”,我想,在关锦鹏第一次拿到原著小说《北京故事》的时候,也会自叹弗如。
不多赘述,影片《蓝宇》改编自网络上流行的著名同性恋题材小说《北京故事》,原作者是旅居美国的灵慧女士。制片人张永宁在看到这部小说之后颇费周折才买到了版权。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陈捍东和蓝宇跨越十多年的感情历程。分分合合中,爱情在他们之间变得越来越浓烈、炽热,最后又化为一种平淡的生活。但是不仁的命运,最终让这对情侣隔开天国人间。伴随着的背景,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纷繁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刚开始,首先发财的就是像陈捍东这样的高干子弟。他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放弃对于性刺激的挑战。由此产生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恐怕陈捍东在接触第一个男孩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捍东与蓝宇的聚散,无不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紧密联系。捍东愿意帮助一个男孩实现明星梦而引诱他,这使得蓝宇离开;政治运动使捍东更加意识到蓝宇的珍贵,两人走到一起;捍东不法生意的暴露,蓝宇尽全力营救,两人感情愈深。
在原著小说中其实有更多的对于社会政治的描写,但是因为题材敏感,而在影片中被尽量淡化。另外在原著小说中花了很大笔墨进行描写的性行为,影片中蜻蜓点水的触及。从小说到电影,关锦鹏把握了故事的灵魂——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他的尽量的单纯可以让电影聪明的逃避很多麻烦。
值得赞赏的是,基于从前拍摄女性题材影片的经验,林静平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原著小说中描写林静平陷害蓝宇的情节被删除。因为创作者意识到她也是无辜的。她的精明被演员苏瑾很好的表现出来。小说中关于静平很多负面的描写也没有出现在电影中,更多的镜头对准相爱的两个男人,而不是需要一个女人来做反衬。
关锦鹏谈到当年答应拍摄《蓝宇》的时候坦言:“拍一部同志电影并不是我的意愿,后来想到故事中横跨十年的感情,我才觉出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价值。” 不由得想到关锦鹏导演自己跨越十多年的同性恋情。认同是创作很关键的因素,《蓝宇》与《万字》 、《狐及其友》相比,对于爱情的认识是迥异的。所以前者看后,可以让观众有泪尽情流,而后者只能提醒观众爱情的残酷,让人哭不出笑不得。
《蓝宇》自从2000年推出,迅速在华语范围流传,很多男女异性恋也都为之动情。更有很多徘徊在性倾向边缘迷惘的年轻人被这部电影启发。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选择得非常好。刚开始关锦鹏犹豫不决的一个因素是难以处理一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就像他当年拍《人在纽约》的时候遇到的困境。而在影片中,深秋萧瑟的北京,蓝宇和捍东的相遇让人记忆犹新。
我对同性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虽然看过《断背山》以后,心理上已经有了一些抗体,但当电影中出现刘烨和胡军三点尽露,纤毛毕现的裸体镜头,我还是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同性恋在激起创作者创作欲望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勾起观影者阴暗的偷窥心理。同性恋电影产出和消费的这种合拍共同推波助澜,使同性恋电影层出不穷,而且捉刀创作的人,还是一些大家,远的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近的如李安的《断背山》,这部《兰宇》也是人材荟萃,导演是关锦鹏,主演是大陆二位人气最旺的男星,胡军和刘烨。
相对于,不管是文化成就还是影响力,《兰宇》都稍逊一筹.但是我看却更有一种文化认同感,更自然,更亲切,关锦鹏复原时代背景严谨得几乎苛刻.不管是美工,置景,还是人物造型,都与八十年代末的真实北京密切吻合.让人从观影伊始就进入编导规定的故事情境中,与主人公一道共同体验另类人生的另类爱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