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4-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节
四子克端娶的是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何慎基,盐政、盐商在清朝跟其他朝代一样,都是财税来源,重要性可想而知,何家的富裕也可想而知。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子(五子克权娶清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为妻,老袁双向的亲家哦),不过这桩婚事最后没成,袁世凯死后,袁仲祯坚决解除了端方侄子的婚约,嫁了清大臣薛福成的孙子薛观澜。四女(敬祯)15岁时在彰德(安阳)患了脑膜炎病逝,未成年。七女复祯嫁给了陆军大臣荫昌之子荫昶。
这里多说一点,关于满汉通婚,因为8到现在袁世凯的两个亲家端方、荫昌都是满族。大清帝国是搞民族歧视的,规定满汉不能通婚。这种情况只是到了1901年的时候才废除。这事还得感谢八国联军。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义和团兴起,中国古今五千年最牛逼的愤青老太太慈禧同志一口气向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八个国家宣战,这真的是史无前例、冠绝古今,哪有牛人一次性向八个国家宣战啊,希特勒同志也没这个胆量,汗啊。慈禧真的比较傻,寄希望与义和团这种民间反抗力量,真是没有文化害死人啊,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形势。慈禧老太太被八国联军赶到西安的时候,看看一堆不争气的八旗子弟,不得已顺应历史潮流,安抚汉族重臣,批准了满汉通婚。真是时也,势也。袁世凯作为清末重臣,拉拢满族大官是不可避免的,满汉通婚成为袁世凯的选择。当然了,袁世凯后期做大,被捋掉了权力,深层次讲也是满汉矛盾,袁世凯处心积虑的搞这些,殊不知在大清满族那里,你还是一个外人。后来袁世凯出山的“足疾”段子就成了他要价、要权的政治表演。
荫昌是满族,其实他很大的角色是被满族人用来牵制袁世凯的,还有一个铁良作用跟他相同,地位比他更牛一些。不过后来证明,满清不得人心,不得北洋军队的人心,荫昌曾被派出去镇压武昌起义,结果是指挥不动,才有了后来袁世凯的出山。荫昌这个人小时候在京师同文馆学习德语,后来进入奥匈帝国学陆军,与德国的威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感情搞得不错,称兄道弟,威廉二世可是一战的重要人物。值得一说的是他的儿子荫昶,昶与昌是同音,荫昌同志还是很西化的,儿子的名字是效法西方的命名方法,呵呵。荫昶小名叫铁格,从小就比较顽皮,长大后不务正业,后来跟复祯离婚,移情别恋了。
再八卦一点内容。薛观澜原来的婚事是要娶黎元洪的大女儿黎绍芬,留过学的薛观澜婚姻观念比较传统,认为黎绍芬同学洋化太深,不适合自己,所以后来才娶了袁世凯的二女儿袁仲祯,这让黎元洪情何以堪啊,总统搞不定老袁,儿女亲事也被放鸽子,呵呵。当然了,黎元洪的二女儿黎绍芳嫁给了袁世凯的9儿子袁克久,这是后话。袁世凯、黎元洪这对政治上的敌人也是亲家,这叫一个乱啊,呵呵。还有一点,前文提到过,徐树铮杀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后来在冯玉祥的默许下被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从火车上拿下,当时薛观澜同志一起被从车上拿下,差点被枪毙。(薛观澜同志回忆录众多,包括会议徐树铮、段祺瑞、冯玉祥、宋子文等,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上天涯社区,用Chrome浏览器扩展天涯助手,谁用谁知道!
@煮酒小白丁2011-08-1418:33:28
@生在愚人节2011-08-1418:20:40
袁世凯为人做事稳健且有大开大阖之英雄风范,非后来的军阀或政客党棍们可比。每次谈起袁世凯,总让我想起另一位明公——三国袁绍,其实袁绍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他们都是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时代英雄,他们有这个能力,历史似乎也曾给了他们这个机遇,可结局却又令人慨叹。不同的是,袁绍死后,由另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接盘了,而袁世凯一死,不禁让人有世无——
@生在愚人节2011-08-1514:24:13
其实我对北洋不是很了解,只是因为看到题材涉及袁氏后人,想起10多年前吴健雄博士归葬太仓浏河的情景,当时人山人海,袁家骝博士泪流满面,令人动容!祖父与吴博士夫妇年轻时相识,所以当日伯父和父亲代表祖父前往,我当时年少,吵着要大人带去,所以见证了当时景况.说实话,看到袁博士这等前辈的学者风范,真得让我对袁世凯恨不起来——
呵呵,我这帖子引出不少知情人士啊。袁家骝、吴健雄两位怎么褒奖都不为过。飘扬四海,落叶归根啊。想想人生起伏,白驹过隙,到头来不免三尺见方,唏嘘不已啊。
欢迎提供一些你知情的材料
上天涯社区,用Chrome浏览器扩展天涯助手,谁用谁知道!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